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医药卫生   348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肌醇需求因子(inositol-requiring enzyme,IRE)1α在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与miRNA34a的关系。 方法 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对照+过表达IRE1α组,高糖+过表达IRE1α组。利用IRE1α的腺病毒干预细胞,观察高糖条件下其对心肌细胞活力、肥大及心钠肽(ANP)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NP和IRE1α的表达,qRT-PCR检测ANP、IRE1α和miRNA34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纯度及横截面积。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葡萄糖浓度上升,细胞活力持续下降(P<0.05),心肌细胞肥大标志ANP表达增加(P<0.05),IRE1α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于葡萄糖浓度达到30 mmol/L最低。与对照组比较,高糖能够降低细胞活力,刺激心肌细胞上调ANP表达(P<0.05),刺激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P<0.05);而过表达IRE1α基因能显著上调心肌细胞的活力水平,降低ANP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抑制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的肥大(P<0.05)。qRT-PCR结果显示,随着血糖浓度上升,miRNA34a表达明显升高,且当过表达IRE1α后,miRNA34a表达明显降低。 结论 过表达IRE1α基因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NA34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2.
123.
目的探索灰区淋巴瘤(GZ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日至2021年2月10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5例灰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28(16~51)岁。4例患者纵隔(胸腺)受累,其中2例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伴结外受累。Ann Arbor分期局限期1例,进展期4例。3例患者的病理形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类似,可见霍奇金样细胞散在分布,免疫表型为CD20强表达,CD30表达而CD15不表达;另2例患者形态兼具cH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特征,部分区域形似霍奇金细胞,部分区域则形似免疫母细胞,免疫表型CD20表达强弱不等,CD30和CD15强表达。2例患者采用cHL样方案诱导治疗,仅获得部分缓解;予DLBCL样增强免疫化疗方案挽救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3例患者给予增强的DLBCL样免疫化疗方案诱导治疗,2例患者有效,其中1例获得CR。4例未获得CR的患者接受二线或三线挽救治疗后均获得CR,其中3例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治疗。1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在诊断后35.9个月时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余3例患者均维持持续缓解状态。结论GZL罕见,多发生于年轻患者,纵隔受累常见,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初诊GZL可能对DLBCL样强化免疫方案更敏感,复发难治患者可考虑非交叉耐药的联合化疗或联合新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念珠菌抗原对侵袭性念珠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怀疑为侵袭性念珠菌肺炎、侵袭性曲霉菌肺炎、非真菌感染病例253例,使用我们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共同研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检测血液中念珠菌抗原。结果本研究共测定临床血液标本253例,其中诊断为侵袭性肺念珠菌感染的有30例,非真菌感染患者21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0例。胶体金法检测念珠菌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98%。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于侵袭性肺念珠菌肺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具有快速、方便等特点,能够用于临床念珠菌肺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评估准备、个人防护要点,建立时的注意事项及建立后的气道管理工作的经验,可为以后收治烈性传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诊治的12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版哮喘儿童生命健康调查问卷(PAQLQ)]、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中日常生活、社会心理、疾病医学评分,PAQLQ中症状、情感、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哮喘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视频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哮喘患儿的护理干预中,可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其哮喘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分对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为胆红素脑损伤组、胆红素无脑损伤组。同时选择40例产科病房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总胆红素(TBiL)、改良a EEG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改良a EEG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a 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最佳预测值,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比较改良a 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对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胆红素脑损伤组的TBiL、NSE水平均高于胆红素无脑损伤组及健康对照组(P 0. 01),改良a EEG评分均低于胆红素无脑损伤组及健康对照组(P 0. 01)。胆红素无脑损伤组血清TBi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1),但改良a EEG评分、血清NS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改良a EEG评分与BAEP呈负相关(r=-0. 723,P 0. 01)。改良a EEG评分、血清NSE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77、0. 855。改良a EEG评分在最佳临界点对应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 83%、83. 10%,血清NSE水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 30%、78. 60%。结论改良a EEG评分可作为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抗阻力及倾斜训练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给予行抗阻力以及倾斜训练,比较两组患儿主、客观疗效以及再晕厥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主、客观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再晕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抗阻力及倾斜训练,可降低再晕厥率,主、客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价定量荧光PCR(QF-PCR)在染色体畸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探讨QF-PCR、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这3种技术在染色体畸变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多方法联合诊断的优势和必要性。方法采用QF-PCR检测106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产前羊水的染色体畸变,同时使用CNV-seq(102例)及核型分析(4例)检测;统计QF-PCR与后两者之间的阳性符合率。结果在21、18、13、X、Y共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方面,QF-PCR与CNV-seq及核型分析的阳性符合率均为100%。对于所有46条染色体畸变的检测,CNV-seq阳性但QF-PCR无法检出的共21例,其中20例微缺失或微重复均小于5 Mb,核型分析可能均无法检出。结论QF-PCR对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QF-PCR结合CNV-seq,相互补充和印证,快速且覆盖面广,具有部分替代核型分析的潜力;多方法联合诊断对染色体畸变的检出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