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技术在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 HA)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19例HA患儿组、15例正常组儿童膝关节行MRI扫描,行T_2~* mapping序列扫描,并测量T_2~*值。比较患儿组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序列所测量的关节内含铁血黄素沉积。T_2~* mapping序列扫描后在工作站分别测量膝关节研究髌骨、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内、外侧平台面8处软骨T_2~* mapping成像的T_2~*值,比较两组膝关节T_2~*值的差异。另对关节内含铁血黄素在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三个序列中分别测量最大截面,比较这三个序列在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含铁血黄素沉积显示结果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膝关节髌骨软骨平均T_2~*值(31.6±12.5)ms,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_2~*值分别为(29.4±10.0)ms、(34.1±9.7)ms,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部、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_2~*值分别为(33.7±9.8)ms、(35.6±12.2)ms、(37.2±11.2)ms,内、外侧胫骨平台面软骨平均T_2~*值(30.2±7.9)ms、(28.0±8.7)ms。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平台内外侧与健康组T_2~*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内侧髁承重区、髌骨软骨与健康组T_2~*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三个序列最大截面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积分别是(142.0±137.9)mm~2、(114.8±111.4)mm~2、(115.6±115.3)m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T_2~* mapping序列通过T_2~*值的测量,能定量的反应膝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病早期的损伤、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男性患儿64例,行盆底(62例)、大腿(62例)、小腿(59例)(共692组肌群)MRI检查,轴位T1WI、T2 WI、SPIR及冠位T2 WI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生独立重点观察:(1)肢体肥大或萎缩;(2)病变肌肉对称性;(3)病变肌肉累及分布;(4)MRI信号特点(脂肪浸润或炎性水肿);(5)9例治疗后复查改变.结果 (1)肢体肥大者17例(26.56%),萎缩者12例(18.75%).(2)4例(6.25%)两侧肌群累及不对称,余肌群受累基本对称.(3)①盆肌:臀大肌受累87.10%,盆底收肌67.74%(x2=6.643,P=0.010).②大腿:股四头肌82.26%,股二头肌75.81%,半腱肌62.90%,半膜肌80.65%,缝匠肌69.23%,股薄肌22.58%(x2=67.075,P=0.000).③小腿:胫骨前肌23.73%,胫骨后肌32.20%,腓肠肌81.36%,比目鱼肌57.63%(x2=48.218,P=0.000).上述肌群均表现有脂肪浸润共352组(352/692,50.87%).其中,发现炎性水肿者203组(203/352,57.67%).≥50%伴有炎性水肿肌群见于臀大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比目鱼肌.(4)9例患者经2~5年治疗复查,MRI变化不一致.结论 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检查诊断有重要作用.下肢肌肉改变应重点观察大肌群如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膜肌及腓肠肌等.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22例成人(正常5例和患肌肉或神经肌肉疾病17例)下肢骨骼肌MRI结果。以自旋脉冲序列技术产生轴面图像,用短重复时间(500~900毫秒重复时间)和短回波时间(30~60毫秒回波时间)可得到脂肪(高信号强度)和肌肉(中等信号强度)间良好的对比。17例患各种肌肉疾病病人和正常志愿者都采用同一方法检查。包括Duchenne肌营养不良(3例),肩胛带肌营养不良(5例)面肩胛肱骨肌营养不良(3例),脊柱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性肌萎缩,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大脑性麻痹,脊髓灰质炎和Kearn-Sayre线粒体性肌病(各1例)。这些疾病中肌肉有共同的异常,包括肌肉体积的减小或增大以及肌肉被脂肪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 T_(1ρ)WI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并根据不同的自旋锁定时间(10、20、40和80 ms)行4次屏气T_(1ρ)扫描。分别测量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的T_(1ρ)值并进行对比;在对照组内分析受检者的年龄与肝脏T_(1ρ)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T_(1ρ)值(56.0±4.0)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7±3.5)ms。