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免疫磁珠法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观察共培养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细胞分选法分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生长,采用第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鉴定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台盼兰染色分析传代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以及细胞活性。传统的方法培养并鉴定Müller细胞。采用不同孔径微孔滤膜培养小室,进行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与Müller细胞分离共培养,对照组培养环境中无Müller细胞。以细胞曲线描绘反映细胞增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相差显微镜下计算穿过微孔滤膜迁移贴附于背面的内皮细胞数量。结果:通过磁珠分离方法获得了纯度为97.13%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活力达92%,第Ⅷ因子抗体染色呈阳性。与Müller细胞共培养的RMEC可早于正常培养2~3d进入生长平台期。RMEC中S期和G2期比例增加,G1期比例相对减少。S、G2和G1期百分比,在共培养组24h分别为44.0%,11.2%和44.8%,48h分别为42.3%,10.9%和46.8%;对照培养组24h分别为41.3%,4.9%和53.8%,48h分别为40.1%,4.7%和55.2%。迁移的细胞数增加,共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数12.2±2.5个,12h为51.7±23.4个,对照培养6h移行至膜下的内皮细胞3.3±2.5个,12h为14.7±7.0个,6h和12h两组内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且对细胞活力无影响。Müller细胞可以促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该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2.
免疫磁珠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法原代分离纯化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并确定其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免疫磁珠法结合传统的胶原酶消化及筛网过滤法分离出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采用含有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通过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初步鉴别,再进行细胞α—SMA,vWF,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鉴定,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用细胞PDGFR-β和desmin抗体荧光双标观察。周细胞生长曲线通过MTT法测定。结果本法获得的周细胞纯度可达98%,并能连续传代。原代周细胞约2~3周融合,传代后生长和融合速度加快,细胞形态不规则,胞内可见丝状结构,无接触性抑制。免疫组化证实周细胞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内皮细胞特异性vWF因子表达阴性,胶质细胞特异性GFAP表达阴性。激光共聚焦显示周细胞PDGFR-β和desmin抗原表达均为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获得高度纯化的周细胞具有明确的免疫组化特征,可用于相关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态压力变化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形态、增生活性及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RMECs,分为A(1.33kPa)、B(2.67kPa)、C(5.33kPa)和D(10,67kPa)组和未加压对照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检测活细胞比例。用Gries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代谢产物NO2^-/NO3^-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的ET-1蛋白表达;用RT-PCR法半定量研究RMECs中ET-1、eNOS、iNOS mRNA的表达。结果B、C、D组RMECs细胞核膨大,胞体拉长,可见少量悬浮细胞;静态压力促进RMECs增生(F=12.205,P〈0.01),C组和D组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P〈0.01);静态压力升高造成各组细胞损伤,拒染率降低(F=11.180,P〈0.01),B、C、D组细胞拒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B、C、D组ET-1浓度较对照组增加(P〈0.01)。C组和D组RMECs培养液中NO2^-/NO3^-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B、C、D组RMECs中ET-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RMECs中eNOS mRNA和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静态压力可直接导致RMECs的结构损伤,高静态压力下RMECs合成ET-1、NO增多可能是高眼压眼底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脉络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12/2016-10门诊就诊的NAION患者(对侧眼未受累)共30例30眼,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0例60眼,应用EDI-OCT分别测量患病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右眼的脉络膜厚度。

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学检验,患病眼、对侧眼中心凹附近及视盘盘周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病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ION患者患病眼、对侧眼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睫状后短动脉小血管的阻塞可能影响脉络膜的血供,进而影响脉络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韧致辐射监测介入核素在人体甲状腺及其它部位的分布及其可行性。方法 ①以2个相同规格分别装有约14.8MBq的^32P胶体及^99mTc的玻璃瓶为模型,进行^32P能谱、窗宽实验。②对介入治疗后甲状腺进行^32P显像,并与^99mTc甲扫图比较。结果 ①^32P模型韧致辐射能谱为一连续曲线,其顶峰能量约为83keV,最佳窗宽为60%。②用实验的能量参数在人体可得到理想的32P韧致辐射图  相似文献   
6.
