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与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河南省肿瘤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及5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在高倍镜下选取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记录5个高倍视野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算其平均值。阳性细胞〈10%为(-);10%-30%为(+);30%~50%为(++);〉50%为(+++)。 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血管紧张素Ⅱ主要为弥漫性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02%(25/49)和86.79%(46/5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46.94%(23/49)的正常鳞状上皮的扁平细胞层和棘层细胞表达.在77.36%(41/53)的鳞癌组织中主要呈弥漫性表达,部分癌巢可见“阴性外围”表达模式。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均P〈0.01)。血管紧张素Ⅱ在各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Ⅰ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Ⅲ级鳞癌组织(分别P〈0.05,P〈0.01),在Ⅱ、Ⅲ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侵及食管深层和浅层、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及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但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2.
梁映霞  张志宇 《中国药房》2012,(25):2331-233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眼镜蛇毒活性成分(AF)对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KATP)通道阻滞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腰5脊神经结扎并切断,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采用鞘内注射方法,考察给予不同剂量(0、0.02、0.04、0.08mg.kg-1)AF后24h内模型大鼠双侧后足的50%机械性撤足反应阈值(PWT)。另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格列苯脲(5mg.kg-1)组、AF(0.04mg.kg-1)组及其联用组,考察各组大鼠给药后24h内双侧后足的50%PWT。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0.5~24h时段0.08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1~6h时段0.04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2~6h时段3个AF剂量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格列苯脲组50%PWT无明显变化,AF组1~6h时段50%PWT明显增加(P<0.05);与AF组比较,联用组给药后1~6h时段50%PWT明显减少(P<0.05),且手术同侧后足与对侧后足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AF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KATP通道阻滞药可完全阻断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3.
患者,男,6岁,出生后发现双侧腹股沟包块,于2010年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双侧腹股沟斜疝,心脏听诊发现杂音,家属随即到外院行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房间隔缺损(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动脉导管未闭(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脱垂、三尖瓣大量返流、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5例。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手部外形美观,皮肤色泽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对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应用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方法选择60例内分泌代谢科和重症医学科的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胰岛素,连续动态监测血糖,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有56例血糖均满意下降,4例预后较差。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静脉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是控制急危重症高血糖较为理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建立白果仁萜类内酯成分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探索其炮制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色谱柱AlltimaTM C18(5μm,4.6mm ×250 m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30 °C;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l mL/min梯度洗脱,对白果仁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白果仁中萜类内酯成分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白果仁萜类内酯成分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有12个共有峰,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的相对In(峰面积)及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4%.不同来源的白果仁相似度较好,炒制后的白果仁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方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果的质量控制,为白果及其炮制品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介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患者行PRP注射后缝合创面。采集患者外周血制作PRP 10~40 ml。注射PRP 1~2次完全填充缺损,Ⅰ期缝合创面。术后行B超检查,明确深部间隙愈合情况。术后及随访观察患者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经二次清创,二次自体PRP填充后,联合VSD持续负压引流,均于2周后创面愈合。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较好,外观良好,无窦道形成。[结论] PRP治疗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可以充分填充深部间隙,促进创面愈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联合指标预测模型对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探讨联合指标预测模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IABP-SHOCKⅡ)评分、心源性休克预后(CSP)评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后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治疗的AMI后CS患者271例,根据院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90例)与存活组(181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联合指标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联合指标预测模型、单个独立因素、CSP评分的预测价值,最后比较不同指标的AUC。从271例AMI后CS患者中筛选出199例接受PCI的患者,分为PCI死亡组(49例)与PCI存活组(150例),用ROC以及AUC评估联合指标预测模型、IABP-SHOCKⅡ、CSP、IABP-SHOCKⅡ+CSP评分的预测价值,最后再比较不同评分的AUC大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意识不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机械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