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病模型研究芪归益肾方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TGF-β/Smad/ILK的表达水平影响肾脏纤维化进展的程度。方法:昆明种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芪归益肾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UUO肾病模型后分别进行药物干预,第10天处死后取肾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Smad2),Ⅰ型胶原(Col-Ⅰ)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TGF-β1,Col-Ⅰ和ILK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组织TGF-β1,Smad2,Col-Ⅰ,ILK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小鼠肾组织TGF-β1,Col-Ⅰ和ILK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肾脏纤维化程度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和芪归益肾方组治疗后肾脏纤维化程度均有减轻,明显降低小鼠肾组织TGF-β1,Smad2,Col-Ⅰ,IL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小鼠肾组织TGF-β1,Col-Ⅰ和ILK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芪归益肾方治疗组比较贝那普利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芪归益肾方对于UUO肾病模型的纤维化病变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与调控细胞信号通路TGF-β/Smad/ILK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P组和非IP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与IP的发生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筛选的指标预测I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效能。结果: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9.3%(14/151)。初诊时IP组淋巴细胞计数(LYM)高于非IP组[1.60×10 9/L(1.40×10 9/L,2.51×10 9/L)比1.28×10 9/L(0.89×10 9/L,1.78×10 9/L), U=-2.194, P=0.028],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非IP组第4个周期治疗前比较,IP组发生IP时的LYM和ALB降低[0.72×10 9/L(0.46×10 9/L,0.92×10 9/L)比0.93×10 9/L(0.71×10 9/L,1.15×10 9/L),32.9 g/L(28.6 g/L,34.9 g/L)比40.3 g/L(36.1 g/L,43.1 g/L)],LDH和α-HBDH升高[332 U/L(255 U/L,396 U/L)比233 U/L(200 U/L,286 U/L),277 U/L(206 U/L,315 U/L)比189 U/L(159 U/L,22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P组CRP升高患者比例较非IP组高[100.0%(14/14)比56.9%(78/137), P=0.001]。LYM、ALB、LDH、α-HBDH单独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820、0.789和0.802,ALB、LDH和α-HB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6 g/L、241 U/L、199 U/L,ALB预测IP发生的灵敏度最高(81.8%);ALB+LDH、ALB+α-HBDH、LDH+α-HBDH、ALB+LDH+α-HBDH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44、0.777、0.851,LDH+α-HBDH预测灵敏度最高(92.9%),但特异度低(53.3%),ALB+LDH、ALB+LDH+α-HBDH预测灵敏度(均78.6%)和特异度(均86.1%)均较高。 结论: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有发生IP的风险。初诊时LYM增高可能是IP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LYM、ALB、LDH、α-HBDH、CRP的变化与IP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ALB、LDH和α-HBDH对IP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3.
对卡那霉素的测定一般采用微生物检定法,高氯酸钡滴定法,分光光度法,HPLC衍生化法,但不适用于该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并且不适合医院制剂快速分析。作者采用衍生化试剂使卡那霉素形成二氢吡啶衍生物,利用其在紫外有吸收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排除对羟基苯甲酸乙脂的干扰直接测定倍他米松的含量,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4.
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联合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金标准,但临床发现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主要从氯吡格雷的体内药动药效学过程出发分析其产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目前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的残留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静脉药物混合调配过程中的残留药量,提高药品利用率,保证患者输液浓度的精准度。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循环法,建立静脉药物调配残留量限度标准,分析药量残留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等。结果:溶媒体积、溶解程度和残留体积是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订了针对每种药品分别设计调配方案及针对残留量大的调配人员进行提醒、培训等措施。通过本次活动,有形成果(即PIVAS指定药品调配后的残留量)及无形成果均较显著,目标达标率为118%。结论:品管圈活动中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药物残留量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对静脉药物调配操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文章通过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苏大附一院)的门诊现状,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介绍了医院所采取的门诊流程优化模式,进一步缩短非医疗等候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有效缓解“三长一短”的现象,提升人民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腹膜透析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方法,考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以下简称腹透液)和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PDA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给药和浓度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我院18例PDAP患者万古霉素腹腔给药后(1 g,q4d~q6d)的腹透液样本,利用经方法学验证的LC-MS/MS方法测定腹透液万古霉素浓度,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评价腹透液中药物浓度和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 建立的腹透液万古霉素LC-MS/MS测定方法在 0.1~16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等均符合要求。PDAP患者腹腔给与万古霉素后24、48、72、96和120 h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9±3.33)、(4.08±2.13)、(3.40±1.23),(2.58±1.56)和(2.05±1.15)μg·mL-1;各时间点腹透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建立的LC-MS/MS方法适用于临床腹透液样本的万古霉素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腹透液中药物浓度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门诊药房调配自动化系统的流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详细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流程建设情况以及带来的成效。结果: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改善了药房环境,优化了窗口分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调剂差错,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流程建设改变了传统的调剂模式,使药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是未来医院药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9.
沈国荣  董吉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2,(18):1665-1668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沉淀法处理血浆后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mL-1甲酸铵水溶液(66∶34),流速为0.2 mL·min-1;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离子通道分别为m/z 748.36→591.10(阿奇霉素)、m/z 837.34→158.06(罗红霉素)。结果: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在2~1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定量下限为2 n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2.6%~108.0%,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3.2%~102.2%,日内、日间RSD均<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阿奇霉素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HLA-B~*5801等位基因与江苏汉族人服用别嘌醇后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CAR)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为服用别嘌醇后发生SCAR者(SCAR组,36例)、服用别嘌醇6个月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者(别嘌醇对照组,50例)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167例)。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HLA-B~*5801等位基因,分析SCAR与HLA-B~*5801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 SCAR组36例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1~87岁,中位年龄61岁;别嘌醇对照组50例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49~93岁,中位年龄74岁;2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组患者别嘌醇日服用剂量均为0.1~0.3 g,中位剂量均为0.2 g。SCAR组患者在服用别嘌醇后5~47 d出现SCAR,其中药物超敏综合征、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药疹(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SJS/TEN者分别为20、10、3和3例。SCAR组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率为97.2%(35/36),别嘌醇对照组为8.0%(4/50),健康对照组为12.0%(20/167),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者发生SCAR的风险显著高于阴性者(比值比=403,95%置信区间:43~3761,P=0.000)。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预测别嘌醇致SCA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2%和92.0%。结论江苏省汉族人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SCAR具有强相关性,患者服用别嘌醇之前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筛查可能有助于减少别嘌醇所致SC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