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临床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规治疗有效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SAA尤其是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应用非清髓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HLA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为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还首次进行了体外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共移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非亲缘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URD-NAPBSCT)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AL)的作用,1例HLA完全相合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接受了URD-NAPBSCT治疗。结果病人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获得完全性植入,移植后发生了皮肤Ⅱ度GVHD和间质性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结果初步表明,URD-NAPBSCT较简便安全,可为急性白血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电离辐射的增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逐年增加,按时化疗是提高、缓解并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细心的观察与护理又是减轻和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关键。SAA患者外周血液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早期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与感染,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因此控制出血是SAA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问题。2005年2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36例SAA并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旨在提高SAA并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儿童血液病,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9例,同胞脐血移植3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1例。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基础的预处理的方案。结果14例患者植入,1例于移植后15d死亡,未达植入标准。白细胞的植入时间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脐血移植血小板的植入明显较骨髓或外周血延迟(P〈0.05)。主要并发症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复发,11例患者生存;其中10例无病存活,占66.7%,存活最长时间为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1年生存率为76.6%,预计5年生存率为57.4%。结论脐血移植具有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轻、较容易控制、搜寻时间短等优点,对儿童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儿童脐血移植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kg ,CD3+ 细胞 (0 .3~ 5 .1)× 10 8/kg。 6例中 5例有明显促进植入的作用 ,其中 3例由嵌合体转为完全性植入。 4例有较明确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 ,均未见造血抑制等并发症。初步结果表明 ,DSI能促进NAPBSCT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 ,有利于NAPBSCT后供者细胞植入并具较好的GVL效应 ,而且并发症少 ,在NAPBSCT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环胞霉素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5例。5例病人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2例例经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另3例为嵌合性植入。5例中2例发生Ⅱ~Ⅲ度GVHD,经治疗后治愈。5例中4例仍无病存活。结果表明,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较好,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并结合常规染色体和染色体分带等方法,观察并比较了4例血液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的植入情况。结果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入,全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其中2例转化为完全植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与间期细胞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染色体检测结果相比较,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或间期细胞的植入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FISH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适合用于性别不合的NAPBSCT后植入证据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4例SAA患者接受HLA1~3个位点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给予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5天,以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采用氟达拉宾(Flu) CTX ATG TBI组成的新方案。受者应用环孢素A(CsA) 甲氨蝶呤(MTX) 骁悉(MMF) 舒莱预防GVHD。结果4例全部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5.3(14~16)天,PLT>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7.5(16~19)天。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仅1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因系统性念珠菌病死亡外,其余3例无病生存。结论新的HLA不全相合移植方案耐受性好,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植活,而且不增加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非清除性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o-PB-SCT)治疗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HASAA)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们采用环孢素A、CD3单克隆抗体及环磷酰胺作非清除性预处理,成功地对1例HASAA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1例10岁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孩在分次全身淋巴组织照射后,移植了HLA相合的胞妹骨髓。分次全身淋巴组织照射总剂量为7.5Gy(19.5R/min)。移植骨髓有核细胞数为2.48×10~5/kg(GM-CFU-c为1.8×10~5/kg)。移植前后应用了环孢菌素A,以预防成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很快出现造血植入,在2个月后造血恢复良好。移植后19天发生轻度皮肤GVHD,但很快消退。在整个观察期内,未出现发热、腹泻和肝功能障碍。病人已活存100天以上,全身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X射线和γ射线两种预处理方式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以及对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确定适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照射方式.