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水平在自发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120例急性脑出血后SAP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9)和PCT指导治疗组(n=61)。常规治疗组由经治医生按照中国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决定抗生素疗程。 PCT 指导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5 d后连续监测血清PCT ,当PCT<0.25μg/L且体温正常时停用抗生素,当PCT≥0.25μg/L时继续使用抗生素,如果PCT<0.25μg/L但仍有发热,则继续使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比较2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在治疗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神经功能转归,mRS评分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在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 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PCT 指导治疗组抗生素疗程[(8.95±2.73) d对(13.26±4.11) d;t=6.407,P<0.001]和住院时间[(15.64±2.63) d对(18.36±4.27) d;t=3.967,P<0.001]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 PCT指导治疗组30 d病死率(9.8%对10.1%;χ2=0.003,P=0.951)和90 d时转归良好患者比例(60.6%对59.3%;χ2=0.022, P=0.881)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共有13例(12.0%)死亡,其中常规治疗组6例,PCT 指导治疗组7例。 Kaplan-Meier分析表明,2组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0.070,P=0.791)。结论监测血清PCT水平用于指导自发性脑出血后SAP的抗生素治疗是安全的,且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2.
CAST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发生在心梗后远期,并讨论心肌缺血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黄高忠姚炳炬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200003)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具有选择性高、长效、降压平稳、副作用小的优点,本文观察该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21例的疗效和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符...  相似文献   
64.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然而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只有30.2%、24.7%和6.1%。也就是说,我国大多数居民没有测量血压的习惯,2/3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未接受正规治疗,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未达标。  相似文献   
6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8岁.因"反复心慌、胸闷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频发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平时服用普罗帕酮150mg,每8 h 1次.本次人院前患者感心慌、胸闷加重,并伴有气短表现.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由于维生素D受体在体内许多组织和细胞的发现,人们对维生素D作用的认识从以前的钙调节激素扩展到有广泛作用的体液因子。现在发现其通过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可预防骨质疏松症、心脏病、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  相似文献   
67.
王蓓芸  黄高忠  钟远  燕虹  崔亮  金俊 《心脏杂志》2010,22(5):751-754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病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 方法: 对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40例非高血压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MMSE总分,定向力和视空间觉得分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延长,各亚组MMSE得分的均值出现下降趋势,高血压病程≥40年患者MMSE得分明显低于<40年患者(P<0.01)。降压达标者MMSE得分明显高于未达标者(P<0.05)。按不同的血压程度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收缩压(≥160 mmHg)、高脉压(≥60 mmHg)是高龄老人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降压是否达标与高龄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下控制血糖漂移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3d,根据监测结果分为血糖高漂移组59例和血糖低漂移组34例,比较2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和血生化指标。血糖高漂移组患者继续给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漂移指标及内皮素水平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血糖高漂移组内皮素水平高于血糖低漂移组(P〈0.05);血糖高漂移组治疗后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漂移幅度、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及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高漂移组最大血糖漂移幅度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β=5.156,P=0.01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下改善血糖漂移,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9.
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你可能知道头疼发热.关节痛曾经少不了它,但是否知道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预防中.阿司匹林具有卓越的作用呢?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据专家介绍.如果全世界100%的高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避免100万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发生。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者只有不到20%,而且许多患者应用的剂量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药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