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29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71.
目的: 研究在人卵子发生过程中PTEN基因与卵母细胞的关系.方法: 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人卵巢组织中卵母细胞PTEN与PCNA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人卵巢组织中卵母细胞PTEN mRNA表达.结果: 8/10例人卵巢的卵母细胞表达PTEN蛋白,10/10例卵母细胞表达PCNA,同时人卵巢次级卵泡内层卵泡膜细胞(theca interna)也表达PTEN,但卵巢的颗粒细胞、卵泡细胞和间质细胞大多不表达或弱表达PTEN与PCNA.PTEN mRNA表达结果基本与 PTEN蛋白一致,7/10例人卵巢的卵母细胞表达PTENmRNA,卵巢的卵泡细胞和间质细胞大多不表达或弱表达PTENmRNA.结论: PTEN的表达可能与卵母细胞的生长、成熟和变大有关.  相似文献   
272.
本研究探讨诱导K562细胞分别向髓系不同细胞系分化时bcl-6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用Western blot检测以十四烷酸佛波醇-13-乙酯(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TPA)、羟基脲(hydooxyurea,Hu)及六甲基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为诱导剂分别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噬细胞系分化时bcl-6表达变化,用PCR、克隆、直接DNA测序方法分析bcl-6基因5′调控区序列变异情况。结果表明,BCL-6蛋白仅在TPA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系分化时表达上调,其5′调控区序列未发现有突变发生。结论:bcl-6可能是调控K562细胞向髓系不同细胞系分化的关键基因之一,在TPA诱导的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上调不伴有调控区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73.
核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和切割靶序列抑制基因表达。目前利用核酶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才刚刚起步,研究发展与反义核酸相比具有高效性,稳定性等特点。本文概述了核酶对CML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4.
核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和切割靶序列抑制基因表达,用于人类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研究。本文概述了核酶对白血病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5.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年收治的14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例资料,观察联合化疗的疗效,肝功能情况及肝功异常时的治疗情况。结果:(1)14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78.57%(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CR率42.86%.无效或进展3例.占21.43%。(2)14例患者中有4例化疗后出现Ⅰ-Ⅱ级肝功能异常,但HBV-DNA拷贝数未见明显上升。2例出现Ⅲ级肝功能损伤,ALT及AST明显上升,并伴有HBV-DNA拷贝数明显上升。经给予保肝及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拷贝数降至正常。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不可控制的肝功能损伤。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NHL)疗效确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NH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在化疗前后给予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减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76.
目的:本研究应用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用FISH法检测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S/MP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ALL)及口服格列卫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ALL患者的BCR/ABL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共456例,其中经骨髓细胞学初诊为CML的350例,占总阳性病例的76.8%;CML复查病例为85例,占总阳性病例的18.6%;诊断为B细胞型ALL(B-ALL)的21例,占总阳性病例的4.6%.31例初诊为CMPD和MDS/MPD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另26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非CML的CMPD及MDS/MPD,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79例骨髓形态学诊断为AL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阳性病例为21例,占ALL病例的26.6%.45例初次口服格列卫的CML患者,6个月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或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的为21例,占46.7%,12个月为40例,占88.9%.2例CML移植患者分别在91天和16个月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靠,弥补了染色体检测报告需要时间长等不足.对CMPD和MDS/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 ALL患者的诊断;在监测格列卫疗效和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7.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敲低对小鼠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40基因敲低对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RIP140-短发夹RNA(shRNA)质粒导入BV-2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RIP140-shRNA的细胞系,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IP140敲低的效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RIP140敲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表达RIP140-shRNA的BV-2-71674和BV-2-71080;与BV-2细胞相比,BV-2-71674和BV-2-71080细胞中RIP140的表达无论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低,下调率(mRNA)分别为73%和75%(均P<0.01);MTT法检测显示,BV-2细胞在24、48、72、96 h 4个时间点增殖率分别为3.03±0.01、7.36±0.08、14.15±0.25、23.35±0.09,BV-2-71674细胞则分别为2.15±0.03、6.43±0.08、11.77±0.31、18.47±0.04,BV-2-71080细胞分别为1.77±0.03、4.74±0.25、10.03±0.02、17.66±0.21;BV-2-71674和BV-2-71080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BV-2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RIP140敲低可以抑制BV-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78.
目的 探索基于常规教学+“雨课堂+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本科生《血压测量》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以《血压测量》课程为例,针对2018级五年制临床、航医、医学心理学专业159名学员采取常规教学模式上课(对照组),2019级五年制口腔、基础医学专业50名学员,采取常规教学+“雨课堂”模式上课(实验1组),2019级五年制临床、航医、医学心理学专业53名学员,采用常规教学+“雨课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授课(实验2组)。通过随堂测验得分、教学效果和学员评价等三项维度开展课堂调查分析,综合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与常规教学比较,采用常规教学+“雨课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授课学生在随堂测验得分、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均明显更高(P<0.05,P<0.01)。结论 使用基于常规教学+“雨课堂+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血压测量技能,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79.
280.
目的探讨OmniView技术在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产前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35例胎儿心脏进行容积数据(STIC技术)采集,并应用OmniView技术显示完整的室间隔。结果 35例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者,OmniView技术诊断为室间隔缺损29例,3例显示为完整的室间隔,3例容积数据采集失败。结论 OmniView技术可以全面地显示单纯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及走形,有利于提高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产前诊断准确度,降低常规超声心动图产前对室间隔缺损的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