方法 对受鼠分别使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或60Coγ射线进行致死剂量(总剂量为7.0 Gy)全身照射后,给予相同数量供鼠骨髓细胞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重要脏器(肝、小肠和肺)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IRM-2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AA)实验动物模型, 并检测其血液及相关免疫学指标。 方法 IRM-2小鼠经137Cs γ射线6 Gy照射后, 输入DBA/2小鼠的胸腺细胞, 建成免疫介导型AA模型。实验分3组, 即对照组、照射组和AA模型组, 于照射后第15天检测小鼠的血常规和免疫学指标。 结果 IRM-2小鼠AA模型组外周血WBC、R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8±0.53)×109/L、(8.22±0.21)×1012/L、(7.14±1.19)×106/股骨和(50.2±8.9)‰, 均低于对照组[(8.23±0.41)×109/L、(10.24±0.91)×1012/L、(16.5±1.61)×106/股骨和(76.2±9.7)‰]; IRM-2小鼠AA模型组免疫学指标中CD4+细胞比例[(8.91±2.55)%]低于对照组[(16.14±3.09)%], CD8+细胞比例[(13.55±2.12)%]高于对照组[(6.83±1.14)%]。IRM-2小鼠AA模型组外周血及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IRM-2小鼠AA动物模型的建立, 对AA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白血病复发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NAST后5例复发,男2例,女3例,中位数年龄36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结果 5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2例早期形成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并在FDC状态下复发。3例移植早期形成供受者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2例转为FDC后复发,1例在稳定MC状态下复发。5例中4例复发前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另1例NAST后发生Ⅱ度aGVHD并在皮肤慢性GVHD未治愈状态下复发。5例中1例行2次NAST治疗,在第2次完全缓解,但于2个月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另4例未再继续治疗,2例分别于复发后1和2个月死亡,2例仍带病存活。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白血病复发率无明显升高,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 ,作者对 12例CML进行了allo PBSCT的临床研究 ,12例均为第 1次慢性期 ,中位年龄 32 .5岁 ;全部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 ,供者动员用G CSF 5 μg/ (kg·d)× 5天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49.5 7)× 10 8/kg(中位数 5 .0× 10 8/kg) ,CD 34 + 细胞数为 (0 .72 6 6 .30 )× 10 6/kg(中位数 5 .82× 10 6/kg)。预处理方案 :9例采用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 +依托泊甙 (VP16 ) ,3例采用TBI +CTX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 +短程甲氨喋呤 (MTX)方案。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中位数 14.5天 (142 3天 ) ,血小板 >2 0× 10 9/L中位数 16天 ;发生Ⅱ度以上急性GVHD 3例 (2 5 % ) ;慢性GVHD共 5例 ,其中局限性 3例 ,广泛性 2例 ;死亡 3例 ,2例死于感染 ,1例死于间质性肺炎 ,中位随访 6个月 ,存活 9例。Allo 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比异基因骨髓移植高 ,但慢性GVHD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young patients (p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who have an HLA identical sibling donor. Late graft rejection to following allogeneic BMT for SAA i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problem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mortality. The optimal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late graft rejection after first BMT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We report 12-year-old patient with acquired SAA who underwent BMT from his HLA identical sister. BMT was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in 3 months of diagnosis. Preparative therapy was Cyclophosphamide (Cy) 200 mg/kg body mass (BM) during 4 days.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 was prevented with Methotrexate (MTX), Methylprednisolone (MPDN) and Cyclosporin A (CsA). After 17 months, during which patient was with normal blood counts and full donor chimaerism, graft rejection occurred. The patient was re-engrafted from the same donor after conditioning with Cy 200 mg/kg BM plus horse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2 vials (á 25 mg)/10 kg BM over 4 days. Before the collection, donor's bone marrow was activated with low dose rhGM-CSF (3 micrograms/kg one day). Following a secondary BMT engraftment has sustained. The patient is alive with full donor chimaerism 26 months from secondary transplantation, without acute or chronic GVH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肺部毛霉菌病CT特征表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帮助.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9例白血病HSCT治疗后经手术、穿刺活检及痰培养证实的肺部毛霉菌感染CT特征表现,对其分布、形态、征象等进行分析,总结其肺部CT表现特征.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结果 7例肺部见“反晕征”;团状磨玻璃影5例;3例见双肺内多发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例双肺多发小空洞影,其周围见长毛刺;胸腔积液2例;纵隔积气1例.部分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征象.本组7例患者CT出现“反晕征”时间与移植间期为0.5~19个月,中位数10个月,其中6例(85.7%,6/7)出现在18个月以内.本组8例患者以咳嗽、咳黄(白)色黏痰为主要临床症状,占88.9%(8/9);其中4例痰中带有血丝或伴有咯血,占50%(4/8);3例伴有左侧胸痛,占37.5%(3/8);1例无明显咳嗽、咳痰症状.本组6例患者体温明显升高,占66.7%(6/9),在38.4℃~39.6℃之间,中位数39.0℃;3例体温正常,占33.3%(3/9).本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在0.16~3.31×109/L之间,中位数0.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2.46×109/L之间,中位数0.09×109/L.本组7例(77.8%,7/9)存在“反晕征”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1.63×109/L之间,中位数0.09×109/L.结论 白血病HSCT后肺部毛霉菌病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当白血病HSCT后处于粒细胞缺乏期时,且肺部感染中出现特征性征象“反晕征”时,则高度提示肺毛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