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在其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黄酒原料处理、麦曲、酒药以及酿造过程等方面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黄酒风味形成的关系。其中,浸米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以乳酸菌为主,麦曲主要以霉菌为主,酒药主要以酵母菌为主。而在整个黄酒酿造过程中霉菌先减少后增多,并在后酵过程起到产酶糖化的作用;酵母先增加后减少,并在前主酵过程中起到产酒精增强黄酒风味的作用;细菌尤其是乳酸菌在浸米及酿造过程中起到降解大分子物质的作用从而促进黄酒呈香呈味,且对有机酸的产生即黄酒酸味起到积极作用,而其余各种细菌在黄酒不同的酿造阶段相互作用并对黄酒的风味起到积极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可利用多组学技术分析黄酒中主要产香微生物并通过后续的高通量筛选应用到黄酒发酵生产中,优化黄酒风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黄桃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风味物质,结合香气活力值(OAV)确定主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7 d制备的黄桃酒,酒精度14.50%(v/v)、总酸31.54 g/L、可溶固形物12.37 °Brix、总黄酮1.08 g/L。感官评价表明,所制备黄桃酒保留了桃果实的清香,同时又有酒的醇香和酯香。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S-SPME/GC-MS)结合分析得到: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70种风味物质,含量较多的是酯类(29种)、醇类(15种);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种类变化不大,但每类风味物质含量却有较大变化。酯类、醇类物质含量在主发酵过程中呈递增趋势,后熟时趋稳;醛类、酮类和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通过计算香气活力值(OAV)确定16种物质对黄桃酒风味贡献较大,其中辛酸乙酯、γ-癸内酯和右旋萜二烯对黄桃酒香气贡献最大,活力值大于20。在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物质的增加赋予黄桃酒浓郁的酒香,同时保留了黄桃的特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高通量检测生鲜乳中兽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包括17大类兽药,共174?种。样品用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冷冻净化后,目标化合物经过Poroshell 120 EC-C18柱(3.0?mm×150?mm,2.7?μm)分离,经0.1%甲酸溶液和甲醇流动相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进行采集。结果显示,114?种兽药化合物在质量浓度0~200?ng/mL范围线性良好(R2>0.990?0),检测限为1~10?ng/g。此外,回收率在70%~130%范围内的质控加标样品达99?种,相对标准偏差为1.03%~9.65%。该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大大提高了生鲜乳中兽药筛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国产干酪中风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的国产干酪样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制备的样品经气-质联用分析后共检测到100种挥发性化合物,SDE法和SPME法分别鉴定出65种和62种风味组分.前者对高沸点、低挥发性的物质以及长链羧酸、醛、酮、酯类检测效果良好;后者对低沸点的醇类、羧酸类以及含硫化合物有较好的检出.证明两种经优化的方法在分析国产干酪样品时能满足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白萝卜进行了先浸泡后发酵富硒工艺和直接富硒发酵工艺的比较研究 ,得出了富硒泡菜中总硒和有机硒的影响规律 .对比了消化前后的硒标准溶液工作曲线 ,确定了本试验条件下的泡菜发酵终点 ,讨论了不同的适宜泡制的蔬菜品种的差异对富硒的影响规律 ,得出了实用的富硒泡菜工艺参数 .  相似文献   
6.
豆浆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预防心脏病、癌症、骨质疏松症等良好保健功能的植物蛋白饮料。然而其所含有的豆腥味严重影响了整体风味,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其喜爱程度并限制了相关产品推广。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醛、醇、呋喃、酮等与豆浆豆腥味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形成的酶促和非酶促反应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影响豆浆豆腥味形成的因素包括大豆品种、生长环境、制浆工艺和储藏条件。同时对目前已有的一系列有助于消除豆腥味的方法如开发无脂肪氧合酶系大豆、增加大豆预处理工序、改进制浆工艺等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归纳与展望,为开发适合消费者偏好、无豆腥味豆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的内酯类物质主要包括γ-内酯、δ-内酯、葫芦巴内酯、威士忌内酯,它们对食品整体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能赋予食品奶香、水果香、坚果香、焦糖香等优良的风味特征,研究食品中内酯类化合物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内酯类化合物,食品中内酯类化合物的组成及香气贡献,总结了对食品风味贡献较大的内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包括:δ-内酯和γ-内酯的羟基脂肪酸-内酯生成途径、一步分子内酯交换反应途径、葫芦巴内酯的羟醛缩合反应途径、果实中脂肪酸-酰基CoA-内酯形成途径、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羟基脂肪酸-内酯形成途径等,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归纳与展望。为全面认知食品中内酯类风味化合物及其形成,改善食品风味并提高食品品质,实现食品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通过筛选具有较高双乙酰生产能力的乳酸菌改善酸奶香气品质。从西藏灵菇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双乙酰生产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筛选菌株发酵酸奶和空白酸奶香气品质差异。结果显示,菌株1-33具有较高的双乙酰生产能力,经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1-33制备的酸奶中双乙酰含量是空白酸奶的近4倍,乙偶姻的含量(38.92mg/L)是空白酸奶(25.46mg/L)的1.5倍左右,乙醛产量与空白发酵酸奶相当,说明该菌株具有优良的双乙酰生产能力,能改善酸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金华火腿中的风味前体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rotamex和Flavourzyme酶组合水解金华火腿制备提取物,尽可能提取金华火腿中的风味前体物质.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双酶组合的作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7,反应温度50℃,初始pH7.5,同时加入两种酶,两酶的添加量分别为:Protamex 1.6%,Flavourzme 5.0%,作用时间为110 min.此时,总氮回收率为86.9%,蛋白质水解度DH为24.1%,滋味评分50,气味评分49,与响应面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中的理论值基本一致.产品风味较佳,富含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孙涛  肖瀛  田怀香  肖作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86-387,393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波折,如今渐渐走入正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此大背景下,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的教学也在各相关高校展开与发展。简述了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功能性食品学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情况;阐述了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对阶段性的教学实践作了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