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大鼠静脉注射丹参酚酸B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酚酸B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Hypersil C18ODS色谱柱(200 mm×4 .6 mm,5μm)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水=20 80(含0 .25 mol/L乙酸胺) ,用磷酸调pH至4 .0 ,流速:1 .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8 nm。结果:鼠尾静脉给予丹参酚酸B1 .6、3 .2、6 .4 mg/kg后,结果显示鼠α相半衰期为(3 .1±0 .1) min,β相半衰期为(31 .5±3 .2) min。大鼠尾静脉给予丹酚酸B后,组织中浓度依次为(高→低) :心、肝、肺、小肠、肾脏、脾、胃、卵巢和脑组织。丹参酚酸B在粪便和尿中24 h及胆汁中2 h的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约为1.43 %、0.77 %及8 .03%。丹参酚酸B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和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 .2 %±1 .8 %和92 .5 %±1 .5 %。结论:本法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合生物样品中丹参酚酸B的分析。丹参酚酸B在大鼠体内消除速度快,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胆汁为其主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的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豆腐果苷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HPLC- ESI-MS)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Beagle犬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应用正丁醇作为提取剂的液-液萃取方法。色谱柱 为Luna C18 (150 mm×2.00 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500 μmol?L-1的氯化铵,梯度洗脱程序。四极杆质谱,负 离子选择性离子检测方式,检测离子豆腐果苷和内标岩白菜素[M+Cl]-m/z分别为319.00 和363.05。结果:豆腐果苷的 最低定量限为5 ng?mL-1,本方法在5~2 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被分析物的批内及批间变异在10.0 %以 内。豆腐果苷血浆样品在存储、制备和分析过程中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可以准确用来进行豆腐果苷临床前药动学 的定性、定量研究,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Beagle犬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种不同细胞模型研究两种芪类天然化合物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及白藜芦醇苷(trans-piceid,TP)与多种药物外排转运体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高效液相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细胞内TR、TP及罗丹明123的浓度,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P-糖蛋白抑制剂及底物(维拉帕米和罗丹明123)对TR及TP的细胞摄取无影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抑制剂,丙磺舒可将TR及TP的细胞摄取量分别增加1.3倍和1.6倍。TR及TP能够显著性增加大鼠脑微血管细胞对罗丹明123的摄取及阿霉素在人白血病阿霉素耐药细胞上的毒性,但对人白血病阿霉素耐药细胞上P-糖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改变。米托蒽醌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的毒性作用不受TR及TP的影响。结论:TR及TP可以抑制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但其本身不被P-糖蛋白外排,而是被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外排。TR及TP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的外排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23-羟基白桦酸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23-羟基白桦酸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为设计合理的给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TT实验筛选出23-羟基白桦酸在Caco-2细胞中的安全浓度,然后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23-羟基白桦酸的双向转运,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对23-羟基白桦酸吸收的影响。结果23-羟基白桦酸在Ca- 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中对应时间点表观渗透系数值(Papp)A→B约等于(Papp)B→A,随时间增加Papp逐渐下降,而在所测浓度范围内Papp值基本保持恒定。结论23-羟基白桦酸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生物样本中长春瑞滨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长春瑞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生物样本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LC—MS法测定长春瑞滨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 ODS(150mm×2.0mm,5μm),以梯度洗脱方式进行色谱分离,流速为0.2mL/min,采用电啧雾(ESI)离子源以正离子方式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长春瑞滨乳剂,剂量为2.0、4.0和8.0mg/kg,采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内源性杂质不干扰长春瑞滨的测定,且未出现明显的基质效应;线性范围为0.01~5.0μg/mL(r=0.9994),回收率大于90%,最低检测限为0.002μg/mL(S/N〉3);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要求。大鼠静脉注射长春瑞滨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AUC与剂量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长春瑞滨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咪达唑仑、右美沙芬及奥美拉唑浓度,并用于药代动力学高通量筛选中“鸡尾酒法”的研究中。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ODS(250 mm×2.0 mm ID,5.0μm);流动相为0.01%醋酸铵-甲醇(30∶70)。检测仪为岛津LC-MS-2010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内标为地西泮。检测离子:咪达唑仑为[M+H]+m/z:326.0,右美沙芬为[M+H]+m/z:272.1,奥美拉唑为[M+H]+m/z:346.0,地西泮为[M+H]+m/z:284.9。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为碱化后用乙醚提取。结果:咪达唑仑、右美沙芬和奥美拉唑的线性范围为2~2 000 ng/mL,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85%,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小于10%,且没有基质效应。结论:该方法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药代动力学高通量筛选中的“鸡尾酒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mg,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104.01±26.03)和(101.91±24.67)ng·h·ml^-1;AUC0→∞分别为(113.96±30.66)和(110.29±27.67)ng·h·ml^-1;Cmax分别为(2.44±0.40)和(2.43±0.38)ng·ml^-1;tmax分别为(7.28±2.92)和(7.50±3.04)h;t1/2分别为(33.33±6.30)和(30.93±4.18)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34±6.69)%。两种制剂主要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氨氯地平片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薄膜包衣对头孢氨苄胃内漂浮片释药特性和起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型号欧巴代(Opadry、Omdry Ⅱ和OpadryAMB)膜材和3种渗透性的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 30D、RS 30D和RL 30D/RS 30D(1:1)]对头孢氨苄胃内漂浮片包衣,分别以Oparary和Eudragit RL 30D/RS 30D(1:1)对4,6,9,12kg硬度的片剂包衣,增重1%-3%,考察上述包衣条件对头孢氨苄胃内漂浮片释放特性和起漂性能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型号欧巴代包衣、不同包衣增重及4种硬度片芯包衣的片剂与未包衣片相比,释放特性无明显变化,起漂时间均大于15min,比未包衣前显著延长;6—9kg硬度片芯以渗透性适宜的Eudragit RL 30D/RS 30D(1:1)包衣,增重1%-2%均能保证15min内起漂,释药特性与未包衣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水具有渗透性、能束缚二氧化碳气体并具有一定抗张强度的衣材是胃内漂浮片优选的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9.
银杏酮酯口服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银杏酮酯口服前体脂质体,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银杏酮酯脂质体;首次建立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银杏酮酯前体脂质体中多种黄酮成分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脂质体的处方,研究了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参数;模拟体内肠胃环境考察了脂质体的稳定性,测定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槲皮素(HS)、山柰酚(SN)、异鼠李素(YS)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0ng.mL-1,理论塔板数增加至20000,灵敏度和精密度明显提高。前体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38.8±12.2)nm,载药量为10.6%±2.9%,HS、SN和YS的包封率分别为83.1%±2.1%,69.0%±3.5%和67.5%±4.9%;5%甘露醇可作为前体脂质体的冻干支架载体,甘露醇∶脂质体为5g∶100mL,脂质体在胃肠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其体外释药缓慢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结论:银杏酮酯口服前体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期望能显著提高新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