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DNA序列以外的表观遗传调控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为普遍、也更为重要。这种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包含了DNA甲基化、染色质组蛋白修饰、隔离蛋白及非编码RNA等调控方式。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基因的转录,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组织特异性。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开展食管癌表观遗传研究为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中国2003-2007年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喉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 2003-2007年喉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全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并经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率、中国和世界标化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3-2007年中国喉癌粗发病率为2.04/10万,粗死亡率为1.06/10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在32个登记地区中发病中标率最高是广东省中山市(2.08/10万),死亡中标率最高是河北省涉县(1.58/10万);2003-2007年全国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动不大.结论 中国喉癌发病率、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中 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G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5例,分析其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 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Ⅳ期的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伴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患者的PFS(5.3个月/10.6个月,P〈0.05)和OS(11.8个月/20.4个月,P〈0.05)均明显缩短;多因素回归分析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影响晚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4.
摘 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恶性胸膜间皮瘤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共识指南,将促进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诊断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同时结合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辅助检查、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支持治疗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恶性胸膜间皮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进一步提升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5.
王长春  毛伟敏  凌志强 《浙江医学》2011,33(11):1599-1601,160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浆游离DNA甲基化水平评估荷瘤状态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生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1d、手中及术后第7天外周血游离DNA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为对照。结果术前1d外周血中APC、RAR92、CDH1、p16INK4α、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2.11%(32/76)、6316%(48/76)、63.16%(48/76)、71.05%(54/76)、50.00%(38/76);术中为64.5%(49/76)、7317%(56/76)、75.0%(57/76)、82.9%(63/76)、56.6%(43/76);术后第7天为5.3%(4/76)、4.0%(3/76)、6.6%(5/76)、3.9%(3/76)、1.3%(1/76);与术前相比术中外周血DNA甲基化率均上升。其中APC基因甲基化的两个时点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RARβ2、CDH1、p16INK4a、RASSF1A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0.114、0.083、0.416)。术后第7天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0)。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在手术刺激后DNA甲基化率明显上升。提示肿瘤可能存在逃逸现象,手术后患者DNA甲基化率下降,提示随着肿瘤实体的去除,肿瘤细胞或肿瘤核酸片段在外周血中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86.
赵强  郑智国  凌志强  毛伟敏  江洪 《浙江医学》2011,33(11):1563-1566,1571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筛选候选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初步探讨所建的诊断模型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SELDI—TOF—MS检测各血清标本获得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筛选差异峰。扩大样本量,采用SPSS12.0中ROC曲线分析入选差异峰用于食管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在分子量1500~3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93个蛋白峰,其中10个差异峰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面积超过08的有2768、2745、3403、6638、5972、6440、3321和3978m/z差异峰。当差异峰3403m/z以3.0为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4.0%;3978m/z以2.0为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7%和72.0%。其诊断价值均超过CA724、CEA和CA242单独或联合检测。结论3978和3403m/z两个蛋白对区分食管鳞癌患者和健康人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Yiqi Bufei Recipe (益气补肺方, YBR) on surgical tolerability, pulmonary compensatory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on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competence (PI) after pneumonectomy.  相似文献   
88.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胸膜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潜伏期约为20年,目前正是该疾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该疾病发现时大部分已处于晚期,除了经典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方案疗效确定之外,手术、放疗及二三线化疗疗效仍未知.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分子靶向治疗又为MPM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对食管鳞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患者术前1d、术后7d血浆游离DNA中腺瘤性息肉瘤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维甲酸受体β2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beta2,RARβ2)、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基因(E-cadherin,CDH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4A家族p16基因(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4A,p16INK4α)、Ras相关家族蛋白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1A,RASSF1 A)甲基化,选取同期6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浆DNA作对照.用x2检验分析各类组织与血浆标本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的差异;血浆与食管鳞癌组织标本DNA甲基化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基因与5个基因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食管鳞癌组肿瘤组织中的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4.7% (34/76)、72.4%(55/76)、72.4%( 55/76)、86.8%( 66/76)、55.3% (42/76),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6.6%(5/76)、3.9% (3/76)、3.9% (3/76)、3.9% (3/76)、2.6%( 2/76),x2值分别为29.01、75.39、75.39、105.34、57.18,P均<0.001].食管鳞癌组术前血浆中5个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2.1%(32/76)、63.2% (48/76)、63.2% (48/76)、71.1% (54/76)、50.0%( 38/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 (2/60)、3.3%(2/60)、1.7%( 1/60)、3.3% (2/60)、1.7% (1/60),x2值分别为26.88、51.62、55.01、63.48、38.30,P均<0.001].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与肿瘤组织中5个基因甲基化的符合率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679、0.791、0.791、0.542、0.895,P均<0.001).血浆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基因甲基化单项诊断食管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2.1%( 32/76)、63.2%(48/76)、63.2%( 48/76)、71.1% (54/76)、50.0%( 38/76),特异度分别为96.7%( 58/60)、96.7%(58/60)、98.3% (59/60)、96.7%( 58/60)、98.3%( 59/60);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95%可信限(CI)0.606~0.782]、0.799( 95% CI 0.723 ~0.875)、0.807( 95% CI 0.733~0.882)、0.839(95% CI0.769~0.908)、0.742(95% CI 0.659~0.824);5个基因联合检测血浆甲基化的敏感度为80.3% (61/76),特异度88.3% (53/60),ROC曲线AUC为0.843(95% CI 0.773~0.91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APC、RASSF1A单项检测(x2值分别为23.30、15.33,P均<0.001),但与RARβ2、CDH1、p16INK4α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8、5.48、1.75,P值分别为0.019、0.019、0.186);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2、1.922、3.348、1.922、3.348,P均>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与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符合率均较高,血浆中5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癌与单基因检测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前者敏感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