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3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2受体(mGluR2)基因、mGlu3受体(mGluR3)基因等与强迫谱系障碍(OCSDs)的连锁关系。方法 选取一个连续三代发病的强迫谱系障碍家系,采集到该家系中12个正常个体,8个受累个体的血样,选取mGluR2、mGluR3基因附近7对微卫星标记引物,采用两点和多点非参数分析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7对微卫星标记位点的两点和多点非参数分析LOD值(NPL值),位于mGluR3基因附近的标记D7S644两点非参数分析NPL值为1.719(P=0.078),多点非参数分析NPL值为1.712(P=0.078),达到验证性连锁的阈值(NPL=1.2),但未达到提示性连锁的阕值(NPL=2.2),D7S2481两点非参数分析NPL值为0.628(P=0.179),多点非参数分析NPL值为0.852(P=0.141),接近验证性连锁的阈值,其余5对微卫星标记位点非参数分析NPL值均未达到验证性连锁的阈值。结论 提示mGluR3基因与OCSDs可能存在连锁关系,不能排除mGluR2基因与OCSDs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荧光检测分析方法。方法 :用TCEP将血浆中各种形式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还原成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 ,以光胺作内标 ,巯基特异性荧光衍生剂SBD F对Hcy ,胱胺等含巯基化合物进行柱前衍生 ,然后行HPLC 荧光检测。结果 :本方法所检测的Hcy浓度在 2 .5~ 16 0 μmol·L- 1 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75 ) ,Hcy最低检测限 0 .6 2 5 μmol·L- 1 ,批内变异小于 5 .5 % ,批间变异小于 9.0 % ,平均回收率 98.87%。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精确、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容纳、应付方式、焦虑对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在入学军训2周后,对3380名大学新生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容纳他人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中文网路成瘾量表评定.结果 1)女生容纳自我、他人以及自我感觉被他人接纳的程度较男生高,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网络成瘾得分较低(P<0.01);2)与网络成瘾低分组相比,网络成瘾高分组的大学新生容纳自我、他人以及自我感觉被他人接纳的程度较低,较常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得分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付方式、容纳自我他人的程度、状态焦虑、性别(男=1,女=2)四个指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0.707、-0.026、0.023和-0.549.结论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瘾高分者存在一定形式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察组31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利司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空腹血清瘦素和IL-1β。选取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I、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血清IL-1β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利司培酮治疗后易出现药源性肥胖,低IL-1β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以利司哌酮(昔名利培酮)为对照,受试者分别口服阿立哌唑10~30 mg.d-1与利司哌酮2~6 mg.d-1,疗程42 d。结果:共收集精神分裂症病人222例,其中阿立哌唑组111例与利司哌酮组111例。治疗结束时,2组PANSS总分与BPR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PANSS总分减分率阿立哌唑组(65±s28)%,利司哌酮组为(67±26)%,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阿立哌唑组为77.0%,利司哌酮组为79.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震颤、失眠、心动过速,不良反应较利司哌酮组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司哌酮相似,不良反应较利司哌酮为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二甲双胍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血脂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两项随机、安慰剂的 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共有201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血脂异常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其分为1 000 mg/d 二甲双胍组(以下简称为二甲双胍组,n=103)和安慰剂组(n=98),观察24周。在基线、治疗后第12周和第24周进行 临床症状及体重、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评估。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平均差异从基线时的0.16 mmol/L,降低到第24周结束时的 –0.86 mmol/L,降低了1.0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周结束时,二甲双胍组LDL-C≥3.37 mmol/L的 患者有25.3%,显著低于安慰剂组24周结束时的64.8%(P<0.01)。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的体重、体重指数、 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对体重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出现在第12周,并且在第24周进一步改善,但对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在第 24周结束时才出现。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对于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是有效的,并且改善 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出现的时间早于降低血脂异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不仅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重精神疾病症状和增加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增加额外的个人和社会医疗负担。多种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药物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有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全面评估和正确防治以改善预后。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国内外指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提出临床管理流程建议。本共识的管理建议由精神科专家和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以期为精神科医生规范化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sychosis Risk Syndrome,PRS)的相关研究是当前精神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现对有关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安非他酮缓释片戒除尼古丁依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共入组自愿戒烟者143例,安非他酮组72例与安慰剂组71例。受试者分别口服安非他酮缓释片150~300 mg·d-1或安慰剂,疗程4 wk,观察12 wk。结果:治疗后4,12 wk安非他酮组戒烟率分别为39%,31%,高于安慰剂组(13%,9%),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1 wk起安非他酮组吸烟量的减少值均大于安慰剂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安非他酮常见不良反应为注意力不集中、乏力、腹部不适等,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安非他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一定疗效的戒除尼古丁依赖(烟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4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分别口服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300mg·d~(-1)或氟西汀20mg·d~(-1),疗程42d,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总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均显著减少(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4%与73.9%,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昏、口干、食欲减退。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