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1.
目的   建立人多发性骨髓瘤耐硼替佐米的细胞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以人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株为亲本,建立耐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倍增时间;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RT-PCR方法检测MDR-1在亲代和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耐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BTZ,耐药倍数为19.7倍。与亲代细胞相比,耐药细胞株倍增时间延长(P<0.05)。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未参与耐药性的发生。结论   成功建立人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细胞株KM3/BTZ,耐药性稳定,为研究耐药机制及逆转耐药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α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体外抗CD3抑制TNFα的自发分泌和PHA的诱导分泌;抗CD3治疗后,单个核细胞对PHA的促分泌作用处于无应答状态;抗CD3促进IL-6的分泌。结果表明,再障时TNFα分泌异常,抑制TNFα和促进IL-6分泌可能是抗CD3重要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Pokemon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okemon蛋白和p53、Bel-6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okemon和p53、Bel-6在DLBCL中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LH)中的表达.结果:Pokemon在50例DLBCL和10例RLH中的表达分别为35例(70.0%)和1例(10.0%),Pokemon在DLBC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RLH中的表达(P<0.01);Pokemon在20例GCB(Gernlinal Center origin ofB-cell)型(12/20,60.0%)和30例non-GCB(non-Geminal Center origin of B-cell)型DLBCL患者中(23/30,76.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在GCB型DLBCL中的表达率(5/20,25.0%)明'显低于在non-CCB型DLBCL中的表达率(16/30,53.3%),P<0.05;35例Pokemon阳性DLBCL中p53阳性18例、Bel-6阳性16例,而在15例Pokemon阴性DLBCL中p53阳性3例、Bel-6阳性2例,在DLBCL中Pokemon表达分别与p53和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okemon在恶性程度较高的non-GCB型的表达率较GCB型有更高趋势.Pokemon的阳性表达与突变型p5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okemon蛋白和突变型p53蛋白共同参与了DLBC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Pokemon-p53细胞转化通路在DLBC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剂鼠抗人CD3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CD3单抗)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的机制及疗效.方法22例AA患者中位年龄26岁,其中重型再障(SAA)15例,慢性再障(CAA)7例.既往未经特殊治疗12例,既往治疗无效的10例中,已加用环孢素(CsA)≥3个月7例.CD3单抗给药方法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0d为1疗程.采用APAAP法测定T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随访3~22个月,有17例骨髓象明显好转,外周血白细胞平均升高1.61×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0.77×109/L,血红蛋白升高42g/L,血小板升高45×109/L(P均<0.01).其中,6例基本治愈,7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总有效率为77.27%,5例无效;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CD4/CD8比值由1.20±0.41上升至1.44±0.39、HLA-DR的表达率由(32.1±14.7)%下降至(14.6±5.3)%(P均<0.01);体外培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下列淋巴因子含量的中位数值(U/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由252、796和94降至146、524和48(P均<0.01).不良反应单抗治疗期间,全部病例均发热,6例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但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结论与其他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相比,CD3单抗治疗AA疗效快、有效率高且安全性较好,其免疫调节作用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6.
报告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造血调控的影响.发现McAb-T能刺激AA患者骨髓粒一单核系祖细胞集落的生长,18例中14例CFV-GM产量明显增多(P<0.05).体内应用McAb-T(抗CD_3和抗CD_8)治疗53例AA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2%.单抗治疗有效病例,T细胞亚群异常得到纠正,TNF.分泌减少.表明MxAb-T能特异性地抑制T淋巴细胞,解除其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从而使AA患者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李杰  王芹  宋强  赵川莉  秦平  彭军 《现代免疫学》2002,22(6):411-413
为了比较GM CSF与IL 4 (IL 4DC )以及GM CSF与IL 3(IL 3DC )共刺激培养制备的两种树突状细胞 (DC )的差异 ,采用GM CSF (10 0 0U/ml)和IL 4 (10~ 2 0ng/ml)或IL 3(10~ 2 0ng/ml)从小鼠骨髓培养制备DC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型 ,体外饲以颗粒化抗原 (与Latexbead交联的Ovalbumin ,微粒 OVA )或抗原多肽 (Ovalbumin的SL8表位 ,即SIIFEKL )后 ,测定两种DC体外对颗粒化抗原的摄取能力和对抗原多肽的递呈能力 ,以及体内对特异性CTL的诱导能力。结果显示 ,IL 3DC较IL 4DC胞体略大 ,但树突状分支略少 ,表达更高的F4 / 80和更低的NLDC14 5、CD4 0 ,而两者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异。体外IL 3DC对颗粒化抗原具有更高的摄取能力和对SIIFEKL多肽有更强的递呈能力 ,但体内对特异性CTL的诱导能力二者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DC在形态、表型、体外抗原多肽递呈和抗原摄取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但具有相似的体内细胞免疫应答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杰  赵川莉  宋强  李丽珍  秦平  侯明 《山东医药》2002,42(17):19-20
树突状细胞 ( DC)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现已发现树突状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用于肿瘤疫苗的研制。如何制备可供体外研究或体内应用的具有高效抗原摄取和提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献多采用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 GM- CSF)加 IL- 4培养制备 DC(文中称其为 IL- 4DC) ,近有报道[1,2 ] GM- CSF联合 IL- 3也能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文中称为 IL- 3DC)。我们用 GM- CSF和 IL- 3培养小鼠骨髓细胞 ,对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与 GM- CSF和IL- 4培养制备的 DC进行了对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对165例再障患者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138例再障患者的T细胞亚群、89例患者的HLA-DR抗原的表达及16例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全血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外周血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BMNC可自发分泌TNFα,PHA刺激后TNFα诱生水平显著增高,免疫抑制治疗可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