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7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其规律。方法 分别经耳缘静脉对 8只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 ,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 ,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 ,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 ,峰值强度较强 ,渡越时间较长 ,曲线下面积较大。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 ,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 ,在讨论造影定量指标如造影开始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时 ,与定量部位及病变性质相联系来研究 ,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2.
结节性肝寄生虫感染的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节性肝寄生虫感染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及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分析了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 11例患者 16个直径 3cm以下的结节性肝寄生虫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例患者共 16个结节 ,其中单发结节 7例 ,2个结节 3例 ,3个结节 1例 ;病变形态多不规则 ,5例呈较均匀低回声 ,6例呈混合性回声 ,低回声中混有点状高回声 ,肿块一般边界清楚 ,但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周边无低回声暗环。CDFI显示病灶内血流不丰富 ,11例中仅 1例于病灶内引出低速动脉血流 (12cm /s)。 6例低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结节的活检标本镜下为以嗜酸性白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 ,3例伴组织凝固性坏死 ,2例于坏死组织中找到夏科 -莱登结晶。 5例低回声结节均为较均匀的组织凝固性坏死。结论 肝脏 <3cm结节性寄生虫感染一般表现为肝内的实性病变 ,以不均匀低回声或低回声多见 ,边界多不规则 ,无完整包膜 ,CDFI检查肿块内多无血流信号。上述特征有利于与肝恶性病变区别 ,鉴别诊断困难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对涎腺肿块定性和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结果:经术后组织学诊断证实,活检判定良恶性准确率为95.6%,良性病变敏感性100%,特异性94%,恶性病变敏感性85.7%,特异性100%。活检明确组织学分类的准确率为91.2%,良性病变敏感性95.7%,特异性90%,恶性病变敏感性81%,特异性100%。33例未手术的良性非肿瘤病变患者,经相应治疗,病灶均缩小或无增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活检病理分类诊断准确性与病变良恶性和组织条数有关。结论:超声引导下涎腺活检诊断涎腺病变敏感、可靠.可提供准确的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34.
脂肪肝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脂肪肝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方法 脂肪肝及正常肝各12例,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脂肪肝与正常肝的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脂肪肝的前、中场与相同部位的正常肝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降低.结论 脂肪肝超声造影增强效应低于正常肝,可能影响中后场病灶的观察.如显示中后场病灶可采用提高机械指数及局部放大等提高显示.  相似文献   
35.
学术背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寻找肝病的特异性标志物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肝脏的相关研究中,许多有潜在价值的标记物相继被发现。 目的:综合分析蛋白质组学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7-07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liv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7-07 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蛋白质组,肝脏”,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②蛋白质组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共收集到156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肝移植关系的文献,纳入32篇。 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章中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的文献3篇,有关健康状态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6篇,有关肝脏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23篇。 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从整体水平出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然而目前针对肝病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策略十分有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以及肝移植的早期预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肝移植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结论:随着蛋白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肝脏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估术中超声判断肺癌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性 ,预测肺癌可切除性及术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用CT作对照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 ,采用评分的方法 ,定量描述术中超声判断肿瘤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性 ,及其预测肺癌的可切除性和术式的准确性。结果 :术中超声判断肿瘤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率 ( 81.0 % )要高于CT( 72 .3 % ) ,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对于判断的准确率有影响 ,右侧肺癌的判断准确率高于左侧 ;平均直径 3~ 5cm肺癌的准确率最高。术中超声判断中心型肺癌可切除的准确率较高 ( 86.7% ) ,预测术式的准确率仅有 63 .3 %。结论 :术中超声有助于判断中心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预测其可切除性 ,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术式 ,减少术中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37.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为外科急腹症之一 ,病情发展迅速 ,常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1] ,因此 ,早期迅速明确诊断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为了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现将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 11例胆囊穿孔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11例胆囊穿孔患者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 45~ 81岁 ,平均 (5 8.64± 14 .12 )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并逐渐加重 ,伴高热、恶心、呕吐 ,甚至出现休克。超声检查均可见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 ,其中 1例于 8年前曾经行…  相似文献   
38.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临床上以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由于门脉压力的升高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 ,脾脏淤血肿大 ,继而发生脾功能亢进 ,表现为脾脏肿大 ,血中一种或数种血细胞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 ,脾切除后血像正常或接近正常 ,症状缓解。脾亢的有效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重要措施 ,可使外周血细胞的减少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 ,从而保证了各种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有关脾功能亢进 (hypersplenism)的发生机理至今仍不清楚 ,目前仍停留在三种学说阶段 :脾内阻留学说、脾激素学说、抗体学说。⑴脾内阻留学说脾肿大时脾血池容积扩大 ,脾内红细胞池、白细胞池和血小板池占循环内相应血细胞总量的比例较正常脾增加 5 .5~2 0倍 ,尤以血小板池增加最显著 ,这与临床上脾亢时血小板减少常常最早出现、也最明显是一致的。脾内阻留学说认为脾亢血细胞减少是因为其在脾内阻留 ,被吞噬细胞破坏所致。⑵免疫学说肝硬化时免疫功能紊乱 ,机体产生多种血细胞自身抗体 ,其中与脾亢关系最密切的是血小板相关抗原 (platelet -associatedim munoglobulin ,PA -IgG) ...  相似文献   
39.
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解放军总医院(100853)董宝玮肝脏是恶性肿瘤最易发生转移灶的脏器之一。及时地发现这些病灶对于确定肿瘤的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在肝转移癌的影像诊断方法中,超声显像已被公认是有效的首选方法。1肝转移瘤的声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