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45篇
  免费   5902篇
  国内免费   3876篇
医药卫生   63223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836篇
  2022年   1759篇
  2021年   2803篇
  2020年   2376篇
  2019年   1685篇
  2018年   1709篇
  2017年   1747篇
  2016年   1502篇
  2015年   2446篇
  2014年   3160篇
  2013年   3239篇
  2012年   4419篇
  2011年   4963篇
  2010年   3772篇
  2009年   3203篇
  2008年   3593篇
  2007年   3379篇
  2006年   3018篇
  2005年   2553篇
  2004年   1933篇
  2003年   1828篇
  2002年   1503篇
  2001年   1290篇
  2000年   1035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不同重建方法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37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效果。结果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8处,肋软骨骨折0处。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图像后处理共检出肋骨骨折77处,肋软骨骨折4处。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肋骨、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2,P=0.000;χ2=4.101,P=0.043)。多层螺旋CT检查,曲面MPR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9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8处。VRT重建图像检出移位肋骨骨折38处,未移位肋骨骨折30处。两种重建方法对于未移位肋骨骨折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1,P=0.003)。结论多层螺旋CT的曲面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未移位细微骨折线,VRT重建图像立体感强,可多角度观察骨折的移位。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判断肋骨,尤其是肋软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检查,应为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2.
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对54例IgA肾病儿童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起病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尿检异常组和有症状肾炎组。组织病理学分级参照Lee氏和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法。 结果 无症状尿检异常组18例,有症状肾炎组36例。有症状肾炎组尿蛋白量(24 h)明显高于无症状尿检异常组[(2.3±2.2) g比(0.4±0.3) g,P < 0.05]。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儿童表现为镜下血尿者,87%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患儿病理表现以Lee 氏Ⅰ~Ⅱ级为主,2例表现为Lee氏Ⅳ~Ⅴ级和 5例发生Katafuchi 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有症状肾炎组Lee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者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患儿平均随访(26.9±8.8)月后,1例病理为Lee 氏Ⅴ级患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其余患儿Scr均无升高1倍以上。 结论 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IgA肾病虽临床症状轻微,但可出现病理损害严重的病例,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93.
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初步研究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地研究26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的MRI表现,其中合并肝癌8例.26例中有12例行CT平扫,6例行CT增强扫描;26例均行MRI平扫,18例行Gd-DTPA增强MRI,10例行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增强MVI.临床实验室检查中,除8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甲胎蛋白显著增高外,其余18例甲胎蛋白均正常.结果26例中12例结节灶直径<1 cm,8例在1~3 cm,6例>3 cm.MRI表现:12例直径<1 cm的结节灶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Gd-DTPA和菲立磁增强与正常肝实质呈同步强化,在CT上呈高密度改变.结节灶直径1~3 cm的8例中,5例结节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强化同前;另3例在T1WI呈低信号的结节,在T2WI呈高信号,其强化与正常肝实质不同步,在菲立磁增强扫描中呈高信号;CT平扫均呈等密度.6例直径>3 cm的结节中2例在T1WI、T2WI均呈等高信号,菲立磁增强扫描呈高信号,Gd-DTPA增强MRI示巨大结节较周围邻近正常肝组织信号高;4例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菲立磁增强扫描呈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巨大结节无强化,较周围邻近正常肝组织信号低,有时可见血管经过巨大结节表面.CT显示6例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I上可见1例“结中结”征.结论肝硬化再生结节在MRI上能较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但较难与退变结节鉴别.退变结节在T2WI不呈高信号,而肝细胞癌呈高信号,以此可作区别.此外,良性退变结节菲立磁增强T2WI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94.
MR频谱检测乳酸的脉冲序列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改变一系列脉冲序列参数,以利于乳酸的最佳检测与定量分析。方法制作含乳酸玻璃模型。改变一系列的MR脉冲序列参数,应用点解析频谱序列(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和激励回波序列(stimulated echo acquisition,STEAM)获得乳酸模型的相应频谱。另外,对12例脑病变患者和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频谱检查,测量出每个波峰的峰高,并绘出序列变化曲线图。结果STEAM各波峰的峰向与PRESS序列一致,但STEAM各峰高均低于同等条件的PRESS峰。随着TE时间的延长,用乳酸模型测出的乳酸峰的峰高一序列曲线图呈波浪状变化,正向双峰在TE=26、270ms时共振波幅达到最大绝对值,负向双峰在TE=135~160ms之间达到最大绝对值。脑病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扫描结果表明,乳酸峰在优化的序列高于非优化的序列。结论优化的脉冲序列更有利于乳酸的检测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5.
