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 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 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 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 在82例患者中, 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 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 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 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 ≥10 d, P=0.012)和激素启用距离抗病毒药物的时间(<10 d vs. ≥10 d, P=0.027)是影响LOSP患者60 d生存情况的因素。根据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患者分为4组: A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B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C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和D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 其60 d生存率分别为91.7%、56.8%、50.0%和21.4%。结论: 在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患者中, 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相关, 早期加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其后晚加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生存率最高, 提示对于病因不明确的LOSP患者需高度怀疑病毒感染继发过度免疫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ganciclovir,DHPG)胶囊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5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HSCT的30例移植后CMV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CMV感染预防采用更昔洛韦1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移植前第9天至移植前第2天,连续8 d.移植后应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定期进行病毒DNA检测,CMV-DNA定量>6.0×102拷贝/mL或<1×105拷贝/mL的患者应用更昔洛韦胶囊1 g每日3次治疗.结果 HSCT后发生CMV血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2 d,诊断时CMV-DNA中位数4.626×103拷贝/mL.更昔洛韦胶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14 d转阴率66.67%,转阴中位时间10 d.4例(13.3%)出现不良事件,程度为轻至中度,表现为血细胞计数减少3例,转氨酶升高1例.结论 更昔洛韦胶囊用于治疗HSCT后CMV血症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初步探索在各类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动态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对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及预测临床复发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Q)-RT-PCR技术动态检测31例allo-HSCT后患者的WT1基因表达(共计102份骨髓标本),测定其WT1 mRNA及内参基因ABL mRNA拷贝数.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1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复发组WT1基因表达,显示WT1基因表达在临床复发前或伴随临床复发时可有明显的升高(均>1.0%),复发时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复发前一次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RQ-RT-PCR技术动态检测WT1基因表达,可能是移植后监测MRD及预测复发的一种有希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介绍2010年5月来成立门诊服务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几点做法,问卷调查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 通过2年的实施,患者对服务态度、行为举止、护士的仪容仪表、护士的沟通处理能力、护士指引是否明确的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结论 通过人性化管理与创新,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门诊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法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巨细胞病毒(CMV)DN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之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18例患者,自移植应采用RQ-PCR每周监测血浆CMV-DNA水平,6×102拷贝/ml视为CMV-PCR阳性.结果 共136例患者(42.8%)检测出1025例次血浆CMV-DNA阳性,首次阳性出现的中位时间为42 d,最高拷贝数及初始拷贝数中位值分别为1.5×104拷贝/ml和4.5×103拷贝/ml.318例患者中共发生CMV肺炎及肠炎23例,累积发病率为7.2%.14例患者在发生CMV病之前出现CMV血症,4例在出现临床表现后方检测出病毒阳性,另有5例CMV血症阴性的患者诊断为CMV疾病.发生CMV病的患者其CMV-DNA最高拷贝数高于未发生组患者(4.3×104拷贝/ml比1.3×104拷贝/ml,P=0.009),但初始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03拷贝/ml比4.7×103拷贝/ml,P=0.63).CMV-DNA最高拷贝数随着发生CMV感染的次数增加而增高,在发生CMV感染1~4次的患者中,中位数值分别为82.6×102、261.3×102、440.8×102和10 659.0×102拷贝/ml(P<0.01),且CMV肺炎及CMV肠炎发病率也从2.7%(5/182)明显上升至50%(2/4)(P=0.001).结论 采用RQ-PCR法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浆CMV-DNA水平对CMV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MV-DNA拷贝数及多次感染者预示着CMV病发生概率升高.  相似文献   
37.
,P=0.065).以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界,输入CD34+数量>2.45×106/ks的78例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植入的时间分别为14.5 d和11 d显著快于CD34+细胞数量≤2.45×106/kg的79例患者(16 d和14 d)(P值分别为0.021、0.010).结论 移植物中CD34+细胞是同胞HLA相合骨髓和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的影响因素,病程也是血小板植入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 d内腹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谱.方法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125例Allo-HSCT患者移植后100 d内的资料.结果 76例发生移植后腹泻的患者累计发病114例次,总发生率60.8%(76/125).病因分析显示,预处理毒性62例次(54.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2例次(28.1%),感染性腹泻15例次(13.2%),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及植入综合征各2例次,治疗相关性腹泻1例次.76例移植后腹泻治愈72例,死亡4例(5.3%).Cox回归分析显示,HLA配型不合(R=6.643,P=0.026)及高危疾病状态(R=3.749,P=0.001)是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泻是Allo-HSCT后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
开展社区护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笔者分析了武警医院卫生服务现状。提出了在医院中设立全程的社区护理服务中心,配备具有全科医生及全科护士组成全科医疗团队;确定医院开展社区护理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医院开展社区护理服务的主要任务,积极推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0眼Ⅲ级以上硬核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各255眼,分别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传统大切口术式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观察2组病例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术后1周、术后1月3个时间点小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61%、83%、89%,大切口组术眼视力大于0.5者分别占52%、59%、65%,小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大切口组(P<0.005)。术后1月小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为(0.79±0.72)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的平均角膜散光(2.61±2.13)D(P=0.017)。2组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摘出术能快速恢复良好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小,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