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医药卫生   263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21.
 目的:研制复方壳聚糖胶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以壳聚糖、氧氟沙星、赤石脂为原料制备复方壳聚糖胶囊,并通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试验,建立其质量标准,并对205例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品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0.33%)。本品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本品处方组成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标准能够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2.
最近我们收治一例年龄为55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住院后因肝功能不好,准备做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术,并行化验与其胞弟HLA配型完全相合,后期因患者肝功能不好,年龄偏大,患者本人不愿行allo-BMT术。我……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白血病CYP3A5耐药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tracer-hGR重组质粒,并用报告基因检测方法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对CYP3A5药物代谢酶转录、表达调控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结果 菌落PCR及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tracer-hGR重组质粒.经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三种化疗药物加药后共转染ptracer-hGR质粒的实验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高于单纯转染CYP3A5报告基因质粒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2、0.0034和0.0164);而卡铂和米托蒽醌加药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无明显增高趋势. 结论 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三种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这一信号途径而上调CYP3A5 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124.
锌、硒对砷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锌、硒对砷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小鼠肝脏中金属硫蛋白(MT)、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砷低剂量组、单纯锌组和单纯硒组肝脏MT含量升高,高于对照组和砷高剂量组(P<0.05)。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亚砷酸钠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金属硫蛋白,金属硫蛋白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相关性,锌、硒能抑制MDA生成量,提高SOD、GSH-Px活性,增加抗氧化能力,从而拮抗砷毒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获得社区老年人群纯音听阈的正常值,为选取敏感频率测试老年人听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845例,按平均听阈(0.5、1、2和4kHz听阈平均值)≤40dBHL为正常或轻微损失,筛选205人,按60~65岁、66~70岁、71~75岁和76岁以上分组,计算各年龄组在0.5、1、2、3、4和8kHz的听阈及听阈检出率,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x^x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听力正常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听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年龄增长,听阈值呈增高趋势;不同频率听力测试显示不同频率组听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年龄组的听阈随频率的增高而增高,随频率、年龄增高,听阈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高频较低频测听能够早诊断老年人听力损失,可作为检测老年人早期听力损失的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126.
萱草花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萱草花对小鼠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5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萱草花水煎剂组(按不同剂量分3组),行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抑郁症状实验。结果萱草花高、中剂量组(6.000、3.000g/kg)均可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拮抗利血平所致小鼠运动不能作用(P<0.01)和小鼠眼睑下垂作用(P<0.05)。萱草花高、中、低剂量(1.500g/kg)组拮抗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作用(P<0.01)。结论萱草花对小鼠抑郁症的强迫游泳模型、悬尾模型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抑郁症模型均有显著治疗作用,且作用与药物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了解加强护理干预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家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对患儿实施专科护理:重点是静脉穿刺置管及保护静脉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结果:3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愈6例,好转19例,治愈和好转率78.13%(25/32)。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家长依从性,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治愈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128.
冠心病患者抗凝系统改变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应用凝血酶凝爱空斑法、火箭电泳法测定了46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原、蛋白C抗原、总蛋白S抗原、游离蛋白S抗原的水平。结果表明:冠心病气滞型PC:Ag,TPS:A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瘀型ATⅢ:Ag、ATⅢ: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PC“Ag、TPS:Ag可作为气滞型的参考指标,ATⅢ:Ag、ATⅢ:A可作为血瘀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分析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作期病毒病原学、过敏原分布,为喘息患儿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因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住院的135例哮喘高危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鼻咽部抽吸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Flu-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nF)、人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感染情况;采用ImmunoCAP技术检测患儿吸入性变应原、食物性变应原及总IgE浓度。结果 135例患儿中,鼻咽部抽吸物标本病毒检出阳性率为49.6%,各病毒检出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RV 25.2%、HBoV 9.6%、RSV 8.1%、PinF 5.9%、Flu-A 3.7%、ADV 1.5%、hMPV 0.7%。HRV在1~3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1岁组(P < 0.05)。过敏原筛查试验阳性率为59.3%,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4%,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9%;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尘螨77%、霉菌37%、花粉26%、动物皮屑9%;食物性过敏原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白73%、牛奶68%。<1岁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1~3岁组(P < 0.05);1~3岁组T-IgE水平明显高于<1岁组(P < 0.05)。病毒检出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大于病毒未检出组(P < 0.05)。第2次喘息患儿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及T-IgE水平均高于第1次喘息患儿(P < 0.05);吸入性过敏原尘螨、霉菌在第2次喘息患儿中阳性率高于第1次喘息患儿(P < 0.05)。结论早期HRV感染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与哮喘高危婴幼儿喘息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isual acuity, stereoacui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ofprimazy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Tengzhou, Shandong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ree methods in screening amblyopia. Methods In this population-based study, children aged 5 to 14 years old in primary schoo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a cluster sampling in which school shift was the sam- piing unit. Titmus stereo-test, visual acuity (VA), cover-test and ocular motility evaluation were examined for each child. Retinoscopy was performed for children with VA < 1.0 in either eye. Results ( 1 ) Of 2668 effec-tive examinatious,369 eases (13.83%) were poor eyesight. (2) The prevalence of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were 1.50% and 1.72% respectively. Out of 40 amblyopia children, 39 were screened at the first time. (3) The stereoacuity in normal children was 40″, 31 (77.5%) children with amblyopia showed abnormal stereoacuity,while 28.3% for strabismus. (4) Specificity and crude agreement of combined Titmus with VA were 99.47%and 99.06% ,which were highest in the three methods. The second was Titmus stereo-test with 97.98% and 97.59%, VA was the lowest. Conelusion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poor eyesight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s myopia.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might have significantly effects on stereoacuity.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of screening amblyopia was stereo-test combined with visual ac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