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神经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根据COVID-19的特点和防制原则,结合临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在常态化防控下从开放病区前的准备、病人及家属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病室设施及物资管理、床位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六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我科在常态化防控下,调整护理管理策略后,相比疫情防控阶段,入院人数同比增长65.9%,出院人数同比增长69.3%,期间未发生COVID-19相关院内感染,手卫生执行率增长5%。结论 在严格的常态化防控下,采取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加快病人周转,同时有效减少住院病人感染发生率,从而减少疫情反复及爆发的可能,加快解决非COVID-19病人的就医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⑼,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病性,至今依然肆虐全球,在我国也起伏反复。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急诊救治时间窗短暂,且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脑血管病诊治工作,已成当前神经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广东省医学会和广东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下,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和广东省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质控中心专家组,参考国内同行经验和相关政策文献,更新了本工作指引,包括关注脑血管病合并COVID-19的风险、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外科手术治疗管理、病房和门诊工作管理、护理管理以及重视疫苗接种后发生的脑血管病等多个方面,供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风险地区神经外科开展出血性卒中救治的方法及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1例出血性卒中的隔离防护、诊治措施和结果。结果所有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均视为COVID-19高危疑似感染者,采取三级防护,隔离区单间病房或ICU负压病房收治,待两次核酸检测后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51例中,2例确诊COVID-19,外科处理后转入感染科隔离病房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中,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12例、开颅夹闭术4例;烟雾病3例对症治疗,1例颅后窝动静脉瘘行OYNX和GRUB胶介入栓塞治疗。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2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9例血肿较小行保守治疗。未发生COVID-19交叉感染。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3例,1分6例,2分5例,3分18例,4分5例,5分3例;6分(死亡)1例。高等级安全防护和病毒排查导致手术时间平均拖延2~5 d,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再次破裂率及介入手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增高。结论COVID-19高风险地区,神经外科收治出血性脑卒中时,严格按三级防护措施处理病人是防止COVID-19交叉感染的关键。但等待核酸检测可能会影响出血性脑卒中救治时机和疗效,进一步优化COVID-19核酸检测时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二级医院的资源用于社区卫生,创立可推广的防治脑卒中的应用、管理模式。方法与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培训社区医生,提高社区医生防治脑卒中的技术水平;二级医院医生进入社区与居民进行直接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宣教,提高社区居民防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双向转诊解决了社区脑卒中病人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卒中溶栓病例逐年增加。全区14家社区医院医生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合格率从培训前的20.8%、49.4%提高到培训后的84.8%、96.6%。接受宣教的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社区医生和社区居民对二级医院医生下社区举措的欢迎度分别达到100%。上海市松江区近三年脑卒中的首次发病和死亡呈控制趋势。结论利用二级医院资源指导社区防治脑卒中的方法,具有控制地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率作用,可能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防控卒中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卒中健康管理师的健康管理APP平台做好卒中健康教育的各级预防的效果。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10月制作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出血性卒中健康教育APP,卒中健康管理师结合APP平台对病人、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共纳入管理1038人,其中出血性卒中病人474例,病人家属564人,筛查出具有高危生活习惯830人,具卒中高危因素622人;经健康管理后改变高危生活习惯417人,依从性达到46.74%;高危因素缓解249人,有效控制率40%。卒中及高危人群需要随访830人,实际按要求随访705人,随访率达到85%。健康管理过程中发生卒中20例,均能成功识别卒中并快速就诊。结论 卒中管理迫在眉睫,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APP平台,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较传统健康教育更好的扩大卒中宣传面,提高满意度,增强病人及家属卒中防病治病的能力,有效对卒中知识进行传播,减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河南省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河南省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基地培训且顺利结业的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所在医院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管理情况,如是否设置全职/兼职岗位、岗位职责内容、岗位管理制度、岗位实践障碍因素等。结果 来自全省95家医院的160名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47家(49.5%)医院设置了脑心健康管理师专职岗位;工作内容以院内患者的健康教育(72.4%)、病区卒中患者的健康评估(72.2%)、出院卒中患者的随访(68.9%)为主;护士感知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实践最大的障碍因素为“科室人力资源不足”;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各方面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最缺乏的为“岗位待遇”。词云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增加患者复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结论 河南省脑心健康管理师岗位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统一的脑心健康管理师准入、培训、考核等标准,为脑心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及保障。  相似文献   

7.
