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背景:尽管镍钛合金在骨科的应用已有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其具有潜在的细胞、组织及器官毒性,在临床应用仍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的:通过阐述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为该材料在重建外科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全文数据库及中国CNKI期刊数据库。中英文资料检索时间均为2003/2010。分次输入检索词检索文献,所有英文检索词为“nickel-titanium shape memory alloy (NiTi-SMA); corrosion; biocompatibility; modifications; reconstruction”。所有中文检索词为“镍钛合金;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改性;骨科”。纳入与镍钛合金的临床应用、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及其远期应用挑战等相关的文献。排除相关度不大和重复性文章。 结果与结论:镍钛合金以其良好的形状记忆性和超弹性在医学上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由于从镍钛合金中释放的镍具有细胞毒性,使提高镍钛合金的抗腐蚀性显得尤为重要。对镍钛合金进行改性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镍钛合金;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改性;骨科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46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1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加强基础护理,继续积极治疗内科疾病,预防感染及卧床并发症.结果:近期出现人工股骨头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治愈.远期出现异位骨化2例,假体松动下沉2例,需拐扶行走.其余恢复伤前行走能力.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因伤前伴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均未能耐受长期卧床,应积极手术治疗,全面分析病情,选择不同术式.术前要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要注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基础护理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3.
背景:许多研究均特别强调镍离子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腐蚀过程中的溶解作用,而这些离子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应用各种表面处理措施可提高镍钛合金内植入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对表面修饰后镍钛合金的特征进行分析。 目的:观察表面改性及未改性的弹性镍钛合金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设置髓内钉内固定材料做对照,比较弹性内固定材料在持续应压力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和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4H8-40型)由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髓内针(ZQY-01型 2X150)由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选择清洁级4~6月龄的青紫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髓内针内固定组,每组10只。每只兔1%戊巴比妥钠(25 mg/kg)麻醉后行股外侧切口,制成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上述材料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4周后取骨折局部骨痂,检测单位骨痂中无机物含量及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并取局部肌肉组织、肝组织及脑组织测定镍离子含量。 结果:①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骨痂中无机物含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均高于髓内针内固定组(P < 0.05)。②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和髓内针内固定组肝、脑、骨折周围肌肉组织内镍离子的含量低于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组(P < 0.05)。 结论:弹性内固定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类金刚石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的组织相容性优于非镀膜镍钛合金环抱器。 关键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镀膜;骨折;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4.
颈椎脱位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脱位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颈椎脱位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74岁,平均为40岁。脱位节段:C1,215例,C3,41例,C4,59例,C5,69例,C6,75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8例,C级5例,D级8例,E级8例,仅有神经根症状1例。32例进行了早期、快速、重量递增的牵引治疗。17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牵引复位成功率90%,脊髓损伤平均改善0.63级。死亡6例,均为关节突交锁并严重脊髓损伤病例。结论:快速复位牵引治疗颈椎脱位,需密切观察病情,严防牵引过度。是否手术应根据复位情况、MRI表现、脊髓损伤及全身状况与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5.
背景:脱钙松质骨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某些生物学特征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楚。 目的:体外观察脱钙骨基质的降解性能、孔隙率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脱钙骨基质的黏附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分别于2005-01-08/04-15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和2007-08-01/11-15在桂林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 材料:取青紫兰兔四肢骨干骺端及椎体松质骨,采用Urist提供的方法制作脱钙骨基质。 方法:将脱钙骨基质置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测定其降解率;用液体置换法测其孔隙率;用细胞计量法测定生长良好的浓度为1× 108 L-1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 主要观察指标:脱钙骨基质的降解率、孔隙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 结果:脱钙骨基质的降解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速,完全降解需要10~12周;所测孔隙率为(77.15±3.44)%;浓度为1×108 L-1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具有较高的黏附率(平均为71.25%)。 结论:脱钙骨基质的降解曲线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曲线相一致,具备良好的孔隙率和黏附率,提示脱钙骨基质可能为软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降解率;孔隙率;黏附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11  相似文献   
26.
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末节断指再植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但成功率较高[1],术后外观美,功能良好。自1993年5月至1999年3月我院进行了完全性末节断指再植术13例16指,成活14指,成活率87.5%,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43例45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36例38髋,良6例,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出现下肢运动障碍,优良率98.6%。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切实可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3D打印联合CBL教学法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临床实习的8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40名学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教学中应用3D打印联合CBL教学方法,对照组40名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的出科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考核和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教学中应用3D打印联合CBL教学法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而且能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
骨性关节炎(OA)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疾病,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用于临床评价OA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将就OA研究中所使用的Ⅱ型胶原纤维降解产物C2C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临床早期诊断OA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0.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对不同用药方式的优劣性尚有争议。目的:观察鞘膜内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坐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切断后再缝合,分别向兔鞘膜内或损伤局部注射30μg神经生长因子或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12周,鞘膜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损伤坐骨神经鞘膜增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与正常神经纤维差异不大;且其神经干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损伤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次之。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外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功能,鞘膜内应用优于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