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2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但比较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建立AMI后CHF动物模型对研究人类CHF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立此模型多采用结扎前降支法,但此方法死亡率高,制约了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22.
L-精氨酸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100083)张继峰,高连如,李倩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内皮衍化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s,EDRFs)缺乏,是许多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老龄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雄性老龄Wistar大鼠(12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3),对照组常规饲养,实验组加喂依那普利。3个月后,描记体表Ⅰ导联心电图,测量心率和P波时限。在体研究右房有效不应期(ERP)、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心房对刺激的反应。用放免法测量血浆和心房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取心房组织制作切片,测量纤维组织占总区域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P波时限和IACT缩短(P均<0.01)。实验组房颤诱发率较对照组低[30.8%(4/13)vs75%(9/12),P=0.027]。实验组左、右房组织匀浆AngⅡ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实验组大鼠左房和右房纤维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均<0.01)。结论老龄鼠长期应用依那普利后房颤诱发率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依那普利降低了心房纤维化程度,改善了心房传导。  相似文献   
24.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左心室前壁与结扎前降支两种方法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8~10周龄SD健康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冷冻组(50只),结扎组(5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后4周行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取心脏组织行TTC、HE染色并观察其死亡率。结果手术后4周冷冻组大鼠死亡率为32%低于结扎组48%。与假手术组比较,冷冻组、结扎组大鼠心电图显示为心肌梗死,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直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和结扎组大鼠心肌切片、TTC染色可见100%梗死区;梗死区HE染色主要为瘢痕组织,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结论冷冻法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在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方面等同于结扎法,且死亡率明显减低,冷冻左心室前壁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较结扎法更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 MSCs)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APJ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PJ是否可作为鉴定内皮细胞的早期细胞表面标志物。方法剖宫产取脐带后分别用酶消化和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用酶消化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取2×107第2代HUW MSCs用单克隆APJ APC荧光抗体标志后行流式分选,测定HUW MSCs实验前细胞表面表达APJ的水平。实验分3组:诱导组MSCs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10 μg/L和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M199培养基培养;共同培养组MSCs先与HUVECs在Transwell 6孔培养板中,用含10%FBS的M199培养5~7 d后转入25 cm2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培养液为含10%FBS的M199和培养1 d内皮细胞的M199(2∶1)混合培养基;单纯培养组细胞培养基为含10% FBS的M199。培养周期为14 d。分别于第7、10、14天流式检测各组细胞APJ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内皮细胞表面APJ水平作为阳性对照。另外于第7、14天检测3个实验组、内皮细胞组、HUW MSCs组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表达变化情况,比较各实验组之间APJ与CD309变化趋势。结果HUW MSCs流式分选出5×103APJ+ HUW MSCs,表面表达APJ基本呈阴性。诱导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细胞形态均较HUW MSCs有显著改变,诱导组呈圆形、线性、网状,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细胞呈卵圆形、长梭形。另外,诱导组生长最快,增殖能力最强;单纯培养组次之;共同培养组细胞生长缓慢,增殖能力最弱。第7、10、14天,3组细胞CD309表达分别为诱导组18%、26%和88%,共培养组05%、25%和47%,单纯培养组03%、21%和27%。第7、10、14天各组APJ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诱导组05% 、09%和52%,共培养组04%、08%和30%,单纯培养组02%、06%和21%。结论HUW MSCs表面APJ表达基本呈阴性,HUW MSCs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PJ表达逐渐上调,与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内皮细胞鉴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背景:目前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很多,但尚无关于初次培养后废弃物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优化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记为初次培养组。将原代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及组织离心,重新分成组织组、混合组和纯液组进行再次培养。观察4组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获得时间和细胞得率;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免疫表型。结果与结论:初次培养组、再次培养组织组、再次培养混合组、再次培养纯液组获取细胞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00±0.45) d,(7.0±0.3) d,(8.00±0.25) d,(8.00±0.25) d。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的第1代细胞数分别为(4.0±0.5)×105、(9.0±0.55)×105、(15.0±0.2)×105、(7.0±0.33)×105个。倒置显微镜下观察4组细胞为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贴壁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4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增殖活性、表面标记物检测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进行再次培养,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原代细胞。1库: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发作的胸闷、气短于2002年入院,患者缘于2000年2月出现劳力时胸闷、气短,未经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于2002年10月上述症状加重,休息时也有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转院入我科.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曾一度好转,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二维超声心动图可在左室心尖部、前侧壁心内膜面探及多发性突入左室腔内的肌小梁,小梁之间可见深度不同的间隙.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在犬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经皮穿刺心外膜下心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成年雄性家犬,体质量20~30 kg,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立EF<40%为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共14条).随机实验分组:细胞移植组(n=6)及生理盐水注入组(对照组,n=8).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DAPI标记.23G超声引导穿刺针尾部连接电极,穿刺入心外膜下心肌,监测电极显示ST段抬高,即注入细胞悬液1.3×106/ml,改变方向,每一点分别注射0.2 ml,共10点.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新生细胞,并可见发出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光镜下见大量移植的单个核细胞生长,移植细胞间及与宿主细胞间均有闰盘连结.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域肉眼可见大量血管,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每博输出量增加16.7 ml,EF增加14.7%,左室内径缩小6%.而对照组3个月后,梗死区室壁变薄,仅见纤维瘢痕组织,心腔扩大,心功能明显恶化.移植细胞组术中及术后均安全.结论:犬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经心外膜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文章讨论了细胞修复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类型细胞的心脏修复效应。重点介绍了胚胎干细胞(ESCs)及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临床应用障碍,而ESC及iPS源心脏前体细胞,心肌源性干细胞等修复心肌的最新进展。尤其重点描述了来自于人胚外或胚胎中胚层的脐带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如:兼有胚胎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特征,无伦理道德问题,多向分化而无致肿瘤性,多代增殖保持干性特征,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等,使之WJ MSCs将成为心脏再生医学中最具希望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0.
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资料。资料与方法 78例病例均为心内科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男 5 9例 ,年龄 2 6~ 6 7岁 ,女 19例 ,年龄 41~ 6 0岁。造影前临床诊断急性透壁心肌梗死(AMI)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例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例 ;冠心病心绞痛 2 7例 ,其中变异性心绞痛 1例 ;高血压病 16例 ,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6例 ;心律失常 6例 ,其中房室传导阻滞 2例 ,房颤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2例 ;肥厚性心肌病 1例 ;缩窄性心包炎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