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癫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在癫痫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近几年来,已经确定了几种特发性癫痫的相关基因定位及基因克隆,并对一些基因产物功能进行了研究,就近年研究的特发性癫痫类型及基因定位。基因突变检测与发病机理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recessiveearly-onsetparkinsonism,AREP)parkin、PINK1及DJ-1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15个AREP家系进行parkin、PINK1及DJ-1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在3个家系中发现parkin基因3个杂合突变,分别为202-203delAG和新发现的1069-1074delGTGTCC与T1422C突变。在2个家系中发现2个新的PINK1基因突变,分别为C938T及C1474T。未见DJ-1基因突变。3个PARK2家系平均发病年龄(25·2±5·7)岁,临床上肌张力障碍、姿势不稳、腱反射活跃、症状晨轻暮重常见,对多巴制剂反应好,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常见;2个PARK6家系平均发病年龄(25·8±10·0)岁,临床特征与PARK2相似,但未见肌张力障碍、姿势不稳及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结论parkin、PINK1基因突变是AREP的常见病因;DJ-1在我国AREP中可能罕见;PARK2和PARK6具有相似临床表现,但均具有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中国人Hallervorden Spatz综合征的临床、磁共振成像 (MRI)特征与泛酸激酶 2(PANK2)基因的突变检测。方法 对 5例Hallervorden Spatz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脑MRI特征进行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和PCR产物酶切等技术检测 5例患者、3名家系成员及 51名健康人PANK2基因的碱基序列。结果 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头部MRIT2 加权像表现双侧苍白球、黑质等部位对称性低信号,其中 1例在苍白球低信号区的前内侧出现高信号,即“虎眼征”;检测出PANK2基因一个新的复合杂合突变:位于第三外显子 803位的A→G和第五外显子 1172位的T→A,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分别为D268G和I391N)。结论 根据临床和头部MRI特征可临床诊断Hallervorden Spatz综合征,中国人Hallervorden Spatz综合征患者存在PANK2基因突变,具有PANK2基因突变的患者头部MRI表现有“虎眼征”。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 抽取139例ADHD患儿(病例组)、62个ADHD核心家系(家系组,共186人)及115例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ADHD与5-HTT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的关联分析.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中5-HTTLPR除了表现为S等位基因(484 bp)、L等位基因(528 bp)外,还发现比L等位基因长约88bp的超长片段(简称xL).患者组5-HTTLPR的S/S、S/L、L/L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2.5%,41.7%,5.8%)和S、L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3.4%,26.6%)与对照组(S/S、S/L、L/L基因型分别为58.3%,32.2%,9.5%;S、L等位基因分别为74.3%,25.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62个核心家系的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度分析(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未发现等位基因与ADHD存在关联和传递不平衡.结论 本研究结果不支持5-HTTLPR与ADHD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究经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移植至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右侧纹状体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转染PC12细胞构建敲除LRRK2基因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效率;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构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注射移植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至帕金森病大鼠右侧纹状体,移植1周后采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检测对大鼠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探索经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对PD模型大鼠运动症状改善的作用机制。结果 右侧纹状体PC12细胞移植治疗1周后,与帕金森病组大鼠比较,移植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的PD大鼠的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延长、运动平均速度增大及爬杆试验评分降低(P<0.05);右侧纹状体中TH的表达量增多(P<0.05);右侧状体区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高于移植正常PC12细胞的帕金森病大鼠(P<0.05)。结论 经过LRRK2敲除的PC12细胞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更好的疗效,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移植区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来增强其疗效,基因修饰LRRK2的细胞移植有望成为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湖南地区304名汉族健康正常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1)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共检测出7种等位基因、12种基因型。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5等位基因(DRD4*5),频率为70.6%。(2)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各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上海、北京、四川地区人群存在明显的差异。(3)湖南汉族人群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各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美国、墨西哥、意大利人群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和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泛酸激酶2(pantothenate kinase 2,PANK2)基因突变与中国人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HSS)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PCR产物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等技术检测5例HSS患者、3名家系成员及51名正常人 PANK2基因的碱基序列.结果检测出 PANK2基因一个新的复合杂合突变位于第3外显子的A803G和第5外显子的T1172A;同时检测出3个单核苷酸多态, 位于5'-UTR区的-38 t>a,第1内含子区的IVS1+42 c>a和第1外显子区的G77C,其中-38 t>a,IVS1+42 c>a为首次报道.结论中国人HSS患者存在 PANK2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致病基因parkin突变。方法散发EOP患者82例,提取外周血细胞DNA,通过PCR扩增parkin基因的12个外显子,应用DHPLC进行变异筛查,峰形异常者进行DNA测序以明确序列变异的种类和位置。结果以10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在82例EOP患者中检测出3种突变,均为点突变,内含子区突变包括IVS1-39G→T和IVS9 18C→T;编码区突变为T1422C,导致所编码的441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Cys441Arg)。结论在散发EOP患者中发现3个杂合型点突变,探讨应用DHPLC在EOP患者中开展parkin基因诊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的尿流率与 运动、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 27 例 PD 患者、17 例 MSA 患者、16 例 PSP 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 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比较 3 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 Hoehn-Yahr 分级量表、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 PD 综合评分量表第 3 部分(MDS-UPDRS Ⅲ)比较 3 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智能尿 流动力学检测仪评估患者的尿流率。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 3 组患者认知、运动功能与尿流率的相关 性。结果 PD 组病程为 4.0(2.0,7.0)年,长于 MSA 组的 2.0(1.0,2.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038, P< 0.01)。3 组患者 MDS-UPDRS Ⅲ、MoCA、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 组的 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为2.5(2.0,3.0)分,低于PSP组的3.0(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683, P< 0.05)。3 组患者排尿延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96,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 示,PD 组的 MDS-UPDRS Ⅲ评分与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呈正相关(r=0.379,P< 0.05),MMSE 评分与最 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流加速度呈负相关(r=-0.419、-0.456、-0.402;P< 0.05),MoCA 评分与最大尿 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尿流加速度呈负相关(r=-0.427、-0.432、-0.384、-0.385;P< 0.05);MSA 组 的 MDS-UPDRS Ⅲ评分与最大尿流率、尿流加速度呈负相关(r=-0.527、-0.696;P< 0.05),与总排尿时间 呈正相关(r=0.619,P< 0.05),MMSE 评分与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呈正相关(r=0.499,P< 0.05);PSP 组 的MDS-UPDRS Ⅲ评分与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呈正相关(r=0.549,P<0.05),与尿流加速度呈负相关(r= -0.621,P< 0.05)。结论 PD、MSA、PSP 患者的尿流率无明显差异,其中排尿加速度与运动能力呈负相 关,PD 患者的最大尿流率、MSA 患者的平均尿流率与认知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6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头昏脑胀、胸闷心慌、血压不稳定5个月"于2011年10月31日就诊。患者曾因"左上肢无力、麻木10天"于201 1年5月30日以"脑梗死"住我科,住院期间,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rg,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右侧放射冠脑梗死,右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于2011年6月9日行右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患者左上肢肌力由4级恢复到5级,于201 1年6月16日出院,继续给予氯吡格雷75 rng qd、阿托伐他汀钙20mg qd进行缺血生卒中二级预防,门诊随诊。出院后患者血压不稳定,波动在160~200/90~110 mmHg,出现持续性头昏脑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