卒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卒中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管理能有效避免卒中发生,提高 卒中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卒中高危人群的管理现状及管理模式,对现有模 式的应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进而提高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重症监护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措施,总结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2020年1月19日我院抽调40人医疗队接管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二区支援救治工作,其中护士28名,包括以危重、呼吸、急救等重症医学相关亚专业学科护理为主,成立以专科护士为主和部分急重症科护士长组成的专业化团队。结果 1月22日开始收治第一例COVID-19病人,到3月31日结束,历时70 d。配合医生完成300余次纤支镜下肺泡灌洗,32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5 016 h,气管内吸痰1 392次,采集咽拭子标本82次。28名护理人员无一人感染COVID-19。结论 在COVID-19危重症救治中,组建抗疫护理团队能实现人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帮助医护人员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 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 方法 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 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 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 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 结果 ①院内急诊通道的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 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 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 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 71 mi n缩短至53 mi 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 time,DPT)时间由104 min缩短至82 min,入院-血 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 time,DRT)时间由144 min缩短至117 min。②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 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 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 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 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我院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护理应急管理经验。方法 2019年12月25日至2月3日,我院神经外科先后出现3例COVID-19确诊病例,科室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小组,实施护理应急管理策略,包括启动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工作,落实院感防护安全管理和护患双方的心理支持与疏导。结果 我院神经外科顺利完成各项常规诊疗、护理等工作,并完成对疑似病人的筛查、确诊、救治及护理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结论 综合医院神经外科通过护理应急管理进行科学防疫和精准施策,可有效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病新型健康促进模式,并探索该模式对乐山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建立由神经内科专业人员参与的监控管理、社区直接管理、患者及家庭组成的高血压病长程监控管理体系,并筛查出159例伴高血压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案。结果该新型高血压病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预防中的高血压病管理效果,平均收缩压下降23.7 mmHg、舒张压下降11.4 mmHg。经干预后血压控制率从9.4%提高到70.4%。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用药率、控制达标率、依从性、控盐、运动等均明显提高。结论该新型健康促进模式是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措施,能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压水平,减少高危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应加强社区的脑卒中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风险地区开展神经外科限期手术的感染防控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治疗的5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主要包括门急诊筛查、围手术期防护及术后处理等。结果 5例在做好感染防控措施基础上手术,术后未发生感染的院内播散。结论 COVID-19高风险地区开展神经外科限期手术,首先,要全面评估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必须手术的病人,务必做好感染防控措施,以免导致病毒院内播散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上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格局,充分发挥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提高卒中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在全松江区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松江中心医院负责培训社区医生,承担有指征脑梗死溶栓或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泗泾医院负责脑卒中防治知识宣教,负责不适合溶栓或手术的卒中的诊治;乐都医院负责急性后期及恢复期康复,并对进行康复培训指导;各社区卫生中心学习熟练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时转诊,做好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指导和二级预防.结果 卒中溶栓病例逐年增加,双向转诊试方便了脑卒中病人.社区医院医生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合格率、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转诊较不转诊发病2周内病死率和24 h内病死率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具有控制地区脑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好转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脑卒中,近年来已居国民疾病死亡原因之首位,然而我国脑卒中防控管理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尚未建立覆盖全国且行之有效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模式,整体水平较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措施已取得良好成果,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吸取各国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院内卒中患者虽然卒中发病时置身医院环境,但由于其基础病情复杂、识别困难、治疗禁忌证多等因素,存在再灌注治疗延迟和再灌注率低等情况,是导致院内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针对院内卒中再灌注治疗流程中不同环节的延误原因,加强院内卒中识别、改进溶栓绿色通道流程、重视头颅影像学中灌注成像检查等措施有利于改善院内卒中再灌注治疗的延误。我国院内卒中救治体系尚未完善,未来需结合我国国情、院内卒中的特征以及先进中心的经验,加强绿色通道诊治流程建设和改良,以改善院内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2月11日救治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COVID-19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总结神经外科病人合并COVID-19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经验。结果 发病后,病人曾于武汉市两家医院就医后转入我院。入院时肺部CT、血常规未见异常,但仍然在围手术期提高防护级别,安全完成手术。术后及时复查,及时发现并确诊COVID-19。病区和医护人员没有发生感染。结论 合并COVID-19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经过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可以完成手术,并能有效防止COVID-19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时间窗内的治疗对该病至关重要。传统模式往往由于院前时间的延误以及入院后头颅CT检查时间的延误,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移动卒中单元的出现使救治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在配备头颅CT的急救车上即可进行诊治,为院内的下一步治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神经外科急诊诊疗行为的建议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3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收治的67例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67例病人及与这些病人有接触的41位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防控经验。结果 67例病人中,4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中,2名医师确诊感染COVID-19,其中1人为无症状感染,1人为轻症感染;1名护士确诊COVID-19,为轻症感染;医师及护士均未见疑似感染者。医护人员确诊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标准化防控措施开始执行之前,且不能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性。结论 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将COVID-19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低水平,在疫情期间为神经外科急诊病人持续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急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69.6%~70.8%,能够在时间窗内到达急诊溶栓治疗者非常有限,防控形势严峻。急诊管理是卒中急救生命链启动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卒中的医疗救治中起关键性作用。2016年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倡导下,急诊卒中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本期专刊文章结合最新指南、专家共识及相关文献,对  相似文献   

20.
如何建设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神经内科引进了新型的卒中管理模式-“卒中单元”,为卒中患者提供集院前急救、重症抢救、药物治疗、专业护理、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治疗。循征医学研究结果和统计表明,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