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生命哲学的视阈思考新时代学校体育中的生命教育问题。结论:塑造生命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逻辑主线;人的生命存在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生命教育;尊重生命规律,回归生命本原,建构完满与整全的人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本源回归的意义所在。新时代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转向,应把生命素养作为统领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应当关注学生生命主体,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生命素养,建构生命化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思考,认为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育的最终使命和落脚点是人的生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倡行混合式教学方式、运用情境化训练模式、推动“家校社”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构思,建构了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模型,并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人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构成的具体而完整的生命存在.对于学校体育的改革而言,生命教育也必须立足于生命的三重属性而展开.即:以自然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逻辑起点;以精神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以社会生命作为学校体育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取向下北方高校的冬季体育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教学总体目标重要阵地。通过对冬季体育教学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自然生命成长、冬季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精神生命价值、冬季体育教学完善学生社会生命进程;并提出教学目标需求化、教学设置人性化、教学过程对话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冬季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应然愿景,为遵循学生生命质量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生存质量和生命意义提高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保护学生的生命存在与生命安全。因此体育教学需要普及生命教育的概念,传播生命成长的技能,提升生命安全防护的能力。运用视频观看讲解、目标训练体验、小组合作共情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断创造生命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中日  韦小芬 《精武》2013,(36):81-81,83
高职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也一直在探索体育教学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随着体验教学思潮的涌起,教育界也一直在提倡高职要注重体育教学的生命教育思考。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是课堂改革的一大成功进程,很多高职教师应该准确运用生命体验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提倡合理运用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全面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效果。下面通过探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解决教学的弊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命体验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范红艳 《体育科技》2008,29(1):25-27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学校体育中融合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提出新思路,井且进行改革实践,结果表明:以"生命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创新,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回归教育的本义.同时也证明生命化的学校体育实现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说明“德智皆寄于体”,健康是一切素质的生长点。没有健全的体魄,就不可能“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对智力发展、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责任感、荣誉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是以活动为主,它的本身就是在实践,新颖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新的运…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新理念。研究立足于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这一根本,学校体育内容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要以学校体育为主导。首先,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其次,学校体育教育要成为承载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再次,应倡导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慧丽 《体育学刊》2003,10(1):95-97
高校体育课的性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主流。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课程的类型结构都要适应这些变化,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使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育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学校体育务必坚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主动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生活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生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让受教育者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经济建设 ,以健康生活的观念创造未来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展示体育教育的生命品性,体现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并试图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成份,以期回归生命的本真.体育教育中所蕴藏的生命品性是生命教育实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指出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回归人类体育的本源诉求,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中的休闲运动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高发民 《体育学刊》2001,8(6):25-27
休闲运动是相对高校竞技体育而言,是近几年在高校风行的一股运动休闲热潮。源自于大学生的健身愉悦需求,得益于各高校因全民健身运动的勃兴而展开的各项体育赛事,为大学体育在终身体育全过程中的承前启后作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对高扬21世纪高校体育的终身体育的旗帜,从而展开提高和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相结合的时代体育教育,将是最积极、最有益和最愉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层次分析等方法,进行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筛选和结构体系的构建。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逃生技能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生活安全教育和运动安全教育4个1级指标和越障逃生、生命意识、安全救护、保护技能等18个2级指标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3个方面。其中,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逃生技能、运动安全技能、救护技能、安全教育理论知识、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寻求理论支持,推动我国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进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生命安全教育分层教学;设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定期开展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相关的娱乐竞赛活动;定期对教师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克服"矫枉过正"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与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命哲学的解读,辨析了体育的生命意义,并将体育教学划归于生命化教育轨迹之中,把身体教育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从而为摆脱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消融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延伸性影响,焕发体育课堂的生命活力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生命安全教育方面人才培养处于缺失状态。体育教育专业相比安全专业与公共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受众对象、知识储备、课程开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借鉴俄罗斯体育高校经验,建议我国体育专业采取逐步推进方式,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人才的培养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