观察组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A和B级的T_(1ρ)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年龄与肝脏T_(1ρ)值无明显相关性(r=0.18,P=0.58)。结论:T_(1ρ)值在量化诊断早期肝硬化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T_1 mapping和ECV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重构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陈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CMI)患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于3T磁共振行心脏T_1 mapping(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_1 和强化后T_1 值,计算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根据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的有无,将心肌节段分为LGE阳性及阴性组;根据各节段与延迟强化节段的位置关系,分为延迟强化节段、临近节段及远离节段;并对各节段进行运动评估,将非梗死节段心肌分为运动正常及异常。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T_1 mapping和心肌ECV值的差异。结果 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_1 值、强化后T_1 值和ECV值均有统计学差异〔(1518.8±151.5)ms vs(1248.7±72.0)ms,P0.001,(407.1±69.6)ms vs(628.6±87.9)ms,P0.001,(57.5±11.4)%vs(27.0±4.4)%,P0.001)〕。陈旧心梗患者中临近心梗节段与远离心梗节段初始T_1 值无统计学差异〔(1265.7±67.7)ms vs(1249.9±77.0)ms,P=0.061)〕,而临近心梗节段ECV值明显高于远离节段〔(28.5±5.3)%vs(26.7±4.6)%,P=0.002〕。临近心梗节段的ECV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28.5±5.3)%vs(26.0±3.1)%,P0.001〕;而远离心梗节段ECV值与健康志愿者则无显著差异(P=0.127)。非梗死节段运动正常及异常节段的ECV值无显著差异〔(27.4±5.2)%vs(27.9±4.8)%,P=0.39〕。结论心脏MRI T_1 mapping技术可定量评估陈旧心梗非梗死区纤维化的程度,临近心梗节段细胞外容积的增宽心肌重构,而ECV值增宽的程度与是否出现运动异常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_2WI(T_2-Weighted images)及T_2*mapping技术在腰椎间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来我院行腰椎间盘MR扫描患者71例(均无手术史及内固定、无MR扫描禁忌),71例患者行常规MR扫描,在斜矢状位(oblique saggital,OSag)L1/L2~L5/S1各个椎间盘髓核内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测量T_2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值。其中,36例患者同时行T_2*mapping MRI扫描,并于OSag L1/2~L5/S1测量ROI内T_2WI SI值及T_2*值。分析并比较腰椎间盘髓核T_2WI SI值与T_2*值的差异。结果各组L4/L5和L5/S1SI值相近且均明显低于L1/L2,L2/L3,L3/L4椎间盘的T_2WI SI值;按Pfirrmann’s分级法将各椎间盘按Ⅰ~Ⅴ分级,T_2WI SI值与T_2*值均随着Ⅰ~Ⅴ组而信号逐渐降低,且T_2*值较同组T_2WI SI值大幅降低。其中,按Pfirrmann’s分级法第Ⅰ组中两者的个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四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_2WI与T_2*mapping MR技术都可以反映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依据;而T_2*mapping成像技术在髓核T_2*弛豫时间值的空间变化可量化反映椎间盘退变早期髓核的生化状态,为诊断腰椎间盘早期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早期腮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69例SS患者与39例志愿者,分别对患者和志愿者二组行T_1W、T_2-STIR、T_2 mapping扫描,依据Makula分级标准将SS患者分为0~3级,测量二组腮腺T_2值。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T_2值在诊断SS腮腺腺体早期损伤时的准确性,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T_2值和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SS全部分级患者平均T_2值高于健康志愿者(70.27±3.61)ms vs (67.16±3.97)ms,P0.01,且SS 0级患者高于健康志愿者(71.25±3.39)ms vs(67.16±3.97)ms,P0.01。ROC分析示T_2值诊断SS全部分级患者与0级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为0.756、0.825,准确性为73.14%、76.80%。