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均为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或者复发且不能耐受环磷酰胺治疗的狼疮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者,采用中等量激素联合MMF(1.0~1.5g/d)治疗;选择同期条件基本相同行激素加CTX冲击治疗的1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占58.4%(7/12),部分缓解占33.3%(4/12),无效占8.3%(1/12),总有效率91.7%,无肝肾毒性,无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对照组:完全缓解占25%(3/12),部分缓解占50%(6/12),无效占25%(3/12),总有效率75%,有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等量激素联合MMF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病人易耐受.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标准治疗组(A组,33例):给予标准剂量的强的松;②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B组,45例):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3~0.6mL.d-1,每日1次,腹壁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随访4周后进行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B组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升高,血脂降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B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B组4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斑。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时的对症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状态和肾脏微循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总结2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者HD-HP治疗的疗效,观察HD-HP治疗前后RA、ATⅡ、PTH的变化.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0.48%,血压下降主要发生在HD-HP治疗结束后3~7d;入组患者RA、ATⅡ水平较正常值并无明显升高,与非顽固高血压尿毒症患者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PTH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治疗后血压升高滞后于PTH升高.结论HD-HP治疗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门诊与住院T2DM患者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全国8个地区209家医院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效果不佳且采用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的T2DM患者18995例,分为门诊组(n=8361)和住院组(n=10634)。进一步根据不同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亚组,收集患者在基线、治疗6个月后的OADs和胰岛素种类和剂量使用情况等、血糖变化、发生低血糖、体重的相关资料。结果 7329例门诊患者与9012例住院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门诊组与住院组HbA_1c分别下降(1.88±1.85)%和(2.37±2.20)%。住院组HbA_1c达标率优于门诊组(42.68%vs 38.5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组HbA_1c下降幅度大于门诊组,体重增加少于门诊组(β=0.092、0.2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组HbA_1c达标率优于门诊组(β=0.131,P0.01);两组严重或一般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FPG下降幅度及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组总胰岛素剂量调整量和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量少于门诊组(P0.01)。结论 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住院时接受基础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优于门诊治疗,体重增加和胰岛素使用剂量也少于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45.
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院试用爱西特联用大黄制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伍秋霞  徐璧云  钟容秋 《广西医学》2002,24(12):2148-2149
老年肾病综合征在临床并非少见 ,近年来发病率似乎有所升高 ,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在临床上首先应鉴别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或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以便在治疗上有所区别。本文主要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我院 1 991~ 2 0 0 0年的住院病人5 4例 ,其中男 49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67.2 8岁。病程 0 .5个月~ 5年 ,平均 1 3.3个月。全部患者符合 1 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1) 而排除了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 :除有三高一低的主…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科素亚对肾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设立科素亚治疗组 30例、开搏通对照组 30例,对比两组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压、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观察其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减少、降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科素亚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减少尿蛋白的疗效更显著(P< 0. 01);而且科素亚组治疗后比治疗前血尿酸有显著下降(P<0.05),未发现副作用。结论:科素亚与开搏通均有显著降压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前者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而且有显著的降血尿酸作用,耐受性好,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质量及并发症情况,为改进腹膜透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158家医院2014~2016年腹膜透析开展情况,统计开展腹膜透析医院数量,分析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行腹膜透析患者人数、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飘管、堵管情况及血压、血红蛋白、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PTH)达标情况。结果调查的158家医院中仅有30家医院开展腹膜透析技术,而2014~2016年腹透患者≥25例的中心分别为11家、11家和12家。2014~2016年腹透转血透的比率分别为3.6%、4.8%和5.4%(P0.05);死亡率分别为7.5%、4.5%和4.0%(P0.05);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2014~2016年腹透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42.5%、61.0%和72.1%(P0.05),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45.7%、46.7%和45.8%(P0.05),钙磷代谢达标率分别为60.9%、73.8%和60.9%(P0.05),PTH达标率分别为45.3%、49.5%和46.9%(P0.05)。结论广西腹膜透析技术仅在小部分医院开展,普及范围较小,近3年来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血压、钙磷代谢等腹膜透析质量控制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各种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肾病(ischemic renal disease,IRD)的关系,以便有效地预防及早期干预,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IRD患者,收集其生活习惯、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病因、临床表现、合并症。结果IRD的发生和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IR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等,有效地预防及早期干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肥胖、吸烟等因素,是降低IDR和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血浆置换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对人的口服致死量为0.1~0.2mg/kg,且有二次中毒的危险,事件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病死率高(19.7%),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临床除了常规对症治疗外,对于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常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其中血液灌流最为常用,但对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压低、生命征不稳的重症患者,治疗较为棘手。我们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观察血浆置换前后患者血中毒鼠强含量的变化,并与血液灌流作对比,以探讨血浆置换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