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背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是多发性硬化症的经典动物模型,目前国内的模型多呈现单向病程.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诱导具有免疫易感性的SJL/J小鼠,有可能建立与多发性硬化不仅临床表现及病理反应接近,而且病程相似的复发缓解型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动物实验模型.目的建立与多发性硬化不仅临床表现、病理接近,而且病程相似的较为理想的复发缓解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设计完全随机设计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信息中心和神经病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2/06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病理研究室进行.选用8~12周龄雌性SJL/J小鼠60只,随机分为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组各30只.干预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免疫雌性SJL/J小鼠,制作复发缓解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观察其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应用苏木精-伊红,Luxol固蓝髓鞘染色等方法观察模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种髓鞘蛋白脂质蛋白肽段免疫的小鼠出现缓解-复发的特点以及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②病理学及体质量和神经功能变化评分.结果全部60只小鼠均纳入分析.①两种髓鞘蛋白脂质蛋白肽段免疫的小鼠发病均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小鼠发病时脑和脊髓组织显示明显的血管鞘形成、卫星现象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脱髓鞘改变.②体质量变化免疫前两组小鼠体质量为(17.84±2.59),(17.88±0.52)g.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组发病早,恢复快,免疫后小鼠体质量增加减缓,60 d内体质量增长到(23.52±2.37)g.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组发病晚,恢复相对较慢,免疫后小鼠体质量较免疫前略有下降,60 d时体质量为(16.70±0.46)g.③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最高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3.86±1.10,3 71±1.05,t=0.49,P=0.628).结论①髓鞘蛋白脂质蛋白的两种不同抗原肽段,均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②两种模型虽然同样具有缓解-复发的特点,发作严重程度也无明显差别,但也有其不同点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78~191组发病早,恢复快,而且体质量变化明显,而髓鞘蛋白脂质蛋白139~151组发病晚,恢复相对较慢,发病期及恢复期体质量变化幅度较小,提示这可能与两种多肽的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2.
清开灵有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清开灵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可能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蛋白脂质蛋白1 39- 1 51 ( PLP1 39- 1 51 )免疫 SJL/ J小鼠诱发慢性复发 -缓解性 EAE模型 ,研究清开灵对 PLP1 39- 1 51 诱导的小鼠淋巴结细胞增殖反应及 γ-干扰素 ( IFN-γ)分泌的作用 ,并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清开灵治疗 EAE的有效性。结果 清开灵可抑制 PLP1 39- 1 51 诱导的淋巴结细胞增殖反应及 IFN-γ的分泌 ( P <0 .0 0 1 ) ,有效改善 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 P <0 .0 1 ) ,使发病时间延迟 ( P <0 .0 1 )。EAE小鼠发病数和死亡数较对照组减少 ,但其差异并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清开灵可有效治疗 EAE,为清开灵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3.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c-fos的组化研究和图象分析宋春杰齐建国章为(华西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本实验应用NADPH-d组化法和c-fos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的分布以及...  相似文献   
44.
参芪脑保治疗大鼠局灶性脑梗死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参芪脑保3个不同剂量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成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芪脑保大、中、小3个剂量组,分别于光照后3、24、48、72、96h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鼠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于第5天处死,用TTC及HE染色观察梗死灶大小及病理改变。结果:参芪脑保治疗组体重恢复较对照组快,大、中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大剂量组的梗死灶体积小于小剂量组(P<0.05),参芪脑保治疗组大鼠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比对照组轻。结论:中药参芪脑保对光化学诱导的局灶缺血性脑梗死有治疗作用,用药量与治疗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脑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病理改变。方法 对2例VZV脑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 患者为急性起病,表现为脑卒中样发作。从病毒感染到脑梗死的发生间隔时间分别为5d和6个月,头颅MRI表现为半卵圆、双侧基底节区的多发性长T1、长T2信号,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无增强效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发现在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存在多处狭窄段。病理学检查发现,在脑组织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呈血管鞘样,脑内血管存在多处明显的纤维素样坏死。该病预后良好。结论 VZV引起的脑动脉炎存在病毒前驱感染病史,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脑电图(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三种方法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组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55例,分别对其进行了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检查评估,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预测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7.3%、78.2%和74.5%,P<0.05.结论 EEG反应性是判断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较为理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讨论半量甘露醇与全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过程中对神经功能缺损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125 ml(半量)甘露醇,对照组用250ml(全量)甘露醇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结果:第1周治疗组血肿体积差较对照组血肿体积差大,第2周两组血肿体积差无较大差别,两组水肿带面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半量甘露醇比全量甘露醇治疗作用大,肾损害发生率低.建议脑出血治疗过程中,根据颅内压情况使用半量甘露醇.  相似文献   
48.
脑炎后癫痫发作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影响脑炎后癫痫(PEE)发作及难治性PEE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的2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PEE及难治性癫痫为评价指标.分析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首次发作出现的时间、间隙期脑电图、神经影像资料、早期激素治疗等.结果 2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26.3(15~57)岁,103例患者出现PEE(43.46%),其中67例为部分性发作.PEE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OR=3.72,95% CI 2.70 ~ 5.25,P=0.018)、意识障碍(OR=5.37,95% CI 2.43 ~ 13.03,P=0.012)、皮质受损(OR=11.42,95% CI 5.94 ~ 31.27,P=0.000)、间隙期脑电图癫痫样放电(0R=18.04,95%CI 7.30~48.38,P=0.000)和急性期抽搐发作(OR=32.68,95% CI 9.62~97.59,P=0.000)等.难治性癫痫61例,发生的相关因素:部分性发作(OR =4.09,95% CI 2.14~9.10,P=0.021)、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OR=4.48,95% CI l.89 ~8.07,P=0.017)、间隙期脑电图多灶性棘慢波(0R=5.53,95% CI 2.91 ~ 10.07,P=0.006)、皮质受损(OR=2.33,95% CI l.37~7.72,P=0.028)和急性期难以控制的发作(OR =6.17,95% CI 3.52 ~ 11.34,P=0.001).而早期激素治疗(OR =2.19,95%CI l.11~4.87,P=0.037)和首次发作出现的时间延迟(OR=4.40,95% CI 3.19~11.62,P=0.014)可以减少难治性癫痫的出现风险.结论 PEE是脑炎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难治性癫痫尤为多见,有多重因素与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PLP)139-151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方法 应用PLP139-151抗原加完全福(氏)佐剂免疫SWXJ小鼠。结果 免疫14-20d后小鼠即发病,发病率为80%,而且多数呈缓解-复发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小鼠脑和脊髓内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以PLP139-151为抗原免疫SWXJ小鼠诱发EAE,具有模型稳定、发病率高和缓解-复发的特点,是研究多发性硬化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0.
张廉  丁海霞  丁新生  宋春杰 《江苏医药》2006,32(5):453-455,i000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损伤对多发性硬化(MS)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S模型对照组和MS模型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进行神经丝蛋白(NF)免疫组化分析及髓鞘组化染色分析;每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模型治疗组的轴索损伤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接近;髓鞘损伤结果与轴索相似,两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离子通道阻断剂对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钙内流、防止钙超载、抑制有关酶的毒性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