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3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复合麻醉剂关节内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30例需行TKA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关节内麻醉剂注射组和非注射组,采用双盲对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剂使用、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对局部的复合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情况和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关节内注射组优于非注射组.在对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上,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复合麻醉剂的关节内注射有助于减轻TKA手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局部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的安全性和止血效果. 方法将80例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于术中关节囊内局部喷撤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PH)进行止血,对照组不喷撒MPH.记录术中引流量,常规放置引流,计算显性失血量,并按Gross推荐的公式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显性和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量、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屈曲至90°时间、主动活动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关节腔内局部使用MPH后,试验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的丢失,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主动活动达90°的时间以及术后15 d内主动活动度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在深静脉血栓及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比较上,试验组有2例切口愈合不良和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有2例切口愈合不良和7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局部使用MPH止血有助于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有助于早期康复训练,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3.
痔病术后肛缘水肿应用消肿化瘀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痔病术后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缘水肿,可给患者带来疼痛、大便不畅、创口愈合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消肿化瘀汤进行治疗21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α1, Cbfα1)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pCMV-Osf2瞬时转染至体外矿化诱导的HDPSCs中,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Cbfα1蛋白的表达变化.将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与pCMV-Osf2分别共转染至细胞中,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诱导后的HDPSCs中少量表达Cbfα1,在瞬时转染Cbfα1后,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并且在转染4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bfα1可明显增强6 个不同长度的DMP1基因启动子片段重组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以pGL3-P-505~+86启动子活性增强最为明显(P<0.05).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DMP1基因启动子-505~+86 bp区存在Cbfα1的结合位点.结论: Cbfα1可上调人DMP1基因转录活性,是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DMP1基因启动子序列-199~-185 bp区可能是Cbfα1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15.
门诊流程再造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介绍了门诊流程再造中对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优化门诊护理服务项目、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等做法,认为流程再造可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转变护理管理人员观念,促进护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的疗效,避免二次手术。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7年间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治疗的原因。结果定位错误、多间隙遗漏、原位处理不当、瘢痕增生压迫、血肿压迫等主客观多因素是造成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详尽的检查,尤其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准确定位、有限椎板切除,术后充分引流是保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价运动干预后糖尿病人群血糖和相关指标的控制效果.方法 在项目执行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为社区糖尿病人群进行免费的血糖、血压、体重监测、尿常规检测和相关体格检查,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运动指导,对控制饮食和运动干预无效者提供用药指导.结果 经过1 a干预,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30 min的人数,由干预前的76.33%增加到90.75%(χ2=47.17,P=0.000);平均每次活动时间,由63 min减少至51 min(F=11.52,P=0.000);适当运动的人群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由(9.09±2.47)和(13.25±4.64)mmol]L下降到(7.67±2.33)和(11.32±4.16)mmol/L(均P=0.000);尿蛋白阳性检出率由19.38%下降到10.14%.结论 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对糖尿病患者提供运动指导,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 P<0.01;女性:r=0.29, 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 P<0.0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 β=0.16,P<0.05;女性: 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 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9.
张晶  李晓华 《中外医疗》2009,28(14):27-27
超高热(极高热或过高热)是指体温在41.1℃以上。超高热在临床上虽非常见,但亦非罕见。也属内、儿科急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死亡。现将临床有关文献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移植血管保护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6例冠心病患者采取注意室内的温度、湿度,合理运用抗血管痉挛药物,避免血管桥游离时损伤,合理运用血管保存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持手术野清晰以利血管吻合。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搭桥3.8根,1例术后13h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余15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2年,患者均健在,无不适主诉。结论手术中细心保护移植血管是术后吻合冠状动脉通畅成功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