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者指出从某些尸检研究中发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迅即死亡的原因,通常不是由于脑内出血。确切地说,SAH后急性死亡可能与外渗的血液分布到蛛网膜下腔有关。通过实验性SAH的结果来推测外渗血液的颅内分布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是把自体动脉血注入摆成四种不同头位和体位的猫的基底池中。每次注入后均进行硬膜外压力(EDP)、平均主动脉压(MABP)和脉率(PR)测量。  相似文献   
62.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12,他引:104  
目的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作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神经病毒学源自医学病毒学和神经病学,其研究领域既包括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也包括医学病毒学范围的基础实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病毒学研究在经过了抗体水平、细胞水平阶段后,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技术和病毒基因工程不仅使分子病毒学基础研究取得了进展,而且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疫苗制备上有了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一段时间以来,边缘性脑炎(LE)受到国内业界同仁的关注。2009年,国内报告1例畸胎瘤发生边缘性脑炎的病例,但遗憾的是,未能进行相关抗体检测。此后遇到相同病例,由于在体液标本中检测到相关抗体即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使得诊断更为明确。此外,由于及时切除了肿瘤并进行了相关治疗,患者完全康复,重新回到学习岗位。  相似文献   
65.
66.
所谓“新兴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词源于emerging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EIDs)的中文翻译,前一段时间也曾译作“新发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是,我以为译作“新兴”为妥,理由是该词所指有二:一是指已知病毒(旧病毒)有了新的感染宿主,播散到新的地域,及其发病机制有了改变,这种情况居大多数;二是指一种以往从未认识过的病毒(新病毒)所致的疾病。据统计,迄今为止造成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多达1415种,其中175种属于新兴病原生物范畴。在新兴病原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病毒(包括朊病毒),计77种,约占全部新兴病原生物的44%[1]。有研究显示,39%的病毒性EIDs常常引起脑炎以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另有10%罕见或偶尔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这个数据表明新兴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性[2]。  相似文献   
67.
1 基本概念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是指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脑膜炎发病,发病间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而且脑脊液检查正常。依照病因学不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天到数周)、发病间期长短(数天到数年)和发作次数均有很大变化。区分复发性脑膜炎和慢性脑膜炎很重要。某些慢性脑膜炎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可能时好时坏,貌似复发性脑膜炎,但脑脊液检查却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具典型特征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2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及血清病毒学、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2例中38例(26.76%)为非急性起病,受损部位除常见的额、颞叶外,还可侵及脑干。50例(35.2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非淋巴细胞占优势。69例行脑脊液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2例(17.39%),余57例(82.61%)均呈阴性。17例行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其中恢复期标本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水平增高4倍以上者5例,无明显变化者9例,恢复期抗体水平降低4倍者3例。68例中65例(95.59%)脑电图未见典型的局灶性尖、棘波。52例患者接受影像学检查(MRI检查10例,CT检查42例),其中28例未见典型影像学改变,分别占受检者的30.00%(3/10)和59.52%(25/42)。结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起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呈不典型表现,明确诊断有赖于对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患者,建议检测双份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特异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以对病毒抗体水平进行连续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9.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是一种少见病 ,又称为Leigh病。在 195 1年由Leigh首先报道一例以精神发育迟滞、步态失调以及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患儿 ,尸检发现特征性双侧对称性丘脑、基底节、脑干以及脊髓多处坏死病灶〔1〕。以后又有多篇临床报道 ,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0.
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因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高血压伴血脂异常8例,口服避孕药6例,外伤手术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单纯缺血性贫血1例,白塞氏病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痊愈35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CVST可能的病因出现多样化;溃疡性结肠炎及孕高症延误治疗会导致CVST,应引起注意。治疗以抗凝和静脉内溶栓为主,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溶栓药物和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