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高血压病人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线粒体偶联因子 6 (mitochondrialcouplingfactor 6 ,CF6 )的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 健康成人血浆CF6含量为 2 0 6± 32pg/ml(n =5 0 )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为 2 6 5± 5 8pg/ml(n =5 2 ) ,高血压并发心绞痛患者为 2 93±4 7pg/ml(n =10 )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为 32 4± 5 3pg/ml(n =15 ) ,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32 7± 4 4pg/ml(n =14 ) ,均比健康成人显著升高 (P <0 0 1) ;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和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F6的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高血压并发心绞痛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 ,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CF6含量相近 (P >0 0 5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入院即时、以及梗死后一天、三天、七天时血浆CF6含量持续于高水平 ,但各时间点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CF6含量明显升高 ,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3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在AMI早期CGRP浓度升高达峰值(59.31±24.72pg/ml),第1天开始下降,最低值在第7天,第10天开始回升,28天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对照组(33.32±6.44pg/ml)比较,除第1天无差异外,余各次与对照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考虑AMI患者血浆CGRP水平有自身规律性变化,除缺血损伤早期有代偿性升高外,在AMI整个急性期其血浆CGRP含量是减少的,伴严重心律失常者血浆CGRP水平亦明显降低(P<0.001)。提示CGRP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将成为防治心肌细胞损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3.
74.
传统观点认为心脏是一个终末分化器官,然而随着成体心肌干细胞(CSCs)的发现,这种观点已受到广泛质疑.由于CSCs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特异性心肌分化潜能,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终末期心脏病替代治疗的干细胞类型.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人源CSCs、心外膜源细胞(EPDC)的研究概况,及其应用于心脏再生领域的治疗策略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心肌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当心肌损伤后无法通过自身的增殖、分化进行修复,而是由纤维瘢痕组织代替,因而失去自律收缩的能力。用干细胞修复损伤的心肌细胞是目前理想的策略和方法。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类型、培养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心肌梗死(MI)大鼠死亡率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FNS组,预先FNS1h再予以LAD结扎;③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脑顶核5d后FNS1h,再行LAD结扎;各组又分MI后1、28d两个亚组。另设假手术组(n=8)。LAD结扎1、28d后,连续监测存活大鼠血压,测定BRS,并计算28d累积死亡率。结果①FNS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MI组或小脑顶核毁损组(P〈0.05)。②LAD结扎1d、28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或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BRS均明显降低(P〈0.01);与MI组比较,FNS组大鼠BRS明显增加(P〈0.01);小脑顶核毁损组与MI组B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NS减少MI大鼠死亡率。②FNS可恢复MI大鼠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③FNS减少MI后大鼠死亡率可能与其改善BRS有关。  相似文献   
77.
1976年Friedenstein等报道了骨髓中存在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1991年Caplan等正式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许多研究显示,骨髓以外的其他器官中也广泛存在着结缔组织干细胞,体内所有这类干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取材方便,自身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MSCs被广泛应用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临床方面.目前MSCs已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心肌损伤的移植细胞[1].  相似文献   
78.
脐带Wharton’s jelly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s)是原始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无致肿瘤性,同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在临床前期多种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作用。由于其取材方便,应用无伦理争议,是细胞治疗修复组织损伤的理想选择。文章就WJ-MSCs的性质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细胞移植途径有经冠状动脉(冠脉)内、经静脉、采用电机械标记系统(NOGA)经心内膜下注射、心外膜下心肌内注射及自体移植等多种方式,且安全、可行,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0.
冠脉闭塞>6h的再血管化,只能挽救顿抑冬眠心肌,尚缺乏其它有效疗法来弥补单纯再血管化的不足。胚胎源干细胞、骨骼肌源干细胞、骨髓源干细胞等,在应用中均显现出诸多问题。心肌源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形成克隆的能力,并能产生完全分化的心肌细胞,它的发现与认识,给心脏病细胞学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