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6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医药卫生   1915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167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207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1206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的始动环节。本文就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各类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阻断PI3K-p70S6K和Ras-p42/p44MAPK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方法ANGⅡ联合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刺激体外培养的HUVEC,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和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信号蛋白p70S6K (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ERK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A、和CyclinBt表达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雷帕霉素抑制ANGⅡ诱导的p70S6K和CyclinD1的表达,阻滞细胞于G1期(P<0.01),而不影响ERK2、CyclinA和CyclinBt的表达。结论PI3K-p70S6K信号通路在ANGⅡ诱导的HUVEC增殖及细胞周期进程中起关键作用,雷帕霉素免疫抑制靶点p70S6K可应用于干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血浆脑钠素(BNP)、血浆内皮素(ET-1)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依那普利的干预效应。方法25例CHF患者服用依那普利2周,并检测用药前后自身外周血循环CEC数量、血浆ET-1、BNP及6-Keto-PGF1α的含量,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增高。6-Keto-PGF1α明显减少(P<0.01)。依那普利治疗可使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降低及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依那普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 mRNA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宫颈癌(宫颈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正常宫颈组)组织中VECF受体KD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KDR mRNA在宫颈癌组中的表达率为75.00%,明显高于CIN组的42.86%及正常宫颈组的13.33%(P〈0.05),CIN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KDR 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临床分期晚期明显高于早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KDR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问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病变良、恶性的指标之一,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其中关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就有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氧化应激学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存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以及释放多种蛋白酶,这些物质与膜和DNA结合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而致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联合激光(氪激光 Nd:YAG激光)的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在控制眼压、手术并发症及角膜内皮损伤的表现。方法共观察43人65眼,分为两组,A组采用局部氪激光虹膜成型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B组采用180度虹膜成型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1h、1周、4周及以上时间段的眼压、手术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在降低眼压方面均未见明显疗效,两组间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A组(P<0.01),角膜内皮损伤B组在术后1h未见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1周、4周及以上的时间观察到两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明显减少,A组较B组更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联合激光手术在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虽然存在较单纯Nd:YAG手术较多的优越性,但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眼压作用,较大范围的激光虹膜成型后产生的并发症和角膜内皮损伤明显减少,因此临床应用更应注重考虑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用免疫磁珠法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观察共培养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细胞分选法分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生长,采用第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鉴定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台盼兰染色分析传代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以及细胞活性。传统的方法培养并鉴定Müller细胞。采用不同孔径微孔滤膜培养小室,进行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与Müller细胞分离共培养,对照组培养环境中无Müller细胞。以细胞曲线描绘反映细胞增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相差显微镜下计算穿过微孔滤膜迁移贴附于背面的内皮细胞数量。结果:通过磁珠分离方法获得了纯度为97.13%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活力达92%,第Ⅷ因子抗体染色呈阳性。与Müller细胞共培养的RMEC可早于正常培养2~3d进入生长平台期。RMEC中S期和G2期比例增加,G1期比例相对减少。S、G2和G1期百分比,在共培养组24h分别为44.0%,11.2%和44.8%,48h分别为42.3%,10.9%和46.8%;对照培养组24h分别为41.3%,4.9%和53.8%,48h分别为40.1%,4.7%和55.2%。迁移的细胞数增加,共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数12.2±2.5个,12h为51.7±23.4个,对照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3.3±2.5个,12h为14.7±7.0个,6h和12h两组内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且对细胞活力无影响。Müller细胞可以促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该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998.
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IF-1α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爱军  姜德咏 《眼科研究》2006,24(4):356-358
目的探讨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及其mRNA表达的时空规律。方法对分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CoCl2模拟缺氧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缺氧时间HIF-1 α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HIF-1 α有极低表达,缺氧1h表达量显著上升,4h达到高峰,16h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 α的表达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各缺氧组HIF-1 αmRNA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 α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但其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缺氧可以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IF-1 α的表达,但不是在基因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孙岩秀  郝燕生  王薇 《眼科研究》2006,24(4):418-420
目的探讨微脉冲超声乳化技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2例(141眼)随机分为微脉冲超声乳化组59例(68眼)和普通超声乳化组63例(73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对两组间内皮参数进行配对及成组t检验。结果微脉冲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丢失率为7.0%,普通超声乳化组为10.8%(P〈0.05);前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变化P〉0.05,后者P〈0.05。结论与普通超声乳化技术相比,微脉冲超声技术对角膜组织的损伤更少,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