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了分析复合土钉支护,以天津津湾广场基坑支护为例进行模拟计算。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复合土钉支护模型,其中包括土钉、锚杆、微型桩、搅拌桩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并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求解,得出模拟结果。运用杨光华提出的增量法与台阶式土钉墙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对该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并分别将模拟结果、计算结果中的土钉轴力与土体水平位移进行对比,以确定该种数值分析方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对复合土钉支护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 OTA)侧流层析试纸条。方法 基于免疫层析原理, 以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为信号探针, 降低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 提高检测灵敏度, 并通过优化样品提取液和样品稀释液, 进一步提高现场检测OTA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 OTA在1~50 μg/kg范围内, T线和C线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TA浓度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2为0.9981~0.9998。不同基质中OTA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0.401 μg/kg~0.614 μg/kg和0.970 μg/kg~1.617 μg/kg, 加标回收率为89.53%~118.37%,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小于12% (n=3), 且与呕吐毒素、伏马菌素B1、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 特异性良好。基于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技术平台OTA侧流层析试纸条可在8 min内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出待测样本中OTA的含量。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时间分辨荧光侧流层析试纸条可实现玉米、小麦和饲料中OTA的快速定量检测, 并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的优点, 可满足国内外OTA检测的技术要求, 为真菌毒素快检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真菌毒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每年由此损失的粮食达几千万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满足我国粮食收购、监管的实际需求, 建立和发展检测粮食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效快速检测技术非常必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粮食污染物的主要快速检测技术, 包括免疫检测技术、电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酶抑制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通过对这些快检方法应用及优缺点分析, 以期能为我国粮食污染物的有效监管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粮食类饲料资源真菌毒素防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是一类有毒次级代谢物,对人畜健康有严重的影响,粮食饲料中一旦发生真菌毒素的污染,将对畜牧产品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粮食饲料中真菌毒素的危害,并给出了可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真菌毒素控制方法中,根据它们降解毒素的不同原理,分成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分别做了介绍.这些预防措施已经在一些领域使用.  相似文献   
1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大米中14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建立了大米中14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经直接提取稀释后,利用C18色谱柱分离,通过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4种农药残留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87.0%~115.6%,相对标准偏差为0.5%~8.7%。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满足大米农药残留的日常检测和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20g。稻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其中含量最高是己醛,平均为13.31%;其次为壬醛,平均为7.93%。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遍布于粮食生产、贮藏、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其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真菌毒素进行监测并配合使用各种有效的降毒手段,有助于真菌毒素污染问题的解决。目前,真菌毒素检测、监控和靶向降解所用识别元件多为抗体,但抗体存在价格昂贵、批次间差异性大、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而适配体合成简单、热稳定性强、免疫原性小、几乎无批次间差异等优点,有望取代抗体,但目前有关适配体商业化应用仍旧很少。本文概括总结了以真菌毒素为靶标的适配体筛选技术及其所筛适配体情况,并分析了适配体商业化应用仍旧很少的原因,以及各种筛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真菌毒素适配体的筛选提供参考,促进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免疫磁珠高通量自动净化的前处理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测定。首先将免疫磁珠与玉米赤霉烯酮的反应时间、样品提取液和不同粮食基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优化。经方法验证,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 μg/kg和12.0 μg/kg。在优化条件下,全麦粉和玉米全粉阴性样品的3 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9.04%~109.26%之间,变异系数不大于6.88%。玉米全粉、全麦粉、糙米粉、小麦粉等粮食基质中玉米赤霉烯酮成分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在标准值及其扩展不确定度范围内,变异系数不大于3.54%,测定结果较为满意。采用Bland-Altman法对免疫磁珠净化法和免疫亲和柱净化法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2 种净化方法的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这2 种方法在净化和富集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时可互相代替使用。免疫磁珠净化方法配套使用的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可同时净化10~24 个样品,平均每个样品的净化时间约为2~3 min,实现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高通量自动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用于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我国市售大米、小麦粉和挂面这三大类粮食制品中储藏危害微生物的污染状况,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因子,抽检了市场上59个米类产品、37个小麦粉类产品和25个挂面类产品中的霉菌和菌落总数两个微生物指标。霉菌检测结果显示,米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于<10~10 CFU/g,典型数值为< 10 CFU/g;小麦粉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于<10~103 CFU/g,典型数值为102 CFU/g;挂面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于<10~102 CFU/g,典型数值为102 CFU/g;菌落总数检测结果显示,米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较广,为10~104 CFU/g,典型数值为102 CFU/g;小麦粉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于10~103 CFU/g,其中在102 CFU/g和103 CFU/g两个数量级的分布比例相等;挂面类产品污染数量分布于102~104 CFU/g,典型数值为103 CFU/g。青霉属和曲霉属这两种霉菌在小麦粉及挂面类产品中的检出率均超过60%,是优势污染菌属,其中黄曲霉菌在这两类产品中的检出率分别高达37.1%和29.2%,是潜在的安全风险因子,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粮食谷物中伏马毒素B1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以伏马毒素B1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FB1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检测前无需调整样品提取液pH,并借助酶联免疫试剂盒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对了该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在粮食谷物(大米、玉米、小麦)中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其检测不同样品的LOD在35.37~37.17 μg/kg之间,LOQ在117.9 ~123.9 μg/kg之间,灵敏度良好;线性范围均为250~6 000 µg/kg,相关系数R2在0.997 2~0.999 5之间;不同样品中6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3.38%~114.66%,变异系数(CV)小于15%,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国标液相色谱法和伏马毒素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同时检测FB1污染的不同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度为92.53%~106.26%,CV小于10.37%;与其他常见的5种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且添加浓度和检出浓度的差异极显著,表明特异性良好。因此,所制备的F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能够满足粮食谷物中伏马毒素B1现场化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