T_2值与SS腮腺损伤分级具有相关性(r=-0.360,P0.01)。结论 T_2 mapping能够客观、无创性的评估SS患者腮腺的早期损伤,为SS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所有患儿行大腿常规序列MRI和T2-mapping扫描,测量右侧骨盆和大腿部位的13块肌肉(右侧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的T2值,并得到彩色编码的肌肉组织T2值分布图,以确定受累最严重的肌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Ⅱ和Ⅲ型SMA患者13块肌肉的T2值、平均T2值、HFMSE评分、年龄及BMI的组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肌肉T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块肌肉中,臀大肌的平均T2值最高[(63.3±11.9) ms],长收肌的平均T2...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初次探究同龄健康人群组心肌原始T_1和T_2 mapping的均质性和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30例使用3.0T磁共振行心脏成像的25岁健康志愿者,左室心底、中部和心尖3层短轴层面(short-axis slice,SAX)的原始T_1、T_2 mapping用于图像分析。使用修正的11次单脉冲SSFP稳态反转恢复序列、3次不同T_2 准备时间的单脉冲SSFP分别获得T_1及T_2 mapping图像并定量获得每层面、每部分心肌的T_1和T_2 弛豫时间。结果心底、中部、心尖的T_1、T_2 弛豫时间分别是:1274.1ms/36.5ms,1273.2ms/37.4ms,1297.8ms/38.2ms;变异系数(%)(T_1/T_2 )分别是2.9/4.2,2.7/4.3,3.6/5.5。总体和每个层面的T_1和T_2 mapping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结论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一组心肌T_1和T_2 mapping的正常参照,给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参考、更有效地区分病灶与正常心肌组织。考虑到未来心肌T_1和T_2 mapping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照组(健康人群)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均需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肝、脾、肾磁共振R_2~*和T_2~*值的正常范围.方法 对85例健康成人进行3.0T磁共振多回波R_2~*扫描,利用R_2~* map和T_2~* map分别测量肝、脾、肾实质及髓质、脊柱旁肌肉的T_2~* 和R_2~*值,再分别计算T_2~*、R_2~*值的肝/肌、肝/脾及脾/肌比值.分析性别、年龄对MR测量参数的影响.结果 男性及女性的脾R_2~* 值分别为(59.42±16.61)Hz和(51.17±15.49)Hz,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t=2.514);男性和女性的肝/脾T_2~*比值分别为0.87±0.35、0.79±0.33,也具有明显差异(P=0.039,t=2.231);而其余测量参数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测量值与年龄之间也未见相关性(P>0.05).肝、脾的R_2~*值及T_2~*值均大于肌肉和肾脏(P<0.05),而肾皮质的T_2~*值为(37.88±15.55)ms,明显大于肾髓质的(28.10±9.01)ms(P=0.021,t=2.315);但R_2~*值在皮、髓质之间未见差异(P>0.05).肝、脾之间的R_2~* 和T_2~*值,以及3个比值(肝/肌肉、脾/肌肉及肾/肌肉)之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MR多回波R_2~*技术测得的正常成人肝、脾、肾的T_2~*、R_2~*值及其比值可为组织铁沉积及血氧水平的评估提供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11.
MRI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的MRI特点,并评价MRI在P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头面部、肩胛部、骨盆、双侧大腿及双侧小腿肌肉,对3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PMD患者行MRI检查,其中假肥大型PMD(Duchenne型PMD,DMD)16例、肢带型PMD5例、良性型PMD(Becker型肌病)2例,面肩肱型PMD10例。结果 33例PMD中的所有PMD、肢带型PMD及Becker型肌病共23例患者的受累肌群均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双侧缝匠肌(19例),股薄肌(21例),半腱肌(19例)及胫骨后肌(20例)相对保存完好;10例面肩肱型PMD患者的受累肌群表现为2种信号:一种为长T1、长T2信号(7例),另一种为短T1、长T2信号(10例)。结论 PMD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受累肌群主要表现为脂肪替代改变;(2)DMD、Becker型肌病及肢带型PMD患者在下肢的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双侧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及胫骨后肌相对保存完好;(3)面肩肱型PMD的MRI检查可表现为脂肪有炎症水肿2种信号改变。MRI能为PMD的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提供客观资料,并能为临床选取准确的活检部位提供定位。  相似文献   

12.
