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3篇
  免费   3367篇
  国内免费   1771篇
医药卫生   3632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1143篇
  2021年   1327篇
  2020年   1190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935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1285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2023篇
  2012年   3068篇
  2011年   3078篇
  2010年   2830篇
  2009年   2500篇
  2008年   2594篇
  2007年   2336篇
  2006年   2100篇
  2005年   1679篇
  2004年   1085篇
  2003年   942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638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腋毛区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对比,探索一种更好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0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行光纤治疗(A组),另40例行单纯抽吸术(B组),两组的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瘢痕、恢复时间等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结果:经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腋臭治愈率率均为95%以上。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瘢痕、腋毛存活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纤治疗腋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瘢痕更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76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53例(附睾头部吻合8例,体部吻合18例,尾部吻合5例,双侧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22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14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9例,术后随访复通率,精液常规及孕育情况共2~16个月。结果: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及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术(含交叉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26%(33/53),35.71%(5/14)和77.78%(7/9);精子浓度分别为(27.9±5.74)×106/ml、(11.8±8.33)×106/ml和(19.9±7.53)×106/ml;精子总数分别为(65.6±13.71)×106、(28.0±15.86)×106和(69.2±28.59)×106;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为(22.3±3.18)%、(11.0±9.77)%和(15.8±5.05)%。依据吻合部位的不同,双侧输精管-附睾头部、体部、尾部吻合及附睾头、体尾混合吻合的成功率分别为62.5%、72.22%、60%和54.55%。所有患者中,术后有8例使配偶怀孕(8/76,10.5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输精管及附睾管梗阻。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中,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单侧输精管吻合(含交叉吻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而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效果较差。双侧输精管-附睾头、体部吻合与双侧输精管-附睾头、尾部吻合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睾丸Leydig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探讨BMSCs定向分化为Leydig细胞的适宜方法。方法:将经纯化鉴定的SD大鼠BMSCs第3代细胞接种于6孔板,随机分为对照组(A)、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 CG)+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组(B)、h CG+PDGF+5.0 ng/ml b FGF诱导组(C)、h CG+PDGF+10.0 ng/ml b FGF诱导组(D)、h CG+PDGF+20.0 ng/ml b FGF诱导组(E),分别于第7、14、21天进行形态学观察、培养液睾酮水平及3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免疫荧光检测。结果:B、C、D、E组细胞诱导后体积变大,互相连接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贴壁生长,核大、较圆,符合Leydig细胞的特点。随着时间和b FGF浓度的增加,B、C、D、E组睾酮水平逐渐升高,3β-HSD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C、D、E组与B组,D、E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 FGF在大鼠BMSCs向Leydig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16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厚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hCFA)患者分别为37、50例。TCFA、ThCFA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临界病变血管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ThCFA患者平均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高于TCFA患者;ThCFA及TCFA患者斑块成分以纤维组织最多,其次为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核心成分,高密度钙化面积最低。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者占18.92%(7/37),显著高于ThCFA患者。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ThCFA患者斑块负荷更重,管腔面积更大。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岁)。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单侧穿刺PVP。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角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活动能力评分检测活动改善情况,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5 m L。随访时间均12个月。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19.2±5.7)mm改善至术后(20.0±5.7)mm,椎体中间高度由术前(19.2±5.1)mm改善至术后(20.2±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8.3±1.1,术后12个月时为1.1±0.6,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9,术后12个月时为1.1±0.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9例。结论 PVP可有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6.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26例,L5/S1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检测PTEN,LKB1基因缺失、突变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提取漏出液组43例、良性胸腔积液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47例患者胸腔积液中的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PTEN第5~8外显子、LKB1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情况.[结果]与漏出液组比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未发现PTEN,LKB1基因缺失或突变;恶性胸腔积液组PTEN基因总改变率为46.8%,LKB1基因总改变率为42.6%,联合检测PTEN,LKB1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78.7%,显著高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的53.2%(P<0.05).[结论]PCR-SSCP技术检测PTEN,LKB1基因缺失、突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同期双侧THA患者42例,关节腔内使用TXA 21例为观察组,使用生理盐水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患者3月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结果:观察组术后总的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病例.结论:THA关节腔内使用TXA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并减少输血率,不增加术后PE及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通过随访了解糖代谢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27.27%,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31.84%,胰腺癌患者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生存时间长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胰腺癌患者不伴有糖耐量异常的生存时间长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糖代谢紊乱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心肌损伤早期检测和肽素与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中毒3 h内患者255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60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60例、重度70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和肽素、IMA 水平。结果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伤组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高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I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低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重度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但轻、中度两组间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轻、中、重度组患者CK、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和肽素、IMA水平可在早期反映急性中毒性心肌损伤程度并评估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