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评价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以磁共振为对照,应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MSCT成像技术和屏气法MRI电影技术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MSCT在冠心病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20例,均自愿参加。全部病例均行心脏MSCT和MRI检查。结果MSCT和MRI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相关性高,r值=0.72~0.92。MSCT所测EDV、ESV、SV和MM值较MRI偏大,MSCT所测EF值较MRI偏小。结论本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磁共振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一次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42.
后处理技术如多元成像方法、单能级重建、有效原子序数成像及虚拟平扫等使能谱CT在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化、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成分分析及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能谱CT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栾宁  刘丹  刘畅  王新杨  侯阳  张晓妍 《天津医药》2021,49(8):812-817
目的 探讨沉默潜在转化生长因子 β 结合蛋白 2(LTBP2)基因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 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72 h后采尾静脉血测血糖,将血糖> 16.7 mmol/L 的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糖尿病(DM)组、si-LTBP2组(大鼠海马 给予腺病毒包装的针对LTBP2的siRNA 10 μL)、sc-LTBP2组(大鼠海马给予LTBP2对照序列10 μL),每组15只。另 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12周后,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 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海马LTBP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LTBP2、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蛋 白相对表达量;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si-LTBP2组和sc-LTBP2组LTBP2、 TLR4、NF-κB表达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均P<0.05)。与DM组相比, si-LTBP2 组 LTBP2、TLR4、NF-κB 表达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升(均 P< 0.05)。结论 沉默海马LTBP2的表达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 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4.
影像组学指自影像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学特征,通过筛选特征建立模型,实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及预测预后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CT影像组学为鉴别良恶性肺结节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就影像组学概念、CT成像方法及其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394例,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3例同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中,左冠状动脉较右冠状动脉受累更常见。在冠状动脉瘤的病例中,绝大部分为多发性病变,左主干及左前降支是最易出现动脉瘤的部位。两种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是一致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但是对远段病变和狭窄性病变的显示效果不如多层螺旋CT。二者应相互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6.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心电门控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 方法 2003-10~2004-12对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3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前后时间不超过2周,逐支逐段进行分析,以图像质量分为可评估冠脉和不可评估冠脉,以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为阳性,各分支归入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RCA)。 结果 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83例患者332支冠脉血管(LM、LAD、LCX和RCA)中不可评估的为28支(8.4%),在可评估304支冠脉中,CAG有阳性病变59支,MSCTA准确检出48支;无  相似文献   
47.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围绕在心肌与冠状动脉周围的一种特殊内脏脂肪组织,可产生内源性促炎因子,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CT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密度可能为早期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分层提供影像学依据.该文主要就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密度的方法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 MR自由呼吸三维导航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完成MR检查的27例中有19例进行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初步估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0例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27例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84.5%),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现24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82.29%,准确度为77.19%,阳性预测值为70.83%,阴性预测值为87.88%.结论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能够无创性地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及近、中段狭窄.冠状动脉MRA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ML)方法探讨定量、定性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特异性狭窄血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测量的255例病人共328支血管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FFR≤0.80作为提示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指标,依据FFR值将纳入血管分为非缺血组(FFR>0.80)和缺血组(FFR≤0.80)。测量所有纳入斑块的CCTA参数,包括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LogitBoost算法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通过信息增益排序方法自动选择特征。分类准确度、敏感度以及f1值(分类准确度与敏感度的调和平均值)用以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对造成缺血特异性狭窄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十折分层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 结果 应用ML方法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FFRCT、ΔFFRCT是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最重要的2个特征,其次是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包括脂质斑块体积、斑块弯曲、斑块不规则、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纤维斑块体积和管腔体积。在排序前10的特征中有9个是CCTA相关参数,只有1个临床参数。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分类准确度为0.940,敏感度为0.940,f1值为0.940;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为0.921±0.047。 结论 ML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引起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特异性狭窄病变的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