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4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建立可控的量化指标,提高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5只,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10只,进行颈部动脉的CTA、DSA检查,造模成功后行解剖学测量;C组30只为缺血再灌注组,MCA阻塞时间分为7、15和30min3个亚组(n=10),造模成功后行DWI和PWI观察。结果:DSA、CTA可以清楚地显示兔颈动脉系统的走行特点及其分支情况,解剖学测量ICA及各段的长度,建立了可控的量化指标,模型成功率82.5%。结论:通过量化指标的建立提高了模型成功率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健康家猫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A)组、bFGF治疗(B)组、CbE治疗(C)组和bFGF GbE联合治疗(D)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猫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后即刻、24 h、48 h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制模后1 d、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模后7 d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1.50±8.18)明显低于A组(82.20±8.08)、B组(63.60±6.22)和C组(61.00±6.58)(均P<0.01);光镜下D组神经细胞核轻度皱缩,细胞周围间隙大致正常,神经纤维网疏程度不严重;电镜下D组神经元轻度变性,细胞核无皱缩,核膜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减轻.结论 bFGF和GbE联合治疗实验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二种药物的单一用药,两药合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3.
自磁共振应用于医学临床以来,为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3TMRI设备的问世,带来的高性能磁体、高性能双梯度系统以及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和并行采集技术等,为医生提供了更宽广、更便捷、更有效地临床影像学检查手段。我刊自本期始,特开设《3TMRI基础与临床》系列讲坛,希望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探讨3TMRI的相关知识和临床应用,为广大读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本讲座特约请刘怀军教授主持,刘怀军教授从事医学影像学临床和教学工作多年,在磁共振和CT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主任、河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4.
解毒活血方治疗胃溃疡合并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8例(采用解毒活血方制成的颗粒剂治疗)和对照组57例(采用雷尼替丁加维酶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现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64.91%.结论:解毒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合并胃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5.
急性氧乐果中毒脑AChE和ChAT免疫组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乐果是高毒类有机磷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有机磷农药的急性毒性作用主要归因于对胆碱能神经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造成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堆积,后者持久地作用于ACh受体而引起一系列的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ACh的水解酶和合成酶分别是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内AChE的抑制直接影响ACh的降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损害中起着主要作用。而ChAT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后的改变国内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40%氧乐果制作家猫急性中毒模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染毒前后猫脑组织中AChE和ChAT免疫阳性细胞面积比,为进一步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6.
化学髓核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作为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所用的髓核溶解酶也不尽相同,Smith[1-5]于1964年最先将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用于化学髓核溶解疗法,该酶的不足是约有0.2%的患者发生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6,16];胶原酶(collage-nase)是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专家Sussman[7,8]在1968年首次提出将其用于化学髓核溶解术,80年代以来,该酶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9-12],但胶原酶造成椎间盘周…  相似文献   
147.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之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目的:探讨MR影像学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材料和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0h、1h、3h、6h和12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TTC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凋亡率、ADC值比率(ADCR),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结果:缺血再灌注0h和1h灶周给予VEGF,MRI测得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67.0±15.7)mm3和(393.0±19.6)mm3与对照组(468.6±29.7)mm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3h、6h和12h组梗死体积为(437.0±24.6)mm3、(444.0±29.5)mm3、(449.0±30.5)m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TC染色测得的梗死体积与MRI上相一致。同时1h内用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凋亡率明显下降,再灌注3h后给药,则无明显作用。结论:VE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时间窗在再灌注损伤1h内,MR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定量评价基因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