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寻找非特异性的诱导多种抗肿瘤细胞因子产生的免疫刺激物时,发现从人参(Panax ginseng)中分离的抗肿瘤免疫刺激物酸性多糖Ginsan具有这种潜力。本文研究其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及LAK细胞增殖的作用。 酸性多糖Ginsan分子量为150000。主要由蛋白质、已糖、糖醛酸组成,本身无细胞杀伤作用。实验表明,Ginsan与小鼠脾细胞培养5d可使其广泛产生对多种靶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强度是香菇多糖的12倍。去除粘附性巨噬细胞的脾细胞与Ginsan或IL-2γ培养5d后,Ginsan  相似文献   
42.
苯乙甙类(Phenylethanoids)化合物是 一种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来的有许多活性的成分,已知有抗炎、镇痛、免疫等作用。研究发现,从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中分离出的9种苯乙甙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此次着重研究其中4种活性最强的苯乙甙的保肝作用。这4种苯乙甙为acteoside(1)、2′-acetylacteoside(2)、isoacteoside(3)、tubuloside B(4)。采用CCl_4和D-半乳糖胺(D-Gal N)诱导的肝毒性体外试验和CCl_4中毒的体内试验。  相似文献   
43.
阿司匹林与可待因的协同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热板致痛试验模型、小鼠醋酸致扭体反应试验模型以及大鼠光热辐射所致痛反应试验模型来研究阿司匹林和可待因的协同镇痛作用.结果表明,两药同用可以使镇痛作用加强,镇痛E琏0减小,表明两者的镇痛作用协同.  相似文献   
44.
我们改进了传统低温保存肝脏的方法,旨在探讨此改良方法对鼠肝低温保存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20g。以大鼠离体肝脏灌注(IPRL)为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分别分离胆管、门静脉后,插入导管并迅速固定,立即开始灌注0℃自制灌洗保存液(HYD液:组氨酸90mmol/L,蔗糖120mmol/L,甘露醇30mmol/L,KH2PO435mmo/L,H600mg/L,Y400mg/L,D40mp/L)20ml,切取肝脏后置于0℃HYD液中保存。24小时后,将肝脏经门静脉恒温对℃行再灌注30分钟。再灌注液为Kreb.Henseleit液。2实验分组切取肝脏后,…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胆肠吻合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2年间收治的50例接受胆肠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传统的胆肠吻合术后处理外,对照组于术后给予维生素C,而观察组则给予UDCA。比较两组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观察组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vs.32.0%)(P<0.05)。 结论:胆肠吻合术后应用UDCA安全,可显著降低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大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ANP组(A)、大黄组(B)、EEN组(C)及EEN联合大黄组(D).B、C、D组分别于造模后经肠内营养管输入大黄、肠内营养液及肠内营养液联合大黄.各组于造模48 h后测定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D-乳酸、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腹水量及回肠湿干重比;检测胰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湿干重比,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A组相比.B、C、D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B、C组相比,D组除肠道SIgA显著升高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ANP时,联合应用EEN与大黄可有效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系统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47.
胰腺损伤性胰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性胰痿的防治原则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5例并发胰瘘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并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结果:35例胰瘘患者中3例经引流管造影显示形成内瘘自愈,9例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Roux-on-Y囊肿空肠内引流术,2例因MODS、腹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出院患者无因胰瘘并发症等相关因素死亡者.结论:胰腺损伤性胰瘘的防治需全方位考虑实施DCS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术式。1935年Whipple首先施行PD手术成功,故大家又称PD为Whipple手术。Whipple手术的特点:复杂、费时、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Whipple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15%~20%,它亦是术后引起腹腔感染、腹腔大出血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术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烟酸缓释片体内外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备  崔颖  王辉  王贺 《中国药业》2009,18(16):44-45
目的研究烟酸缓释片体外释放特征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和在体犬口服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法分别测定药物的体内外释放特征,对犬口服药代动力学特征和体内外释放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烟酸缓释片与普通片比较具有缓释特征,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烟酸缓释片体内分布为单室模型,Wagner—Nelson法分析显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结论烟酸缓释片具有缓释和释放先慢后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50.
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传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虽然效果稳定,但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将腔镜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不但可以保证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对近年来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