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分析2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脊髓血管造影为确诊依据.结论 对慢性病程的脊髓病变患者应想到脊髓血管畸形可能,必要时可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脊髓血管病在MRI、320-CTA及DSA中的特点,探讨三者在脊髓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血管病患者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DSA检查,33例行MRI检查,14例行320-CTA检查;同时行MRI及DSA检查31例,同时行320-CTA及DSA检查13例,同时行MRI、320-CTA及DSA检查13例。结果 DSA检查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0例,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1例,3例阴性。30例MRI检查考虑脊髓血管病,28例经DSA检查得到证实,2例DSA检查为阴性;1例MRI诊断为颈6~7椎体水平脊髓血管畸形,DSA检查诊断双侧甲状颈干发育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90.3%(28/31)。10例320-CTA检查诊断为脊髓血管病,其中8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2例为髓内动静脉畸形;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及1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320-CTA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3例320-CTA阴性结果与DSA一致;1例320-CTA考虑后颅窝延髓前及颈1~6水平硬脊膜动静脉瘘,但DSA检查为阴性;1例320-CTA考虑髓内动静脉畸形,DSA诊断为动静脉瘘;320-CTA诊断符合率为84.6%(11/13)。结论 MRI适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筛查;320-CTA可以无创、快速、全面地显示脊髓血管病,为DSA检查进一步提供目标,缩短DSA诊疗时间,降低漏诊率,同时可以明确病灶在椎管内的具体位置,指导手术;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病的金标准,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A共诊断脊髓血管畸形20例,其中16例CT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结果同时完成CTA和DSA检查的16例脊髓血管畸形中,10例CTA与DSA获得的诊断相符,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髓周动静脉瘘3例和硬脊膜动静脉瘘5例。2例髓周动静脉瘘在CTA显示的供血动脉(1例)、病变范围(1例)与DSA不符;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在CTA未显示供血动脉,其中2例在DSA未显示异常血管结构;1例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在CTA被误判为髓内动静脉畸形。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A可作为筛查脊髓血管畸形的重要手段,但CTA可能遗漏小的供血动脉,或因扫描范围受到限制有可能导致脊髓血管畸形类型的误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DSA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经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分别经全椎板入路(4例)及半椎板入路(20例),紧靠硬脊膜下电凝并切断瘘结构向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术后予以扩容、血液稀释、改善循环、减轻水肿等药物治疗,24例患者均于刀口拆线后复查造影,证实脊髓表面引流静脉未再显影,术后3个月脊髓MRI检查及6~18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脊髓表面静脉流空影消失,水肿减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胸段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症状多变,查体定位不准确,需根据脊髓MRI发现异常,并行脊髓DSA确诊,瘘口多偏于一侧,经半椎板入路多可显露并切断引流静脉,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准确定位并行手术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硬脊膜外血管畸形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硬脊膜外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病理改变和疗效.结果 6年来手术治疗硬脊膜外血管畸形9例,占同期收治脊髓血管畸形患者9.2%,其中6例动静脉畸形,3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完全位于硬脊膜外.1例术前已截瘫患者术后无恢复,2例一定程度的改善,另外6例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硬脊膜外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预后良好,凡有症状的患者都应当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80例脑、脊髓占位病变及先天畸形,选用MRI影像诊断技术、CT扫描、脊髓碘水造影和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资料说明对位于大脑中线结构、后颅凹、枕骨大孔附近和椎管内病变,MRI检测明显优于其他三者。病变性质主要包括占位性病变、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先天畸形及延脊空洞症。本文指出临床上选择性地应用MRI影像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分析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例罕见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2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外院DSA无法确诊而转入我院。我们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诊断,在病变定位部位采用延长脊髓血管造影时间的方法发现胸5节段硬脊膜外动静脉瘘,伴硬脊膜外静脉湖形成;运用介入栓塞供血动脉和瘘口,再行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静脉湖;1例治愈,另1例因误诊2年余仅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脊髓血管病,以椎管内静脉高压或脊髓压迫的形式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因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可通过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延长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时间或进行脊髓主要供血动脉无关血管的造影,可提高确诊率;介入治疗和复合手术均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确诊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15例(17次)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此项检查对脊髓血管畸形不仅能正确地诊断,还能清楚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的数目和进入的部位、畸形的大小、范围和与脊髓血管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等情况,从而为脊髓血管畸形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硬脊膜外转移性肿瘤不但有定位诊断的价值,而且还有定性诊断的作用。对髓内胶质瘤诊断无直接帮助,但若发现有脊髓前动脉明显弧形移位,则是髓外肿瘤的有力证据。另外对选择性插管中一些注意事项也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强临床医师对脊髓圆锥部的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并发同侧腰骶部的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和髓周动静脉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年来北京宣武医院共收治的6例圆锥部的SAVM并发同侧腰骶部的动静脉瘘的患者,分析其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单纯手术治疗3例,先栓塞后手术1例,先手术后栓塞2例,术后症状全部改善。6例随访,未见症状加重及复发。结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健。从头颈到骶椎完整的全脊髓造影对诊断至关重要。治疗的关键是既要完整去除圆锥部的畸形又要切断硬脊膜的血管,如硬脊膜支或根动脉对瘘口的供血,而保留正常的脊髓静脉引流。  相似文献   

10.
