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利霞  赵超 《体育世界》2011,(1):111-11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及《纲要》的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休闲娱乐化发展,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及影响他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教育课程休闲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调查,对我国部分省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其成因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无论在体育需要和体育价值观等精神生活层面,还是在体育行为方式与手段、体育时空、体育消费、体育绩效等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其发生机制主要受社会生活环境、体育教育与宣传等10大因素影响。根据演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我国高校全方位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宏观管理与指导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集生活化、集体性和传承性为一体的传统文化遗产民俗体育,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民俗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性较差、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不够,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有限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阻碍,学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民俗体育的现实价值。该研究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俗体育是弘扬与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鉴于此,高校应该重视民俗体育价值,做好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整合体育教材资源、精选民俗体育项目,同时加强民俗体育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以保障民俗体育有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以期充分发挥民俗体育的现实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发展。汉水流域有着丰富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如西乡打锣镲、地围子、蜀河双彩车、石泉火狮子、武当武术等,但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其发展正面临巨大困境。建议以水为媒,促进汉江流域城市间的区域合作;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构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旅游圈;将民俗体育引进课堂,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将民俗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民俗体育活动是依托节气、节日、民间生活和受一定宗教影响开展的,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或民族风情文化。民俗体育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谐统一”,从精神修养入手,追求内外兼修、神形统一、心身并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对城镇居民的体育休闲观念将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应求新、求变可持续发展,将民俗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活动,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王铁新 《体育文化导刊》2012,(9):115-118,135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省晋南地区生产生活类民俗体育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拔河、跳绳、秋千、踢毽子和游泳等项目在晋南分布广、开展好,符合当代居民的健身需求,民众对其有积极的价值认知和参与欲望。但要注意现代人生活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和西方体育文化等因素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建议:加强民俗体育的宣传与推广,并且要从学校和学生抓起。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民俗体育引入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民俗体育在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发利用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民俗体育在百色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中的对策,对于改善民俗体育在百色市及同类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利用的现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9,(4):29-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质和个体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期望认同程度有关,其中性别角色对男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2)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特质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形成。建议:针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人而异地进行体育指导,淡化性别角色规范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形成良性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特征与发展。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与海洋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古人神灵信仰、民俗民风及节日庆典等密不可分。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时空性、传承性、交融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出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来保护和促进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对定襄县民俗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定襄县民俗体育运动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参与热情较高,但大多参与动机简单,参与形式单一,受传承方式、观念、年龄等因素制约,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发展较差。建议政府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广泛发掘整理,鼓励项目的开发和扩大传播方式;提高定襄县当地人对民俗体育的认知度,传承和弘扬方式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生活方式、节奏相结合,并积极参与民俗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美芬  康健 《精武》2014,(36):200-2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民俗气息浓厚、文化底蕴雄厚的民俗体育活动存在被淡忘、任意篡改的境遇,还有很多濒临消失的危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走访及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剖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策略,旨在为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智力的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人格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提出了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结合校外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课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法,从概念学的角度,探究校本课程与民俗体育内涵、特点和分类;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性;用事实求是的视角,调查湛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纬度,厘清湛江民俗体育代表---传统武术、人龙舞、醒狮等历史形态及其变迁;从传播学方面,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个案分析,根据课改的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广可利用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未来学角度,勾勒出基于粤西民俗体育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认为:紧密结合粤西高校实际,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将弥补国家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它高校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现行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数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生活方式无论在精神层面或是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并显现出了诸多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健身、生活方式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前提,提出了若干加强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激励机制以及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分析,阐明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健康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效手段,学校要认真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来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勤英 《体育学刊》2003,10(3):79-80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大学生业余时间80.52%选择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体育消费占平时消费的5%;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大学生间断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过重”。大学生体育活动方式的发展趋势,随总大学生体育的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意识的退步提高,使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趋于多样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使体育活动更趋于科学化;高校体育管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组织将逐步起子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高校体育现状及大学生业余生活特点,就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运动休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与作用;高校如何创设和拓展运动休闲教育与实践课程;如何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等问题加以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