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①目的 用依那普利干预治疗大鼠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 ,研究心肌重构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并探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②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 (心衰组 ) 1 2只、依那普利治疗组 (治疗组 ) 1 2只以及对照组 8只。通过结扎鼠的腹主动脉复制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模型。手术后 6周 ,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1 0mg/ (kg·d)灌胃 ,心衰组和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 2周后在测量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后 ,将大鼠处死 ,取出心脏 ,分别称左心室及心脏质量。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酶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③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相比 ,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退 (F =2 .80 ,q =2 .4 9,P <0 .0 5 ) ,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 (F =98.98,q =1 2 .4 3,P <0 .0 1 )。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数较心衰组减少 (F =98.98,q=5 .1 9,P <0 .0 1 ) ,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心衰组减低 (F =1 9.5 6、4 9.34,q =4 .6 1、7.5 6 ,P <0 .0 1 )。 ④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是心室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 ,依那普利通过减轻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心室重构 ,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功能与毛花甙C(西地兰)复律效果的关系。方法:1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毛花甙C复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访记录发作间歇期的心功能,观察复律效果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复律有效组(n=71)与无效组(n=53)之间左心室收缩功能(P<0.001)、舒张功能(P<0.05)分别有显著差异。有效组收缩功能障碍者占61.97%,射血分数在正常下限者(45%~49%)占32.36%,尚有少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心功能正常者;无效组舒张功能障碍者占88.68%,尚有少数收缩功能障碍及心功能正常者。有效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占88.73%,无效组高血压患者占81.13%。结论:毛花甙C的强心作用与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可能分别参与了阵发性房颤伴有与不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复律机制;阵发性房颤伴有收缩功能障碍是毛花甙C复律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囊剥脱胸主动脉内皮术,分别于术后2d、7d、14d、28d处死。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及P21。②手术组中膜VSMC术后2d PCNA表达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而新生内膜在术后7d现并高表达PCNA,14d、28d内膜迅速增厚,其中PCNA表达逐渐下降。P21在术后14d新生内膜中可见少量表达,28d表达增多。③ATRA治疗组术后7d新生内膜中已有P21表达,14d、28d大量表达,而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P〈0.01)。④P21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ATRA可通过诱导P21蛋白表达,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决定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并受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在多个层次上的共同调节。前二者结合可催化细胞周期进程,CKI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控因子,通过抑制Cyclin-CDK复合物的形成及生物活性,作用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延缓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生。VSMC的异常增生、迁移和分化是许多血管增生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高血压(essensial hypertension,EH)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restenosis after angioplasty,RAA)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因此研究CKI表达对VSMC的作用已成为防治AS、RAA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长期单纯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与sFas L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长期单纯高血压病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 1例 (高血压心衰组 ) ,及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 19例 (单纯高血压组 )、健康受试者 2 4例 (对照组 )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Fas及sFas L水平 ,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 ,了解sFas、sFas L水平变化与EF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高血压心衰组血清sFas、sFas L水平较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和P <0 0 5 ) ;(2 )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sFas、sFas L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 ;(3)高血压心衰组sFas、sFas L水平与EF值分别呈负相关 (r=- 0 4 748和r=- 0 70 14、P <0 0 5和P <0 0 1)。结论 由于长期高血压所致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 ,其血清凋亡相关因子sFas与sFas L水平明显升高 ,细胞凋亡在此类心衰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比较中年与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心功能状态,及其与原发病的关系,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②方法检测66例中年及58例老年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并与西地兰复律效果进行了比较,用t及χ2检验处理检测数据。③结果中年PAF病人西地兰复律无效组舒张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2.355~6.636,P<0.05),高血压(HPT)和HPT伴冠心病(CHD)者占84.21%,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0.452,P<0.001);老年有效组收缩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4.499,4.715,P<0.001),CHD伴HPT者占53.89%,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187,P<0.001)。④结论西地兰对原发病为CHD的老年PAF病人的复律效果较好,对原发病为HPT的中年PAF病人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病灶中内膜增生和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1(PE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3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病灶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2周后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损伤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8和PE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IL-8无表达,PECAM-1仅有微量表达;对照组术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28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IL-8和PECAM-1表达量增多;治疗组内膜增生相对于对照组较轻,14和28d时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4.041、3.896,P<0.05),治疗各组IL-8和PECAM-1的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3.368~4.421,P<0.05)。结论 ATRA可通过抑制IL-8和PE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内膜损伤病灶中的内膜增生,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镁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健  董果雄  张社华 《中国微循环》2003,7(4):227-229,F002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人脐静脉分离内皮细胞培养传代 ,至第三代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硫酸镁组。用缺氧再复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镁离子组浓度分别为 (2、4、8、11、16mmol/L)。对照组常规培养 ,硫酸镁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镁离子预处理后缺氧再复氧。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及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缺氧复氧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x缺氧 ±svsx对照 ±s,P<0.01) ,MDA与ET -1含量显著上升 (x缺氧 ±svsx对照 ±s,P<0.01) ,硫酸镁组NO含量较缺氧复氧组明显升高(x硫酸镁±svsx缺氧 ±s,P<0.05) ,MDA和ET -1含量显著降低 (x硫酸镁±svsx缺氧±s,P<0.05) ,且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缺氧再复氧能造成VECs损伤 ,镁离子能保护缺氧再复氧造成的VECs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及促进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变化及增殖的影响。②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ATRA治疗组(n=24)行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术,术前4d开始予ATRA芝麻油混悬液(30mg.kg-1.d-1)灌胃至术后处死;手术组(n=24)行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术,术前4d开始予芝麻油(1mL.kg-1.d-1)灌胃至术后处死;对照组(n=6)除不插入球囊导管外,其他操作同手术组。分别于术后2、7、14、28d取胸主动脉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检测。③结果正常动脉VSMC高表达SM--αactin,处于非增殖状态;损伤后中膜SM--αactin表达迅速下降,2d达最低水平,而增殖旺盛,后趋向正常水平;新生内膜在术后7d出现,处于高度增殖状态,SM--αactin含量少,术后14、28d的SM--αactin表达明显增多,而增殖下降。ATRA治疗能明显抑制中膜SM--αactin的下调,诱导内膜和中膜SM--αactin表达,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明显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缩窄。SM--αactin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④结论维持并诱导VSMC于较高的分化状态,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是ATRA抑制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后新生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