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术中放射治疗(以下称术中放疗)是放射治疗的一种方式,相比体外照射,术中放疗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的放射治疗,即在直视状态下对可见的肿瘤、肿瘤瘤床区或容易复发转移的部位进行单次的大剂量照射,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使之少受照射以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IMRT技术下局限期SCLC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4年于本中心行放化疗的 484例局限期SCLC患者临床资料。IMRT有效者行PC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3%,中位OS期23.8个月,2、3、5年OS率分别为48.7%、39.8%、28.6%,中位PFS期14.1个月,2、3、5年PFS率分别为34.4%、30.5%、28.3%。SCLC患者IMRT后≥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26.9%,≥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4.8%,≥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8.4%。治疗客观有效率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TNM分期、PCI、放疗前化疗周期数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6、0.001、0.047、0.000、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PCI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1、0.000)。结论 IMRT技术下局限期SCLC放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吸烟史、PCI是局限期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RILT)与临床和剂量学因素的关系,以寻找RILT的可能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7年间接受三维放疗的未手术Ⅲ期NSCLC患者 253例临床和剂量学资料,采用NCI-CTC 3.0标准评估RILT级别,以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发生的≥2级RILT作为终点事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RIL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53例中≥ 2级RILT的发生率为26.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放疗前1 s用力呼吸体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测值百分比(DLCO%)、健肺 V5~V15、患肺 V5~V40、全肺 V5~V50、患肺及全肺的平均肺剂量(MLD)与RILT的发生相关(χ2=4.46~23.99,P=0.000~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MLD>17.5 Gy、FEV1%≥72%是≥2级RILT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7.49、9.30,P=0.000、0.002)。根据MLD和FEV1%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中高危和高危组,RILT的发生率分别为9.3%、24.7%、38.5%和63.6%(χ2=25.27,P=0.000)。结论 全肺MLD及放疗前FEV1%与放疗后≥2级RILT发生密切相关。基线较差的肺功能并未增加RILT风险,甚至可能具有相对较低的风险,该趋势尚需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术中不可切除T4期胰腺癌进行单纯术中电子线放疗研究,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7月共入组16例术中不可切除的T4期胰腺癌。术中行电子线放疗,中位剂量18Gy,术后依病情决定是否给予化疗。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局部控制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手术中位时间180min,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0.5d,未观察到3度以上的不良反应。1年局部控制率80.0%,1年生存率12.5%,中位生存期9.5个月。[结论]对术中不可切除的T4病变进行单次16~20Gy以上的术中放疗有效且耐受性好,能达到术后同步放化疗相似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但整体远处转移率高,建议对能耐受者应给予化疗。  相似文献   
25.
老年性和一般情况差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付 《癌症进展》2007,5(5):449-454
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对和绝对发病率均高,易合并慢性心肺疾患、糖尿病和生理功能下降,晚期肿瘤患者也易导致一般情况差,使对治疗副作用的耐受性差,影响正规的放疗、化疗与综合治疗。在早期NSCLC,立体定向或三维适形放疗能取得与手术相近的疗效,还能保证生活质量,应作为老年性和一般情况差的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在局部晚期NSCLC,尽管治疗效果不一定差于年纪较小者,但综合治疗,特别是同步放化疗可能带来高的并发症,甚至治疗相关死亡。因此,应艺术性的个体化进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同步放化疗,适当减少照射范围、化疗剂量和选择同步方案,从而提高疗效和保证生存质量,使病人得到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在美国约75%为早期病变(Ⅰ、Ⅱ期)~([1]),保乳术加术后放疗与根治手术疗效相似.然而,保乳术后不正规治疗有增加趋势,由1989年10%增加到1999年的20%~([2]).美国肿瘤登记处资料也显示70岁以下放疗的比例是70岁以上的2倍~([3]),而在我国对保乳术加术后放疗的接受度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放疗结合紫杉醇或(和)卡铂同步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副反应和疗效.方法41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17例,Ⅲb期24例)接受DT60~70Gy放疗,疗中给予45 mg/m^2紫杉醇(13例)或合用卡铂AUC=2(28例),1次/周给药,共4~6周,放化疗在同一天开始进行.结果37例患者完成了60~72Gy放疗,2例放疗总量54Gy,2例56Gy.38例完成了4~6周化疗,3例完成了2周化疗.≥3级骨髓抑制2例,3级放射性食管炎4例,≥2级放射性肺炎6例,3级黏膜炎1例.全组总有效率(CR+PR)78%.中位随访期17.2个月,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4%和34%.放疗剂量>66Gy与≤66Gy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36.8个月(P=0.027).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57.8个月,1、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85%.失败原因照射野内复发4例,照射野外1例,照射野内+野外1例,癌性胸水2例,远处转移12例.结论紫杉醇或(和)卡铂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副反应可接受,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放疗剂量高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8.
阿米福汀对单次肺照射的保护作用及TGF-β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式评价阿米福汀对单次肺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和对TGFβ1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34只150~160g的Fish344雌性大鼠随机进入照射加药(11只)、单纯照射(11只)、单用药(6只)和正常对照(6只)实验组。用4MVX射线单次28Gy照射右全肺,照射前30min腹腔内注射阿米福汀150mg/kg。每2周观测呼吸频率和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在6个月后终止观察。肺组织进行羟脯胺酸、胶原蛋白含量、总TGFβ1与活性TGFβ1水平、TGFβ1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量等检测。结果单纯照射组呼吸频率于第8周发生改变、达(185±13)次/min,3只因呼吸困难终止观察,7只有胸腔积液;照射加药组于第14周开始增加,仅为(125±5)次/min,无呼吸困难和胸腔积液发生。单纯照射组的肺组织结构消失纤维化,照射加药组也有纤维化,但保持大部分肺泡结构。血浆TGFβ1水平呈双峰改变,单纯照射组12周时为(3.2±0.5)ng/ml,较照射加药组(1.3±0.3)ng/ml明显增高(P=0.004);肺组织活性TGFβ1与总TGFβ1含量之比分别为3.9%±0.2%与3.1%±0.2%,单纯照射明显高于照射加药组(P<0.05)。结论阿米福汀不仅能增加肺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耐受,同时也能减少TGFβ1的含量与表达,也许同时能减少TGFβ1的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29.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延缓或退缩。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0.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死亡率为癌症ⅱ死亡的第1位[4].占肺癌8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诊时能手术治疗者仅占20%~30%,约64.3%在不同治疗时期需行放疗[2].除早期NSCLC手术能取得比较满意疗效外,对有潜在手术治疗机会的ⅢA(N2)期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为佳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