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医药卫生   5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体外和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 将原代培养6d的小鼠NSCs悬液离心、收集备用。制备C6胶质瘤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随后与NSCs共同培养3d。用荧光染料Hoeehst33342标记NSCs,借助立体定向技术于胶质瘤动物模型内接种NSCs,观察NSCs在胶质瘤动物模型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小鼠NSCs对C6细胞有明显的趋向性。体内实验见肿瘤组织内满布标记的NSCs。结论 小鼠NSCs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对胶质瘤细胞均有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对脑水肿的影响,作观察了刺激或损毁大鼠右侧蓝斑后,同侧大脑半球脑水含量的变化。结果,NE能神经元兴奋时,同侧半球脑皮质神经元也处于兴奋状态,脑内NE,肾上腺素含量分别达正常组的307.46%和299.41%,脑水含量(79.21±0.28%)也较正常组(78.46±0.42%)明显增高(P<0.01),损毁蓝斑后,同侧半球脑内NE,E含量仅为正常组的12.80%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84例临床治疗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咽管瘤84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复发19例(23%),其中全切14例,复发2例(14%),次全切10例,复发6例(60.0%),次全切加放疗35例,复发3例(9%),大部切除加放疗10例,复发2例(20%)。全切及次全切加放疗术优良率均高于其它几种治疗方式,结论颅咽管瘤术后复发与其病理性质,治疗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52例太 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肿瘤全手术切除123例(81.0%),次全切除24例(16.0%),5例(3.0%)于术后3wk内死亡,长期随访(平均5.6a)131例,其中117例(89.0%)恢复良好,9例(7.0%)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nm23-H_1基因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nm23-H_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H_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侵袭型(P<0.01);Ⅲ、Ⅳ级垂体腺癌nm23-H_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级(P<0.05);nm23-H_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泌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H_1基因可能在会作腺瘤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改变是反映垂体腺癌侵袭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率(以术后6个月ADL工、Ⅱ级为良好)为69.2%,致残率25.6%,死亡率5.1%。结论运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微侵袭,手术定位准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累及脑干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立体定向活检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病理确诊累及脑干的37例PCNSL临床资料。采用Leksell头架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对颅内病变取材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37例中,6例桥脑下部病变采取经小脑路径;31例桥脑上部病变中,5例采取经顶叶路径,26例采取经额叶路径。19例为单发病灶,18例为多发病灶。术后病理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小脑路径活检术后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经额叶通路活检术后出血2例。结论 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诊断累及脑干的PCNSL的有效方法,应注意防治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脑肿瘤干细胞(BTSC)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神经球培养法分离胶质母细胞瘤(GBM)来源的BTSCs,给予外源BMP4刺激后,集落形成实验(CFU)观察BTSCs克隆形成能力、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BTSCs的增殖能力变化;并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制备裸鼠脑内BTSCs移植瘤模型,检测BMP4对BTSCs在裸鼠颅内成瘤性影响。结果外源BMP4刺激可以明显抑制BTSCs的克隆形成能力,并明显减低BTSCs的体外增殖能力。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BMP4的预刺激,可以使BTSCs在移植入裸鼠颅内4 w后,无明显肿瘤生长迹象,仅见沿针道走行的移植细胞。结论外源BMP4对BTSCs的体内、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特性可被用于GBM的生物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 stem caverous malformation,BS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CM).与幕上病灶相比,BSCM具有更明显的出血倾向,引起的临床症状也更严重,手术切除是根治BSCM的唯一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BSCM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BSCM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和预后等做一综述. 一、发病特点 BSCM的发病率占颅内CM的9%~3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50岁患者,中脑、桥脑及延髓均可被累及,其中桥脑最多见[1].临床上桥脑病例约占6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手术对脑干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临床诊断为脑干脓肿的患者进行立体定向脓液抽吸+局部抗生素冲洗等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例经手术证实为细菌性脓肿,1例为结核性脓肿,无死亡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人在随访期内未见脓肿复发,术后症状完全恢复4例,2例遗留轻度偏瘫。结论立体定向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脓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