通过回顾国内肿瘤介入治疗的进展,分析其适应证、治疗规范和存在问题,并对肿瘤介入工作的业务培训、科间协作及病房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及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36例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其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病理活检;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完成情况、临床分期为与预后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内镜、造影检查特点的认识,采用正确的活检方法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以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Heubner回返动脉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位显微手术避免损伤Heubner回返动脉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经双侧椎动脉 (VA)、颈内动脉 (ICA)乳胶灌注的尸头标本 2 2例 ,按翼点入路方向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 2 0例Heubner回返动脉的起点、管径、行径及其毗邻关系。 2例模拟手术操作。结果 :(1)本组观测到 4 3支回返动脉 ,其中 39支Heubher回返动脉 ;4支副Heubner回返动脉。 (2 )Heubner回返动脉 4 6 .5 % (2 0 / 4 3)起于A2 段 ,2 5 .6 % (11/ 4 3)起于A1段 ,2 7.9% (12 /4 3)起于前交通动脉 (ACOA)水平的大脑前动脉 (ACA)。 (3)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管径 :左侧 0 .81± 0 .2 1mm(0 .35~ 1.17mm) ;右侧 0 .84± 0 .2 6mm(0 .37~ 1.2 1mm)。 (4 )回返动脉发出后 ,与ACA反方向成锐角 ,沿A1上壁、外侧及后内侧 ,越过ICA两分叉 ,经大脑中动脉 (MCA)始段前面穿通入脑 ,少数回返动脉行走于前穿质 (APS)的后部。A1近端 3~ 5mm或中 1/ 3段穿通支少。结论 :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位手术时 ,A1近端 3~ 5mm或中 1/ 3段夹闭 ,并解剖寻找、剥离Heubner回返动脉 ,可避免损伤Heubner回返动脉及其它穿通支 ,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注射疗法及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诊断明确的肌筋膜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注射疗法治疗;IS组:采用注射疗法加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的频域变化,低频LF、超低频LLF、高频HF、低高频比LF/HF及心率变异指数HR-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疗效并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①HRV频域指标组内比较:LF、LLF、HF以及HRVI治疗前舆治疗后1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min、10min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LF/HF治疗前与治疗后5min、10min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治疗后1、5、10min,两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②组间比较: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IS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VAS降低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③回访病例中,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疗法以及复合小针刀疗法均可有效改善肌筋膜疼痛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达到缓解疼痛。注射疗法复合小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拟诊高血压肾硬化(H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最初拟诊HN且有肾活检诊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学结果分为原发性肾炎(PN)组、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BN)组及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MN)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及组织学特征。对确诊HN的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结果 63例临床拟诊为HN的患者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诊断,37例(58.7%)为BN;12例(19.0%)为MN;14例(22.2%)为PN,HN诊断符合率为77.7%。BN组患者男性较多,年龄较大,高血压家族史比例及高血压病程明显高于PN组,而PN组尿蛋白定量高于BN及MN组。MN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高于PN组。BN组视网膜病变主要为0~Ⅱ级,占78%,而MN组则主要为Ⅲ~Ⅳ级。PN组球性硬化肾小球比率及小管慢性化指数(CI)积分均高于MN及BN组。MN及BN组肌内膜细胞增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血管病变均较PN组明显,其中BN组改变最为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SBP)、尿蛋白定量、尿酸(UA)、总胆固醇(TC)是影响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563、2.467、2.323、2.357。结论 临床拟诊HN的患者不能排除PN。部分HN与PN患者临床表现相似,单纯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肾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最佳手段。 SBP、尿蛋白、TC、UA等因素可加速HN的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 :对 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 ,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 ,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 ,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 ,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 :起搏器离体次数为 3~ 7(5± 2 )次 ,最长逸搏间期为 3.38~ 6 .2 0 (4.5 1± 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 30~ 4 3(38± 5 )次 /min ,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 :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 ,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