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毒感染和环境因素均可以导致肝癌。目前关于HCC的研究已有许多,但是其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了包括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Dickkopf(DKK)家族是Wnt信号通路的关键抑制剂,可以调节HCC的发生发展。此外,DKK在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对肿瘤也具有诊断和预后价值。本文对DKK家族成员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建立基于汉滩病毒(HTNV)84FLi株L片段的RNA聚合酶Ⅰ微基因组拯救体系.方法 将含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编码区的cDNA插入含有HTNV 84FLi株L片段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质粒内的两个非编码区之间,将此eDNA嵌合体(polⅠ表达盒)克隆人人polⅠ肩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分别获得正义和反义方向的RNA polⅠ转录报告质粒.用报告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等量293T和HTNV感染的Vero混合培养细胞,在HTNV的L蛋白和核衣壳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后48 h收获细胞,检测CAT活性.用上清液感染293T细胞,了解CAT活性的传代能力.结果 构建了正义和反义方向的HTNV 84FLi株L片段微基因组RNA聚合酶Ⅰ报告质粒pLvRNA-CAT和pLcRNA-CAT,用此质粒转染细胞后能检测到CAT的表达,且CAT活性能在拯救病毒微基因组中传代.结论 应用RNA聚合酶Ⅰ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成功拯救了HTNV 84FLi株微基冈组.  相似文献   
64.
住院患者调换床位的原因分析及新操作规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调换床位(以下简称调床)产生的原因;检验新制定的调床操作规程的有效性.方法 将调床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操作规程,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方式,比较两组调床相关错误的发生率及患者对调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调床主要因同病房患者病情加重,生活习惯不同,床位费用高,院方要求调床等原因引起;调床操作规程的实施在调床相关错误的发生率及患者对调床服务的满意度两方面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 住院患者调床是不可避免,应将其列入常规工作,制定标准;新制定的调床标准操作规程对防止护理差错,提高患者对调床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根据定量 PCR检测结果 ,了解血清不同基因型 HCV- RNA的含量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和逆转录巢式定性 PCR同时检测 16 6例丙肝患者的血清 HCV- RNA,再进行酶切分型 .计算各型 HCV- RNA平均含量 .结果 定量 PCR阳性血清 (131例 ) HCV- RNA含量在 1× 10 4 .0 4~ 1×10 8.1 1拷贝· m L- 1 .HCV- 型 (10 6例 )、HCV- 型 (18例 )和 / 混合型 (3例 ) RNA平均滴度分别为 1× 10 6 .88± 2 .0 1拷贝· m L- 1 ,1× 10 5.79± 1 .82 拷贝· m L- 1 和 10 5.50± 1 .6 2 拷贝· m L- 1 .结论 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HCV- 型病毒含量显著高于 HCV- 型 .  相似文献   
66.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患者体内HBV-DNA聚合酶基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接受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P基因的变异特点及规律,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50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13例服药48周时HBV-DNA检测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提取HBV—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HBV-P基因的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情况,同时用基因芯片方法进行验证。②用逆向追踪方法对上述13例HBV-DNA阳性患者服药前和服药36周时血清标本中扩增的HBV-P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HBV-DNA定量的检测。同时对50例患者服药前、服药12、24、36和48周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观察对比发生YMDD变异者及非变异者、ALT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拉米夫定治疗48周结束时,13例HB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5例外周血中HBV-P基因发生YMDD变异,其中2例为YVDD变异,伴L528M变异;3例为YIDD变异。②所有YMDD变异均发生于用药36周以后,变异率为10%,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完全符合。③除了YMDD外,还发现了若干其他的变异位点,如1例伴有N482E、N487K、V521L、T532S和S561T突变;1例伴有T466N、N469I、Y472N、G475R、D479N和DM82N突变;1例伴发Q473K突变;3例伴发M477L突变。④13例HBV—DNA阳性的患者中共有8例在服药48周时HBV-DNA定量较服药前增高,其中5例为YMDD变异者。5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有5例48周时的ALT水平高于服药前,其中4例发生了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可以诱导HBV-P基因的YMDD变异,变异者较非变异者临床疗效差,发生P基因区的YMDD变异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MAP30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AP30 (momordicaanti HIV proteinof30ku)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 .方法 :以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2 .15 )为靶细胞 ,与MAP30共同温育 10d ,观察对细胞的毒性 ;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 ,HBVDNA和细胞内HBVDNA .结果 :MAP30能显著减少HepG2 .2 .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 ,HBVDNA的分泌 ,在第 8日时 ,对HBsAg抑制率为 5 0 .4 9% ,HBVDNA定量 <1× 10 7拷贝·mL-1;Southern印迹法显示MAP30能抑制HBV复制中间体及共价环状闭合DNA .MAP30未发现对细胞有毒性作用 .结论 :MAP30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为新的抗病毒植物蛋白 ,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以学会为平台、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观摩实践、科技服务、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学术活动等兴趣小组活动,并通过互联网扩大活动效果,通过长期扶持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培养创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等凝血指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确诊的272例HFRS患者。依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轻型(58例)、中型(79例)、重型(75例)和危重型组(6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急性期PLT、PT、APTT、TT、Fib、DD、FDP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分组患者上述凝血指标表达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LT与PT、APTT、TT、Fib、FDP、DD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效力。结果除轻、中型组患者外,PT在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PTT、TT及Fib在HFRS患者急性期各型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PT、APTT、TT呈显著负相关(r=-0.350、r=-0.674、r=-0.717,P<0.05),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578,P<0.001);PT与Fib是预测HFRS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PT和Fib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单一参数检测(P<0.001)。结论PLT、PT、APTT、TT和Fib的异常表达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PT与Fib是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0.
血管内皮细胞抗汉坦病毒的固有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多布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 DOBV)和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的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SN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 NYV)、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 BAYV)、安第斯病毒(Andes virus, ANDV)以及与人类关系尚不清楚的一组病毒, 如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图拉病毒(Tula virus, TULV)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