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营养支持,观察其对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的影响。方法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加丙氨酰-谷氨酰胺支持治疗14 d。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5天检测ALB、TRF、PAB含量。结果 2组治疗后ALB、TRF、PAB有所上升;治疗后2组ALB,PA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中应用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相对缓和患者的恶液质状态。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后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5例经CRS+HIPEC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或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原发性卵巢癌患者44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1例,死亡率和3~4...  相似文献   
104.
我国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旭  李雁  张传仓  张燕  封志纯 《广东医学》2004,25(12):1449-1451
目的探讨目前我国城市中已婚育龄妇女对避孕措施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02年7月所做的五城市已婚夫妇计划生育问卷调查中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95.92%。各种避孕方法中,以宫内节育器(IUD)使用率最高,达41.12%。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的已婚育龄妇女对避孕方法的选择有所不同。结论不同节育措施的使用率差异较大,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5.
Ki67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疗。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其抗原表达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Ki67在乳腺癌的诊断、监测、预后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熄风通络颗粒对风痰瘀阻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68例发病72h内的风痰瘀阻型AACI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熄风通络颗粒+基础治疗,35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血sCD40L水平;同时用Barthel指数(MBI)、急性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并以23例健康体检者sCD40L值作为正常参照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μg/L)治疗前(7.463±2.899,7.854±3.652),治疗后7d(5.273±1.698、7.349±2.11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46±1.012,均P<0.05),治疗后7d治疗组sCD40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灶组sCD40L水平(10.312±1.975)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6.843±2.984,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分:3.428±1.034)较对照组(5.897±1.653)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MBI(87.356±12.429)则较对照组(69.139±14.572)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显著进步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0%,P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早产儿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身高、体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房间隔缺损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再入院率,提高亲属满意度,为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进一步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CD11b、CD11c和CD54作动态观察,找出其变化规律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该规律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HBO对ACI患者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对ACI患者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与近、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64例ACI患者分2组:HBO组31例,常规治疗联合HBO治疗;治疗对照组33例,仅行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发病≤72 h)及治疗第7、10、12、20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11b、CD11c和CD54,并在相同治疗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functional damage scores,NDS).另外选取正常对照组25人,仅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CD11b、CD11c和CD54.结果 HBO组和治疗对照组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表达明显升高,达到高峰,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均开始下降.HBO组CD11b、CD11c高峰持续时间为7d,治疗对照组持续10 d;HBO组CD54高峰持续时间为10 d,治疗对照组持续12d.经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发病第20天时NDS水平(近期疗效)和发病半年、1年时NDS的水平(远期疗效)分别为97.2%、96.7%及97.6%,可用CD11b和/或CD11c和/或CD54的上调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解释.结论 HBO治疗后可缩短ACI患者CD11b、CD11c和CD54高峰持续时间.说明HBO可干预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过程,缩短其异常时限,减少它们的表达,对ACI患者有保护作用,并减少白细胞的黏附.同时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的表达可预测病情的轻重,影响近、远期疗效,为研究如何调控或抑制CD11b、CD11c和CD54的表达、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及早期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延缓CKD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将127例CK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KI分组,未合并AKI者60例(CKD组),合并AKI者67例(A/C组),再将MC组患者按年龄分组,其中<60岁35例(非老年组),≥60岁32例(老年组).就其原发病、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CKD患者诱发AKI的病因有不同特点;CKD基础上出现AKI相关危险因素如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OR值分别为5.236、5.083、8.283、5.246,P<0.05.结论 CKD患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重视CKD基础上出现AKI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时间内纠正危险因素和保护肾功能,对延缓CKD的进程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探头重置时间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仑分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56例患者均分为4组,每组64例,依次为A、B、C、D四组,4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重置时间分别为1、2、3、4h,统计MDRPI发生情况,分析重置时间与MDRPI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MDRPI阳性率为10.55%,其中A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CD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27例阳性患者,2期以上MDRPI发生率为22.22%,BC两组患者MDRPI 2期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重置时间(h)与MDRPI阳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2.338,P=0.013)。结论:血氧饱和度探头重置时间与MDRPI阳性率之间明显正相关,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将血氧探头每2h改变一次部位,以规避血氧探头引起MDRPI的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