脊髓血管畸形(附7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病例,其中髓内血管畸形38例,髓周动静脉瘘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结果单纯性栓塞治疗24例,先栓塞后手术5例,单纯手术治疗39例,保守治疗2例.随访56例,痊愈12例,好转29例,无变化11例,恶化4例.结论MRI与DSA结合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最好手段.针对不同病变特点和影像特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红  葛华  陈星宇  陈锷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2):777-777,781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viovenous fistula,SDAVF)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影像学征象的多样性,加之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致使诊断仍较为困难.现将我们近日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枕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1例颈枕交界区SDVAF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SDVAF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发病率较低,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对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应行脊髓MRI、CTA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的颈髓病变患者,需高度警惕SDAVF的可能性,重视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AVM)、髓周动静脉瘘和硬脊膜动静脉瘘(AVF)。髓内AVM是指由脊髓动脉供血,位于脊髓髓内的畸形血管团。髓周AVF是脊髓前后动脉与静脉在脊髓周围形成直接交通。而硬脊膜AVF是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锥间孔附近与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了51例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结果。包括14例动静脉畸形,12例脊髓肿瘤和25例其他脊髓和脊柱疾病。造影成功40例(78.4%),其中28例(54.9%)发现脊髓前动脉的移位或病理血管。 对脊髓血管的有关解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常规方法,放射学特点,适应症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5例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MRI及DSA表现。结果 5例中仅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误诊为急性脑梗死;余4例均慢性病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和麻木,部分伴有尿频和便秘。其中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误诊为多发性硬化,1例误诊为脊髓炎,并予激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进行性加重。结论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为首选,及时行此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选择性的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脊髓血管造影4D成像技术及其在脑脊髓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7例脑脊髓血管病的临床资料。使用双平板DSA机行2D-DSA、3D-DSA、4D-DSA数据采集,再将原始成像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利用成像软件重建动态全循环立体影像。结果 57例中,脑动静脉畸形3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5例,脊髓髓周动静脉瘘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硬脊膜外动静脉瘘1例。4D-DSA均做出正确诊断,指导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4D-DSA对影像进行动态分析,提供更精准的影像,丰富了脑脊髓血管病诊断金标准(DSA含金量),对脑脊髓血管病的精准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脊髓血管畸形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象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1986年6月~1995年6月共诊断治疗脊髓血管畸形18例,效果尚满意,本文就其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脊髓血管造影,尤其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疾病的金标准。至今,由于影像技术、DSA血管造影机诸多后处理功能的进步,如三维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imagingtechnology;图1)、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图2)、双容积重建(doublevolume,DV;图3)与三维影像融合技术(thre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联合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7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闭塞瘘口同时行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的52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52例患者术中达到100%的解剖治愈率。术后第7 d 43例患者(82. 7%)的脊髓功能评分改善。术后50例患者(96. 2%)随访6个月,Aminoff评分显示28例患者(56%)治愈,18例患者(36%)脊髓功能改善,4例患者(8%)脊髓功能无变化;无症状加重者。结论 显微手术闭塞瘘口能有效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对准确判断是否完全闭塞瘘口和多个瘘口的存在有着极大地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以增进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道2例临床病例,附1例手术和病理所见。结合文献中222例报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脊髓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对急性、亚急性病程的脊髓病变患者的MRI图像认真分析,并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早期确诊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