王应利  冯炜  郭纯刚  李冬  凌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3):164-166,170,F0003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IERM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视力、直间接眼底镜及SD-OCT(2.维断面图、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三维成像图)检查确诊的IERM患者38例(45只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IERM的S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45只眼中.中心凹正常型8只(17.8%),假性黄斑裂孔6只(13.3%),板层裂孔7只(15.6%),弥漫水肿20只(44.4%),囊样水肿4只(8.9%).对全部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娃著负相关(r=-037,P<0.05).即黄斑中心凹越厚视力越差.结论:SD-OCT可明确IERM的诊断和其下中心凹形态的分型.由IERM牵拉引起的黄斑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OCT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低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对术后3d矫正视力低于0.5的50例50眼糖尿病患者行OCT检查,分析其结果。 结果:患者50眼中,黄斑水肿23眼,糖尿病眼底病变15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 黄斑板层裂孔2眼,2眼未发现异常。 结论:OCT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断层成像技术,对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造成低视力的原因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低浓度丝裂霉素 C(Mitomycin C,MMC)应用于先天性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0 .1 mg/ml MMC及 0 .2 mg/ml MMC局部应用于滤过术中均可明显降低眼压 (P<0 .0 5 ) ,两组术后眼压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1 mg/ml MM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0 .2 mg/ml MMC组。提示应用两种浓度 MMC均可有效降低眼压 ,提高手术成功率。而采用 0 .1 mg/ml MMC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消化道出血^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的显像特征,建立美克尔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影像学的诊断标准。方法:对141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了^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按7.4MBq/kg静脉注射^99Tc^m-高得锝酸盐,以脐为中心进行动态17min和静态30min或1h的采集。结果:141例患儿中59例显像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1.8%。141例消化道出血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了48例。其中美克尔憩室18例,形态呈小圆形或近似小圆形1-3cm的异常浓集区。小肠重复畸形22例,其中呈条索肠袢状12例,团块状5例,4cm以上大圆形异常浓集区4例。食管、胃重复畸形3例。在48例患儿中,假阴性率为2.08%(小肠重复畸形1例),假阳性5例,为10.42%。结论:美克尔憩室与小肠重复畸形在^99Tc^m-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中,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黑色素抗原转录子Brn-2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可识别抗原-1(melanoma antigen recognized by T cells 1,MART-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92-1、92-2、Me1285和Ocm3 细胞中Br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含不同长度MART-1基因启动子序列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质粒pGL3-Luc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pGL3-p286-Luc及pGL3-p2956-Luc,与pEV-Brn-2融合表达质粒共转染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细胞。分别测量四种细胞系中p286组、p2956组、p286+Brn-2组、p2956+Brn-2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变化,并观察Brn-2对上述细胞MART-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92-1、92-2、Me1285、Ocm3细胞系均可检测到Br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Brn-2蛋白电泳带大致在相对分子质量47 000处。pGL3-p2956-Luc及pGL3-p286-Luc重组质粒经ApaI和NheI双酶切可切出2956 bp和286 bp 2个条带,pEV-Brn-2重组质粒经EcoRI和BamHI双酶切可切出1329 bp条带。pEV-Brn-2重组质粒分别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3、Mel285、92-2、92-1进行磷酸钙法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可见四种细胞系均表达Brn-2蛋白。缺乏Brn-2时,所有细胞的MART-1的p286均显示出活性,MART-1阳性细胞系(92-1、92-2、Ocm3)p286活性高于阴性细胞系(Mel285)。p2956活性不同细胞系表现不同,92-1、92-2中较高,Ocm3中其活性与细胞密度相关,MART-1阴性细胞系中p2956近乎无活性。共转染Brn-2后明显下调92-1、92-2、Ocm3中启动子p286及p2956活性(P<0.05);阴性细胞系Mel285中,Brn-2对启动子活性无影响(P>0.05)。结论 Brn-2表达于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并下调阳性细胞系MART-1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