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正> 概况P物质(Substance-P,简称SP)是1931年Von Euler发现的,但阐明其结果是1970年,Chang等人用牛下丘脑为原料获得纯品,测出其化学结构为11肽。Zuber等人也获得了较高生物活性的SP。数十年来人们从动物脑(牛、马、猪脑)提取SP,其工艺基本上类似于Zuber的纯化工艺。美国的Sigam公司已作为生化试剂出售(25美元/每毫克,1990)。国内东风生化试剂技术公司出售的是HPLC纯化的SP(105元/0.5毫克)。  相似文献   
92.
<正> 一、前言促性腺激素是一类刺激雄、雌性腺生长的物质,包括促黄体激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由于LH和FSH能刺激雌激素或黄体酮从卵巢分泌和释放,因而它们是保证生育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在雄性动物中,FSH和LH对精子的发育和生育力来说,也是必需的。由于促性腺激素对于维持雄、雌性生育力是必需的,所以抗促性腺素物质,作为一种抗生育或抑制生育的物质而被人们所寻求。哺乳动物的松果体腺是抗促性腺素物质的一个丰富来源。从松果体腺中已分离出二大类抗促性腺素物质,即多肽类物质和吲哚类物质。  相似文献   
93.
急性尿素中毒致癫痫发作一例朱友德,陆森患者,男,16岁。于20天前售化肥尿素时突然出现头痛、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并伴有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5~6分钟,每日发作2~3次。病前已未戴防护用品接触尿素长达17天,每天持续8小时。既往史...  相似文献   
94.
阑尾类癌在急性阑尾炎病例中较为少见,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多在手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我院1990年5月~2006年5月共发现术后阑尾类癌11例,现结合文献及我院资料,就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cDNA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中,获得目的基因在移植肝表达,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SNAV-CTLA-4Ig,转化DH-5α,得到抗性克隆,BamH Ⅰ酶切鉴定。用脂质体将psNAV-CTLA-4Ig导入BHK-21中,G418筛选,以HSV1-rc感染此细胞株,产生pSNAV-CTLA-4Ig病毒。斑点杂交法测定病毒滴度, PCR鉴定CTLA-4Ig基因的整合并测序鉴定CTLA-4Ig全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LA-4Ig蛋白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表达。 结果 重组质粒经BamH Ⅰ酶切得到CTLA-4Ig全长cDNA片段,表明CTLA-4Ig成功地插入pSNAV内;病毒滴度测定的病毒颗粒数为8.5×1011/ml;PCR扩增产物为500~600 bp的基因片段,证实有CTLA~4Ig基因的整合;所测得的DNA序列与已知的CTLA-4Ig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pSNAV-CTLA-4Ig病毒灌注的肝脏可见CTLA-4Ig蛋白的表达。 结论将CTLA-4Ig cDNA成功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内,证实CTLA~4Ig cDNA正确插入pSNAV多克隆位点内,CTLA-4Ig蛋白可在移植肝中表达。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普外科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患者经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腹腔积液8例,吻合口瘘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8个月,失访4例,肺部转移2例,死亡2例。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患者,术前详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DA到Lewis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浦立勇  姚爱华  李相成  陆森  成峰  张峰  王学浩 《医学争鸣》2006,27(12):1071-1073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的急性排斥模型并观察其排斥反应的特点. 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3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FK506处理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d) 灌胃. 术后4, 7和10 d分别随机处死3只,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BILI)]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每组各留6只观察生存期. 结果:术后7和10 d时对照组血清AST, BILI浓度均高于FK506处理组[AST:7 d, (17.7±3.6) μkat/L vs (7.9±1.6 ) μkat/L, P<0.05; 10 d, (21.9±4.3) μkat/L vs (4.7±0.7) μkat/L, P<0.05. BILI:7 d, (90.9±18.8) μmol/L vs (6.8 ± 0.7) μmol/L, P<0.05; 10 d, (111.5±23.3) μmol/L vs (15.5±3.2) μmol/L, P<0.05]. 术后7 d,对照组移植物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变化,10 d时更为严重. FK506组术后7和10 d病理学检查为不明确或轻度的排斥表现. 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 d, 95%可信区间为(11.77~13.90) d (n=6, 12 d×4, 14 d×1, 15 d×1). FK506处理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8 d,95%可信区间为(65.26~90.74) d (n=6, >65 d×1, >67 d×1, 76 d, 78 d, 89 d和90 d),生存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 结论:DA到Lewis大鼠品系组合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该模型的排斥反应的特点与临床相似,且可以为抗排斥药物FK506预防而达到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