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之思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化的瑰宝——中国武术王夸仍被拒之臭运会大门之外。中国武术已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基础。但要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必须在内容、形式、竞赛制度和规别上进行改造,使其与现代奥林克运动接轨。同时,还要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和世界其他派别的武术,加强世界武术团体的组织与联系,增强中国武术凝聚力。中国武术列入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将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进入奥运面临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竞赛项目不明确;竞赛规则的制约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不可行的结论。现实表明,中国武术的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在此结论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今后在传承、普及与发展进行了积极思考,旨在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传媒占据主流的时代。传媒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我们仅以体育化的形式亦或通过竞赛比赛的简单形式去实现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推介与传播,则是难以实现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力量。中国武术应有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宽的发展领域。文章从传媒与武术赛事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得出:媒体化是中国武术以及武术赛事的必然与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提高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近代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武术发展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发生变化,分为"伪化""异化""全盘西化"3个步骤,逐步走向西方的技术体系;中国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的区别在于地理位置引发运动态度的不同,文化理论引发运动观念的不同,伦理观念引发运动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院散打竞技水平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打自 1989年列入全国体育正式竞赛项目以来 ,在理论体系、训练体系、科研及竞赛体制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全运会及亚运会的正式设项 ,进一步推动了散打在国内外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标志着以技击形式表现中国武术的竞赛项目———散打 ,逐渐被世人认可和传扬。如今 ,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大跨步地走向奥运。体育院校是集教学、训练、科研为一体的三结合体育基地 ,特别是直属体院的散打队伍可以直接参加全国锦标赛 ,参赛成绩如何 ,反映了一个院校散打的整体水平。目前 ,上体、武体、成体、北体的运动成绩均属全国一流水平 ,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局内人”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韩国局内人,大韩武术功夫协会的专家、武术道馆负责人、韩国武术运动员的调查,探求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武术形象及在韩国的发展状态,因为他们既有着中国武术的体认,也承载着韩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他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影响着该国局外人的态度。韩国局内人眼中的中国武术形象是华丽丰富、礼仪简单、不够规范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中韩两国虽共有很多相似文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国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他们认为并没有那么“热闹”;在竞赛方面,女子项目尚未全面推进,然而武术竞赛赛事较全面、规范,对引导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聘请中国教练员,但更注重保护本土教练员的发展;项目发展中,散打和太极拳表现出较好前景。如果说韩国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是一面镜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则是个多棱镜。对多棱镜中中国武术认知的虚与实、异与同的透析与组合,如何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武术认知关系的建构中找到中国武术的自我认知,这是武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体育精神下的中国武术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文化精神对中国武术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体育精神下中国武术所发生的体育化转向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武术的代表作品与发展流向;进而探索当前中国武术的改革途径与推向世界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发展是绕不开西方体育这个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国武术的体育化确实为其生存提供了空间,但也加剧了传统武术的没落。面对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之间的借鉴、跨越以及融合的历史趋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精神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竞艺的"娱己性",西方体育竞技的"娱他性";中国武术柔性的"内倾性",西方体育刚性的"张扬性";中国武术始终的"平衡性",西方体育循序的"整合性";中国武术技艺的"重感性",西方体育技术的"重理性"。从精神文化视角再比较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的"绝缘性",旨在克服中国武术在发展中的亵渎现象,消除以西方体育的文化模式来同化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与哈佛大学斯特劳斯杯学生体育联赛的竞赛体系进行比较,从项目设置原则,竞赛组织基础,竞赛分组、项目选择、积分原则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以期为清华大学百年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建议清华马约翰杯改进竞赛积分原则,强调重在参与;严格区分高水平运动员与业余选手的比赛;加强与首都高校及世界名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拓展学生体育竞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目前武术教学传承所面临的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青年人较少参与等普遍现状,以武术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以及武术以其特有的刚勇炼化和谐文明诉求的拳理特点等多种维度,剖析武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功能,指出在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华武术是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习练武术的方式体悟传统,修炼身心,是武术发展传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3年2月,国际奥委会通过投票决定,摔跤将淡出2020年夏季奥运会,而武术则是冲击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体育项目之一。此次,摔跤淡出奥运给武术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文章认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发展政策、武术的比赛规则、武术的普及度、武术赛事的运作是左右武术入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遗堪的是武术最终没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经多方努力最终获准成为与奥运会同期举行的赛事,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武术比赛”。因此,利用这次机会宣传和展示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刘国立  高春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80-681,669
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武术与西方体育,属于不同的体育体系,通过对中西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提出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弘扬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进入奥林匹克运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为武术入奥削足适履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思考怎样把中国的武术文化渗透、溶入到奥林匹克文化中去。文章以首届北京武博会为契机,理性分析武术入奥的新思路,探讨太极推手入奥的条件,以促进竞技武术项目的改革与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武术的奥运梦。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使武术面临严峻的危机;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武术文化的争夺、流失、自信和自觉,需要武术界引起注意;武术进入奥运有利亦有弊,利在于文化的融合、对话以及东方文化给奥运会的贡献,弊则在于武术本色的淡化失却;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盛会。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从武术与奥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内涵及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西方体育标志)在全球化过程中,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文化的单一化倾向,这种文化的单一化倾向威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思想无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及不同文化共存提供了思想源泉,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