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剑突下小切口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在原有右侧切口及胸骨下段切口纠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采用剑突下小切口对86例病儿实施了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14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6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共收治原发性心脏肿瘤142例,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钳闭与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方法,以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995年11月至2009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12例,其中胸腔镜下钳闭(VATS组)252例,男78例,女174例;年龄7 d~31岁(9.16±8.91岁);均在全胸腔镜下钛夹钳闭未闭动脉导管。导管介入封堵(PCO组)治疗60例,男17例,女43例;年龄4~57岁(25.55±14.10岁);采用Amplatzer方法封堵。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ATS组患者均成功钳闭动脉导管,无残余分流;PCO组3例(5%)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PCO组均短于VATS组(70.20±31.20 min vs.112.50±16.30 min,t=6.344,P=0.002;4.70±2.20 d vs.6.50±2.80 d,t=3.241,P=0.022),但平均住院费用PCO组显著高于VATS组(23 222.00±4 333.40元/例vs.8 904.50±2 634.60元/例,t=25.360,P=0.000)。结论与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比较,VATS下动脉导管钳闭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手术效果满意,费用仅为导管介入封堵手术的1/3。  相似文献   
34.
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兔麻醉取主动脉,采用酶消化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形态,扫描电镜显示“铺路石”样生长,透射电镜可见内皮细胞特征性W-P小体,免疫组织化学鉴定Ⅷ因子(+).结论 兔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成功,本法可为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5.
血管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新方法研究天然生物支架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与材料的粘附率,增殖力,^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免疫组化鉴定,分析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结果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率最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明胶海绵较低。结论应用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方法研究细胞相容性方法简便可行;天然复合生物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6.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证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目的:观察复合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及明胶海绵的生物学性能。 方法:应用材料复合交联的实验方法构建胶原/透明质酸膜并测定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支架的力学性能。将支架材料种植于兔皮下,按照2,4,6,8,12周不同时间点评价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了胶原/透明质酸膜。②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张强度,明胶海绵的力学性能不够理想。③两种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均符合生物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胶原/透明质酸膜在体内12周可完全降解,明胶海绵约6周完全降解。④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率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而明胶海绵的细胞黏黏附和增殖率相对较低。说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37.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与常规手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分别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手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腔镜手术组)房间隔缺损修补37例,同期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41例,分析比较其成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切口大小及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胸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要快于常规手术,切口较常规手术小。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8.
改良胸骨下段小切口心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改良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 81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双瓣膜置换术23例,三尖瓣成形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 左心耳内缝扎术19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和双瓣膜置换术皮切口分别自第4、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自下而上呈倒"J"形,纵行劈开胸骨分别至第3、第2肋间处向右侧弧形横断胸骨.切口长度7~13 cm. 结果全组无手术和术后死亡,发生并发症2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6.0±31.6分钟、81.0±47.8分钟、3.4±1.0小时和8.0±2.3天.术后胸腔引流量250±222 ml,有62例(76.5%)患者未输血.73例随访3个月~3年,所有置换的瓣膜位置和功能均正常,无瓣周漏. 结论采用改良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安全可靠、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并不延长手术时间,早期结果满意.但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者具有较熟练的心内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39.
213例胸腔镜动脉导管钳闭术术后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共进行电视胸腔镜(VATS)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钳闭手术214例,对术后生存者进行了随访,最长随访12年,平均(6.3±3.8)年.  相似文献   
40.
背景: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具有适合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增殖的多级孔径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目的:探讨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的细胞相容性.方法:根据支架的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新型纳米纤维支架组两组,另设单纯细胞组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原代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传代,用3~6代细胞作为实验用种子细胞.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黏附率、增殖力,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评估支架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新型支架上的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及代谢活性情况较传统支架好.提示,高孔隙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较高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