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主体和文本、作者交流的生成性过程。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还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加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所谓有效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章的有效理解。要做到有效,阅读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一、创设情境,引入阅读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老的话精辟地论述了要提高写作水平,有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必须先要立足于阅读,做到规范性的模仿,然后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即由“入格”到“出格”。所谓“入格”,就是从模仿范文格式入手来训练作文的一种方式。模仿,顾名思义,也就是临摹仿照的意思。但是,仿写是对别人文章的表现形式、文章结构、风格的一种仿效,而不是全文或整段的照搬照抄。所谓“出格”,即在仿写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独到见解和结构形式。它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怎样实践呢?叶老说:“阅读一些文章,斟酌一些文章,都是实践。”这个“斟酌”就是分析,评改文章的正误优劣。为什么斟酌文章的实践好?因为“凡是能力,总要在实践中锻炼,空谈该怎样读,该怎样写,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就要去“跟他们斟酌一些文章。”尤其是从“扶”到“放”地让他们自己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一本书或是一部影视作品,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它有所了解,通常要用到写梗概的方法。写梗概,就是把你所要推荐的书、文章或影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学写梗概,能帮助同学们学习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梗概,就要全面熟知内容,抓住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取舍、概括、归纳,再连句成段(篇)。一、尊重原文,把握要点尊重原文,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反复多遍、认真细致地阅读原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弄清文章中的各个章节内容,从而把…  相似文献   

5.
写好“读后感”,前提在于“读”。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原文,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和要点。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具体的说,对于论说文,要把握文章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对于记叙文,要能正确地评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对于抒情散文和诗歌,要能领会其意境和寓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避免无病呻吟。《画蛋》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故事通过佛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辨别并改正阅读材料中用错的标点符号,首先是做到认真地阅读。所谓“认真地阅读”,就是要将标点符号看作是阅读材料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默读还是朗读,都要将标点符号体现出来的语气、停顿、特殊意义领悟出来.如发现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就要认真地作一番推敲、琢磨,想一想是自己理解内容有问题,还是标点符号不贴切,不妥当.其次,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呼应与搭配.有些标点符号需主从配合,有的则要前后呼应,有的还应注意编排上的格式(如句号、问号、分号,逗号、顿号不能放在每一行的起首).作品发表的时代不  相似文献   

7.
《宽容的魅力》的确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好文章.通过认真阅读我们发现.文章不仅告诉了我们“宽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宽容”.还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你这文章没有写好, 象记‘流水账’.”笔者认为,培养差生作文,绝不能一蹴而就, 先要允许他们写好“流水账”.所谓“流水账”, 就要按照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束”这样一个发生、发展过程,一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能力的四大基本元素。其中,“阅读”是了解并获取文字传达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手段,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根本目的。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文测试中的阅读试题便是检测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怎样提高考生考场阅读理解现代文的实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看”“三问”。第一,“三看”是抓住文章结构的重点部件快速审视推测文意的一种阅读技法,即看题目(标题)、看文章的开头、看文章的结尾。1.看题目(标题)。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可见,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最集…  相似文献   

10.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 ,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 ,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 ,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 ,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 ,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 ,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 ?  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  相似文献   

11.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12.
“缩写”是培养同学们分析和概括能力的重要训练。要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文,这就要弄清文章的主干是什么,枝叶是什么。即哪是主要内容,哪是次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毫不吝惜地留主去次,浓缩合并。为此,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要讲课,就要备课。从广义上说,所谓备课,就是要多读书,多积累对教学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古人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  相似文献   

14.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  相似文献   

15.
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因此,人们不仅要求把话说“通”、把文章写“通”,而且希望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让人听了或者看了感到准确、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很好地选择和锤炼词语。词语的锤炼,是我国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用词艺术。古人所谓“借一字之功,使满篇皆活”,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这些都是要人们去重视词语的锤炼。  相似文献   

16.
有句俗话说“板上钉钉”,意思是既成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但是,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摸索,我觉得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敢于向“板上钉钉”叫板,善于重新修改,把所谓优秀文章中的“锈钉”、“不牢固的钉子”给拔出来,重新钉上熠熠发光的“新钉子”,让优秀文章这块板子始终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17.
第五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说明文要写得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于生动有趣的说明之中,使人喜闻乐见,取得更好的说明效果,从而达到传播普及知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形象生动呢? 形象说来就是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即选择好形象生动说明的角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这类说明文的前提。所谓“两个基本点”是指:(一)适当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寓抒情于说明之中,前者如《蛛蜘》一文中对蛛蜘捕捉各种飞虫生动传神的描写,增强了文章趣味性;后者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结尾以抒情的文艺性笔调对春蚕吐丝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赞美。其形象生动之处不言面喻。  相似文献   

18.
一、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怎样才能写好字?书法家沙孟海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字”。怎样才能作好文?我们也可以简洁地回答——“要眼中有好文”。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对精粹文章的阅读记诵,是沟通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桥梁。鲁迅开始写小说,“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巴金写散文,也是以“两百多篇古文”为“启蒙先生”。《阅读学原理》中讲:“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上次谈作文要懂得“清醒”二字,这是任何文章最起码的规矩,但是仅仅做到“清”、“醒”还是不够的。俞曲园老人说:“然清矣,醒矣,或失之太薄,则亦不足言文,所以失之薄者,何也?无意无辞也。”确实是这样,假如一篇文章只是做到线索清楚、语言通俗明白,却内容单薄、言辞平淡,也不足称为好文章。孔子所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所以真正的好文章还需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要做到这两点真是谈何容易?尤其是应试文章,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美文,一定要在平时多练习才可以做到,要多读书才能积累论据,做到“取之左右逢能避免使文章流于“薄”,薄者…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青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