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m,平均(1.25±0.70)cm。切除率96.3%(26/27),1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74(30~120)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6例,间质瘤1例。2例术中穿孔伴气胸,金属夹夹闭创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未行开胸手术修补。中位随访时间12(3~2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0cm、腔内生长为主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ESE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净胆总管结石后需要行胆管引流时,利用胰管支架取代常规胆管支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RCP后予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BD)治疗的3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管引流支架的种类分为胰管支架组(5 Fr,n=36),胆管支架组(7 Fr,n=27;8.5 Fr,n=313;10 Fr, n=2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支架脱落、支架取出等情况,并观察术后急性胰腺炎、胆系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胰管支架组支架脱落率为86.11%(31/36),胆管支架组为19.17%(69/360),其中7 Fr支架为37.04%(10/27),8.5 Fr支架为17.57%(55/313),10 Fr支架为20.00%(4/20),使用不同直径的支架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胰管支架组支架脱落率显著高于胆管支架组(P <0.001)。ERCP后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共发生28例(7.07%,28/396),其中胰管支架组2例(5.56%,2/36),胆管支架组26例(7.22%,26/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 结论 应用5 Fr胰管塑料支架取代常规的胆管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可提高支架的自行脱落率,无需再次ERCP取出支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68例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注射治疗后66例出血停止,止血率98.5%,曲张静脉消失率57.6%,减轻率37.9%,再出血率为6.1%。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患者入住日间病房后行结肠镜肠道准备的可行性。方法:对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日间病房住院行结肠镜诊疗的35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除8例因第一次肠道准备失败未能完成结肠镜诊疗,分析其余344例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肠道准备相关资料、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和患者主观感受。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肠道准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消化内镜日间手术病房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发生率为18.0%(62/344)。结肠镜诊疗时间在上午(P=0.005,OR=2.505,95%CI:1.312~4.781)和末次排便性状为黄色有残渣(P=0.045,OR=0.475,95%CI:0.230~0.982)是肠道准备不合格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耐受度88.1%(303/344),满意度77.9%(268/344),54.9%(189/344)愿意在必要时再次入住日间病房。结论:消化内镜日间病房患者入院后行结肠镜肠道准备可行但尚未达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5.
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支架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患者22例,梗阻部位分别为直肠14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2例.结果22例大肠癌性梗阻中,20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为90.9%,术后1~2 d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其中14例为姑息治疗,6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7~10 d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伴盆腔广泛转移者治疗失败,1例乙状结肠癌广泛转移者术中穿孔而急诊行Hartmann术.1例术后6周支架远端移位,导致梗阻复发,置入第2根支架后缓解.1例术后1个月粪块堵塞支架,以探条及网篮疏通后缓解.结论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经超声内镜和CT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全麻下行STER治疗:(1)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确定位;(2)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3)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4)缝合黏膜切口。结果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26例中,食管14例,贲门7例,胃5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者11例,深层者15例,其中2例胃SMTs与浆膜层粘连,密不可分。STER成功切除所有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直径1.0~3.2cm(平均1.9cm)。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25~145min,平均68.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用金属夹4—6枚,平均5枚。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17例,间质瘤7例,血管球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切缘均为阴性。发生皮下气肿2例,左侧气胸伴皮下气肿1例,气腹2例,均予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一例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无一例发生黏膜下隧道内积血积液和继发感染。随访3~9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并可避免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内镜经胃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trans-gastr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ETG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完成的84例ETGC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完成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84例中单发结石19例(22.6%)、多发结石53例(63.1%)、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2例(14.3%)。其中82例(97.6%)成功行ETGC治疗(包括12例合并胆囊息肉者),中位手术时间88 min。10例(12.2%,10/8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6例经保守治疗腹痛缓解;其余4例表现为血腹2例、胆瘘1例、胆总管结石伴阻塞性黄疸1例,均经相应干预后病情缓解。术后随访截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5例,随访率93.9%(77/82),2例(2.6%,2/77)发现结石残留,4例(5.2%,4/77)明确结石复发,2例(2.6%,2/77)胆囊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结论 ETGC治疗胆囊结石有效而安全,能够保留胆囊功能,并且微创。但如何做到真正取净结石,避免残留和复发,仍需进一步探索,同时其远期疗效也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9.
结肠镜检查目前广泛应用于下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不仅能直接观察结,直肠病变,还能活检病变进行病理学诊断,开展各种内镜下的微创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和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的普及,大部分结、直肠病变都能及早发现。近年来开发的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系统被认为能提高消化道黏膜表面结构的观察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镜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0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并对其中GCP合并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GCP内镜下表现以黏膜下隆起型为主(18/40, 45%),术前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型的G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诊断为GCP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0%,内镜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5例(12.5%)GCP患者合并有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型(Ⅱa+Ⅱc型),接受内镜下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GCP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GCP患者常合并早期胃癌,老年男性、既往远端胃切除史、病灶位于贲门、内镜表现为Ⅱa+Ⅱc型可能是GCP合并早期胃癌的高危因素;无论是否合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