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近二十年来,国外关于工作投入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将对工作投入的概念、理论模型、测量、影响因素和结果的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对我们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2.
M-Y及M-V成形术在处女膜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处女膜修复术式的选择及应用。方法:选择月经结束后10天内患者60例,根据破裂程度和部位,对于以12点为中心的患者,笔者进行了M—Y成形术,对于以6点为中心的患者,笔者采用W—V成形术,对于以3点或9点为中心的,笔者采用直接缝合或瓦合瓣法。术后随访2周,观察处女膜外观及处女膜口径。结果:有2例因术后分泌物较多致使手术失败,1例患者因术后骑车致修补处撕裂,均进行第二次手术。其他患者术后2周随访发现恢复良好,处女膜口约纳小指尖。结论:根据不同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处女膜修补,不仅可以修复裂口,还可以同时起到缩小处女膜内口的作用,确保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通过葛根素全身与局部用药治疗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疗效的比较,探讨葛根素的最佳用药途径.方法 实验研究.将192只健康无热源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组、腹腔注射组及球旁注射组.采用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与STZ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和球旁注射组分别注射葛根素.分别于注射后20、40、60 d检查大鼠的全身情况和晶状体形态;光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形态;同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NOS蛋白与iNOS mRNA在晶状体中的表达;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LEC的亚细胞结构变化.数据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注射后20、40、60 d,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均透明,STZ组大部分晶状体核及核周皮质出现混浊,部分晶状体完全混浊;腹腔注射组和球旁注射组大鼠晶状体仅轻度混浊;光镜下LEC形态对照组无改变,STZ组细胞体积缩小,胞核浓缩,赤道部皮质出现大量特征性空泡性改变;而60 d腹腔注射和球旁注射组大鼠LEC形态为STZ组20 d时的改变;晶状体NO与NOS含量,iNOS蛋白与iNOS mRNA的表达对照组一直处于极低水平,未见表达及上调;随实验时间延长,STZ组NO2-/NO3-含量逐渐增多,NOS活性、iNOS蛋白与iNOS mRNA的表达与上调逐渐增强,在20、40及60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684.09,P<0.01),腹腔注射及球旁注射组以上指标在各个时限点均明显低于STZ组,但仍高于对照组(F=1938.62,P<0.05).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大鼠LEC未见异常,STZ组LEC呈异常改变且病变逐渐加重.线粒体肿胀变性,粗面内质网结构不清,部分核固缩且大小不一,核周间隙加大(F值分别等于14 590.65和177.85,P<0.001).晶状体纤维间窝球状结构逐渐消失,膜破裂脱落堆积形成球样小体;腹腔注射组和球旁注射组大鼠LEC细胞核与晶状体纤维正常,但可见少许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及细胞间隙增宽.结论 葛根素腹腔注射与球旁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对糖尿病大鼠LEC均有保护作用并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4.
试题与答案     
张艳青  江睿  褚仁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4):227-227,210,218,223,245,260
1.在无额肌帮助下,提上睑肌肌力为: A.13 ~ 16mm;B.10 ~ 13 mm; C.7~10 mm;D.4~7 mm. 2.典型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最常见发生部位为: A.眶顶;B.眶外侧壁;C.眶缘; D.眶底和(或)眶内侧壁. 3.睑裂狭小综合征的四联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睑裂狭小;B.上睑下垂; C.正向型内眦赘皮;D.内眦间距增宽. 4.患者男性,25岁,因右眼拳击伤5h就诊.体格检查:右眼视力0.6,右眼睑肿胀,皮下积气、淤血明显,右侧颧面部感觉减退.无明显眼球凹陷,眼球上转受限,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擦伤,前房Tyn(+),瞳孔圆,光敏,晶状体透明,视盘界清、色淡红,视网膜平伏.该患者最需完善的进一步检查是: A.电生理(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 B.眼眶CT(横断位+冠状位); C.眼眶磁共振成像;D眼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持续吸氧患者一次性鼻导管合理的更换时间。方法选择内科持续吸氧患者80例,每72小时更换鼻导管1次。分别在鼻导管放置24,48,72h后进行鼻导管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持续吸氧患者一次性鼻导管放置24,48h后鼻导管顶端及内侧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与72h鼻导管顶端及内侧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吸氧患者一次性鼻导管放置超过48h应更换1次。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替代角膜基质细胞,构建兔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腺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接种细胞于聚羟基乙酸(PGA)圆盘支架,形成细胞-PGA复合物,移植于成年兔角膜基质层.动态观察构建组织在角膜内的变化情况,并于第3、6、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GFP表达及角膜基质特异蛋白Keratocan的检测.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排列并测量其直径.应用t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术后8周,实验侧角膜逐渐恢复透明,形成的新生角膜基质样组织,排列较规则.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GFP阳性细胞存在,形成基质板层样组织,同时该部分细胞表达Keratocan.胶原纤维排列规则,实验组胶原纤维直径为(33.08±2.47)nm,经统计学分析,与正常角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771).结论 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以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兔角膜内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组织.  相似文献   
117.
盆腔肿物是妇产科常见的病征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种类繁多,表现不一,处理各异.……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知识知晓和防护措施实施现况,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对省内9家医院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科室的医护人员90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率91.8。仅有9.6%的医护人员掌握血源性病原体种类、可能的感染途径及疫苗等知识;医疗活动中使用安全器械者仅20.9%;有48.1%医护人员能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医疗锐器。[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锐器伤害防护培训,推广安全器械使用,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可以有效地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9.
大鼠亚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神经行为功能及电生理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烯酰胺亚慢性染毒对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及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以生理氯化钠、丙烯酰胺20、4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每周3次,共10周,测量大鼠体重、热板仪、甩尾、后肢撑力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 中毒后大鼠体重减轻,从第4周开始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板仪实验异常(高剂量组时间延长57%,低剂量组时间延长44%),甩尾实验时间延长(高剂量组延长38%),后肢展开距离明显加宽(高剂量组增加102%,低剂量组增加61%),胫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3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33%).结论 丙烯酰胺可引起大鼠的热觉传导异常,运动神经损伤,传导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0.
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艳青  孙沛毅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11-1112,1120
目前,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医学院校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但随着PBL教学模式的开展,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教学提出了诸多挑战。案例教学可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更好的可控性,不失为后PBL时代较为可行的一种医学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