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河务局职工乙型肝炎标志物感染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务局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模式情况.方法 对2007年3月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6名河务局职工血清进行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检测,采用ELA法(TMB-立刻知)试剂盒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8种感染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占总检测人数比率为11.4%,其中HBsAg、HBeAg、HBeAb均为阳性者(大三阳)、HBsAg、HBe Ab、HBcAb均为阳性者(小三阳)各5名、各占1.5%.结论 加强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的普查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联用其他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表象进行汇总、分析获得资料。结果除已知的在少数病例中可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光毒性、肝毒性、溶血性贫血等外,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引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对血糖有影响,尤其在与糖尿病治疗药同时发生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等。结论有指征地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该类药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在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 ,辛伐他汀组于结扎冠脉前 12小时腹腔注射给药 ,假手术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缺血 1、30分钟及再灌注后 1、30分钟心功能 ,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缺血和坏死心肌面积。同时对缺血心肌行浸润 PMNs(多形核细胞 )计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与对照组比较 ,辛伐他汀组坏死区面积与缺血区面积之比减少 2 1% ,坏死区面积与左室面积之比减少 2 2 % (P均 <0 .0 5 ) ;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 dtm ax)、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 (- dp/ dtmax)、心率 (HR)、心肌纤维缩短速率最大值 (Vmax)分别在再灌注 1分钟和 30分钟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缺血心肌 PMNs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患儿男 ,13岁。主因反复发热、黄疸伴肝脾肿大约 1年入院。患儿于 1998年 3月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可高达39℃ ,当地医院检查血象 :WBC 2 0 .5× 10 9/L ,异形淋巴细胞0 .90。体检发现肝肋下 1.5cm ,脾肋下 4.5cm。拟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以青霉素 ,病毒唑等治疗 ,效果不佳。而后间断发热 ,渐出现黄疸 ,肝脾进行性增大 ,拟诊“肝硬化”收入本院消化科。体检 :巩膜黄染 ,肝肋下 5cm ,脾脐下 5cm ,质中等硬 ,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血象Hb :110g/L ,WBC 16 .0× 10 9/L ,PLT 77× 10 9/L ,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中青年人群维生素D不足的现状及补充治疗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在北京3个社区随机选取20~44岁中青年人396名,检测血25-(OH)D含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非充足组中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将维生素D非充足组中愿意参加干预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生活方式改善基础上分别给予安慰剂和维生素D_3治疗;另外干预组每3个月监测血清25-(OH)D含量,并依据25-(OH)D含量调整补充治疗方案,补充治疗12月后,检测血清25-(OH)D含量及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表达,分析干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充足者仅为23.5%,维生素D非充足者高达76.5%。低维生素D水平的中青年人中,血FBG、HOMA-IR和TG、TC和LDL-C都显著高于正常维生素D水平者,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维生素D水平者。小剂量补充方案未发生中毒情况,干预组补充维生素D_312个月后血清25-(OH)D含量显著升高,而且维生素D营养状态构成比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维生素D充足者由干预前的0%升至40%,维生素D不足者由81%降至48%,维生素D缺乏者由19%降至10%。补充维生素D_3后,上述各项血糖血脂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北京地区中青年人维生素D不足情况较为严重,维生素D不足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小剂量补充安全性良好,可提高血清25-(OH)D水平,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46.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Ig)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CRP对COPD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于2003—07/20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九诊室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COPD患者,设肺功能测定呈中度阻塞性损害者为患者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31例,肺功能测定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采集两组实验者晨起空腹的外周血离心,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和用散射浊度测定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以及CRP。同时测定肝功、肾功、血脂和电解质。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8[(40.34&;#177;26.9)ng/L]和IgD[(596.0&;#177;175.9)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8[(28.25&;#177;19.01)ng/L]、IgD[(492.3&;#177;193.6)mg/L](t=1.99,2.09,P&;lt;0.05)。COPD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gM,CRP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COPD组血清中IL-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IgA,IgE和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IL-8,IgD可能参与了COPD病情的进展;IL-8,IL-4,IL-6,MCP—1,EGF,IgA,IgG,IgE,IgM以及CRP在COPD稳定期的病程中敏感性不强,可能不参与COPD稳定期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发生率 ,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在诊断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霍奇金淋巴瘤 4 2例的外周血、骨髓液涂片采用瑞特染色 ,骨髓活检标本采用塑料包埋后半薄切片 ,常规化学染色。结果 :霍奇金淋巴瘤 4 2例中骨髓受累切片检出 7例 (16 % ) ,其中 1例 (2 .4 % )涂片同时检出瘤细胞。 7例骨髓受累者中 5例外周血相异常。 4例在骨髓活检后分期升至 期。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 5例局灶型 (71.4 3% )和 2例弥漫型 (2 8.5 7% )。受累骨髓组织细胞形态 :多形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RS细胞或变异 RS细胞。 7例受累骨髓网硬蛋白纤维显著增多。结论 :在髓外组织病理已确诊为 HL的前提下 ,病变骨髓具备多形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骨髓受累的诊断即可成立。骨髓活检对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分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血脂平稳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A)6只,对照组(B)9只,血脂波动组(C)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持续高脂饲料喂养,C组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后与低脂饲料每隔3周交替喂养1次,共喂养24周。分别于0周、12周更换高低脂饲料时测定血脂及hs-CRP水平,并行腹主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分析病变程度。结果 12周时,血清TC、TG、LDL-C及hs-CRP水平,B组分别为(37.36±1.82)mmol/L、(2.30±1.46)mmol/L、(40.33±2.32)mmol/L、(0.40±0.10)mg/dl,C组为(34.96±6.98)mmol/L、(1.48±0.82)mmol/L、(34.65±7.94)mmol/L、(0.45±0.11)mg/dl,均较A组(0.78±0.24)mmol/L、(0.61±0.44)mmol/L、(0.27±0.13)mmol/L、(0.17±0.04)mg/dl显著升高(P〈0.01)。24周时,C组TC、LDL-C的SI值(3.60、3.29)明显低于B组(12.51、7.61),B、C组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升高的同时,C组hs-CRP水平(0.53±0.07)mg/dl较B组(0.45±0.06)mg/dl升高(P〈0.05)。12周时B、C组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0.70±0.11、0.84±0.14)mm均高于A组(0.40±0.01)mm,24周时C组IMT(1.10±0.21)mm高于B组(0.77±0.11)mm。B、C组主动脉内膜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C组斑块面积百分比(53.53±22.6)%较B组(33.90±24.91)%高,但斑块纤维帽厚度(103.50±45.66)μm较B组(295.83±97.90)μm薄(P〈0.01),光镜下可见纤维帽不连续。结论血脂平稳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相关,血脂平稳指数越小斑块发展速度越快,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医院肝移植患者败血症死亡的诱因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7年7月肝移植患者败血症59例,回顾性调查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病原菌耐药性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6.7%,真菌分布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均深静脉留置导管,老年组41株病原菌中,G^+菌9株,占21.95%,G^-菌22株,占53.66%,真菌10株,占24.39%;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老年组肝移植术后感染败血症比非老年组明显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6例,填写生活质量评分表、测定身高体重、进行6 min步行距离、血清T细胞亚群及肺功能的测定;分别对生活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6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肺功能与体重指数,吸烟指数与T细胞亚群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生活质量总分数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生活质量总分数与6min步行距离以及第1s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P<0.01).第1s用力呼气量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吸烟指数与CD8呈正相关(P<0.05),与CD4/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生活质量评分表可以简便、快捷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具有可行性.吸烟指数可能长期影响COPD患者的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