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SCT的250例患者发生HC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患者发生了HC,移植后180天的累积发生率为(28.80±0.29)%,其中轻度HC(Ⅰ-Ⅱ度)51例(70.83%),重度HC(Ⅲ~Ⅳ度)21例(29.17%);全部为迟发性(LOHC);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33(14—170)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5.0±4.9(3~185)]d。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小于25岁、预处理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疾病高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Ⅳ度、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的血缘关系供者移植为HC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Ⅱ-Ⅳ度GVHD[相对危险度(RR)=2.75;95%可信区间(CI)=1.63—4.66;P〈0.01]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RR=2.60;95%CI 1.52—5.20;P〈0.01)移植为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C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RR=0.67,95% CI0.33—1.36)。结论HC是异基因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GVHD和非血缘关系或HLA不相合供者移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儿童供者移植物组分对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者骨髓(bone marrow, BM)和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PB)混合移植物组分对80例接受Haplo-HSCT的血液病患者预后的影响。80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platelet, PLT)的植入率分别为100%和96.4%,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 d(范围为10~28 d)和18 d(范围为9~180 d)。所有患者随访3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为66.7%,无白血病生存(leukemia-free survival, LFS)率为60.7%,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 TRM)率为17.7%,复发率为21.9%。多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关系为同胞(P=0.02)和输注高剂量CD34~+细胞(P=0.014)能促进PLT植入,PLT植入(P0.001)和输注低剂量的CD14~+细胞(P=0.022)与LFS相关,PLT植入和发生慢性GVHD与OS(P0.001,P=0.03)和TRM(P0.001,P=0.004)相关。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单倍型相合儿童供者来源的BM和PB混合移植物进行移植时,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与促进PLT植入密切相关,而PLT快速植入与良好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8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胃肠道出血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胃肠道(GI)出血的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观察并分析15例白血病患者在alloHSCT后发生的急性(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亚急性(需要连续2d以上每日输注≥1U红细胞)胃肠道失血。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17次重症GI出血事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1周内)、中期(1~2个月)、晚期(4~7个月)。早期出血均有呕血和便血,中、晚期出血以便血为多见。出血发生时,绝大多数患者血小板<50×109/L。出血原因:预处理不良反应2例次;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伴有(或疑诊)肠道巨细胞病毒(CMV)和真菌感染因素11例12例次;CMV肠炎1例次;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次;不明原因1例次。经过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和新鲜血浆以及H2受体阻滞剂和奥美拉唑等支持治疗,由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所致的出血同时予以免疫抑制剂和(或)抗病毒药等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最终8例9例次出血得以控制,8例患者持续出血直至死亡,主要死因为难治的急性GVHD和(或)相关合并症。结论alloHSCT后重症GI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预处理不良反应和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前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后者治疗难度较大,具有高度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4.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冈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高龄或同时存在不能耐受常规预处理方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采用一种低强度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12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MDSRAEB)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10例为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2例为1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低剂量白消安2mg·kg-1·d-1,共3d,阿糖胞苷2g/m2,1~2次,环磷酰胺1.0g·m-2·d-1,共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1·d-1,共4d。11例患者采用经GCSF动员的供者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采用单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输注有核细胞数平均为7.19×108/kg,CD34+细胞数平均为2.53×106/k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联合方案。采用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TR)分析方法鉴定供者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未发生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的中位时间15(11~17)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5(10~23)d。移植后1个月鉴定植活情况,11例患者均全部转为供者型,1例患者为供、受者嵌合状态。出现aGVHD5例(41.6%),其中Ⅰ度2例,Ⅱ度2例,Ⅲ度1例,aGVHD发生率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多种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对157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患者的性别、年龄、移植方式、HLA相合/HLA不合、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Ⅰ-Ⅳ度GVHD发生、CMV感染及血型不合的类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次要血型不合、输注的有核细胞数、年龄和非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为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4个主要因素。结论:次要血型不合及输注细胞数多的患者红系恢复较快,而年龄大和非血缘骨髓移植的患者红系恢复慢。  相似文献   
87.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房为教学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自我科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入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对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效果和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6月~1999年4月,我们对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6~68岁,平均437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匕例,初中20例,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构建护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管理培训方案,为提高临床护士对淋巴水肿早期识别和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行为目标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护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管理培训方案初稿。2022年6月—9月对7个省份的25名肿瘤科医疗专家、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淋巴水肿治疗师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护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管理培训方案终稿。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6%(24/2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4和0.933;第2轮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Kendall’s W分别为0.444、0.455(均P<0.05)。最终确定护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管理培训方案,培训目标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16个;培训内容包括一级条目5个、二级条目10个、三级条目26个。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护士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管理培训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临床护士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培训的需求,增进淋巴水肿管理科学、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89.
膀胱冲洗与非冲洗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目的 为了观察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行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种护理方法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及致病菌情况。方法 收集我科近3年的因脑外伤而入院需留置尿管患者284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封闭式膀胱冲洗和非膀胱冲洗方法。结果 冲洗组的感染率为20.3%,非冲洗组的感染率19.2%,两组在主要致病菌构成方面有所不同。结论 长期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种方法感染率无区别,因而在非特殊情况下可不行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90.
新生儿核黄疸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细胞中毒变性而引起的,是新生儿重要且凶险的疾病之一[1],预后严重,病死率高[2]。我科通过换血后有计划、有重点的针对心功能、低血糖、低血钙、高血钾、胆红素反跳及感染的监护,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怔了治疗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黄疸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加深,呈桔黄色,甚至土黄色;其临床表现开始为嗜睡、拥抱反射弱、肌张力减退继而增强,吸吮无力、呕吐、病程进展很快,拒吃、伸舌、拥抱反射消失,出现脑性尖叫及阵发性强直痉挛,角弓反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