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考察了分离方法、血浆(血清)、渗透压、细胞因子的保存等因素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和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明胶沉降加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两步法分离比传统方法能分离到更多的单个核细胞;混合脐血血浆比胎牛血清更能支持造血细胞的生长;高渗透压对集落形成有一定影响,而低渗透压对集落形成更为有害;在37℃下保存细胞因子,其生物活性下降最快,-30℃冷冻保藏较好地保持其活性,解冻次数对生物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对脊柱溶骨性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均给予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6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4h。每4周给药1次,共3次。第一次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后1周,给予陀螺刀放疗,总剂量50~55GY,3.5~4.5GY/次,8~12次。结果有效率为84%,疼痛缓解时间显效快,毒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结论帕米膦酸二钠联合陀螺刀放疗治疗脊柱溶骨性骨转移疼痛见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与微量蛋白尿关系。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温岭医院收治的169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05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及微量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提示微量蛋白尿是引起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警惕老年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存在。  相似文献   
54.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式选择、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特点。方法选择108例1〉70岁的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76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在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心梗、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衰、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能明显降低因为高龄而增加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高龄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5.
吸吮反射的抑制与恢复蔡海波袁瑞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屯医院836000我院自开展促进母乳喂养工作后,在临床上发生吸吮反射被抑制的新生儿20例。本文就吸吮反射的抑制及恢复作一临床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6月~1997年2月共收住院分娩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通过细胞因子及其组合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转分化成肝样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从MNC中获得富集CD34^+细胞。选用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制瘤素M、bFGF、aFGF、肝细胞生长因子、EGF及干细胞生长因子7种细胞因子,浓度分别为10、10、10、10、20、20和50ng/mL,设计了49种细胞因子组合,分别采用这些细胞因子组合体外培养脐血CD34^+细胞,培养周期为28d。以新鲜脐血CD34^+细胞作为对照。每7天检测诱导后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mtin19,CK-19)、CK-18、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me synthetase,GS)、人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以及甲胎蛋白(a-fetoprotem,AFP)的mRNA转录情况,并应用免疫荧光法、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法检测细胞分泌ALB、合成糖原以及解毒能力,以此判断是否存在脐血CD34^+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转分化。结果 在经细胞因子诱导后的CD34^+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人肝细胞所能表达的CK-19、CK-18和GS的mRNA条带,未能检测出肝细胞特征性的ALB与AFP的mRNA条带;而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以上5种蛋白的mRNA均未能检出。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示诱导前后的细胞中均未能检测到ALB的表达,且均不能有效吞噬ICG染料。PAS反应检测结果显示,经细胞因子诱导后的细胞紫红色糖原沉积区域较新鲜脐血CD34^+细胞增大,出现紫红色区域的细胞增多。结论 脐血CD34^+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虽有肝细胞相关蛋白mRNA表达,但未能转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经容积黏度试验(V-VST)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两组病人病情稳定后均接受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V-VST评估病人进食的性状和一口量后,进行早期的标准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置胃管时间、拔管成功例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成功拔管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 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早期采用经V-VST介导的摄食训练,可以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8.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2002年共收治脑卒中患者959例,其中脑梗死546例,脑出血413例。脑梗死患者年龄24~86岁.脑出血患者年龄25—87岁。排尿反射消失者18例,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7例。  相似文献   
59.
脑梗死患者血清C3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海波  金友雨 《广东医学》2001,22(3):231-232
目的 研究补体C3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3水平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C3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哮喘持续状态为内科急症中病情较为凶险的病种,笔者曾用654-2静脉注射治疗哮喘持续状态1例,收效良好,特介绍于下。病情摘要患者男性,56岁,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咳喘气促胸闷加重12小时。既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