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ostealcompartmentsyndrome ,OCS)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经临床证实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5例中表现为多个筋膜间室受累 14例 ;单室受累 1例。急性期MRI表现为受累肌肉高度水肿 ,T1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 ,肌间隔结构模糊 ;亚急性期信号混杂。与肌肉水肿相比 ,肌肉坏死区在T1WI呈更低信号 ,T2 WI呈更高信号 ,而肌肉内出血在T1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受累肌肉萎缩、肌间隔脂肪增多和深筋膜增厚。 结论 小腿OC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帮助临床诊断可疑病例 ,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 ,并帮助临床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T2-mapping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SI)定量观察健康志愿者多裂肌内少量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2~59岁)进行腰椎常规MRI检查及T2-mapping和CSI。根据Goutallier分级系统,在常规MRI图像上进行脂肪浸润分级。用T2-mapping非抑脂序列图像测得的T2值(非抑脂)减去抑脂序列测得的T2值(抑脂)得到T2值(脂肪)。CSI采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技术,并在IDEAL图像上计算得到脂肪分数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与T2值(非抑脂)、T2值(脂肪)和脂肪分数η的相关性。结果:56名志愿者的平均T2值(脂肪)为(6.1±1.58)ms(95%置信区间:5.7ms,6.6ms);T2值(非抑脂)为(44.9±4.66)ms(95%置信区间:43.8ms,46.2ms)。T2值(脂肪)与年龄、BMI均具有相关性(P均<0.001),脂肪分数η与年龄、BMI亦具有相关性(P均<0.05),T2值(脂肪)与脂肪分数η呈显著相关性(r=0.794,P<0.001)。结论:T2-mapping和CSI能识别正常成人肌肉内少量脂肪的差异,所测参数显示出与健康志愿者体格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摘要目的评价MRI包括DWI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T)分级的意义。方法研究纳入2006—2014年所有切除的p NET,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DWI。肿瘤分级以2010 WHO分级为标准。MRI特征包括肿瘤大小、T_1WI及T_2WI信号强度、强化方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真实扩散系数(D)。结果研究94例病人[女48例,51%,平均年龄(52±12)岁]的108个pNET[平均大小(40±33)mm]。55个(51%)肿瘤为G_1、42个(39%)为G_2、11个(10%)为G_3。肿瘤等级越高,平均ADC及D值明显降低[G_1、G_2、G_3的AD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根据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评价患儿运动功能,并分析各肌肉FA值、ADC值和14块肌肉平均FA值、ADC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外,其余肌肉FA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ADC值与MFM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FA值以臀大肌相关性最高(r=-0.587),ADC值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高(r=0.470)。14块肌肉平均FA值与MFM总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5),平均ADC值与MFM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DTI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臀大肌FA值与MFM总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臀大肌FA值测...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是以脸、肩及下肢肌肉不同程度受累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因为分子遗传检测并不总是明确,以及与其他类似的肌肉疾病具有重叠的临床表现,FSHD在临床及基因检测上较为困难。方法本研究对30例FSHD病人行全身肌肉MRI检查,从脂肪浸润、肌肉萎缩和水肿等影像表现来探讨FSHD肌肉受累  相似文献   

17.
MRI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的骨骼肌MRI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2例经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CPK)、肌电图检查及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及免疫病理学证实的P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型肌病MRI受累肌肉分布特征为:杜兴型和贝克型为大腿前部肌群;肢带型2B型为大腿后部肌群;远端型中Welander型为大腿后部肌群及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Nonaka型为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Miyoshi型为小腿后部肌群;先天性为大、小腿后部肌群;强直性为大、小腿前、后肌群。MRI上的病变程度与病程无一致性关系。除假肥大型无肌肉水肿表现外,其余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水肿。结论 MRI表现提示不同的肌病类型有特定的分布,有助于临床鉴别某些类型的肌病。利用对脂肪沉积和水肿敏感的MRI序列,有助于理解肌病的病理过程,协助临床检查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T_1 mapping成像是定量分析组织T_1值的方法,主要包括Look-Locker(LL)序列、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序列(MOLLI)及可变多翻转角成像技术。近年来,基于Gd-EOB-DTPA的T_1 mapping成像广泛应用于肝脏。根据注射对比剂前后肝实质的T_1变化,不仅能用于对肝脏损伤程度、肝纤维化分期、肝硬化病人肝储备功能的评估,而且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的预测也有一定的价值。就Gd-EOB-DTPA增强MRI T_1 mapping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3 T MR上应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加脊柱表面线圈作为接收线圈进行小腿肌肉DTI的可行性,并优化序列参数,探索理想的层厚和b值.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先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将脑部DTI序列应用于小腿进行肌肉DTI,根据DTI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参数优化并应用于下一步研究;再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层厚的小腿肌肉DTI,对其后处理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高者为理想层厚并应用于下一步研究;另外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b值的小腿肌肉DTI,对其后处理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高者为理想b值.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随机设计的多组秩和检验.结果 将脑部DTI序列应用于小腿进行肌肉DTI,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存在3个方面问题:原始图像信噪比(SNR)极低,各肌肉显示不清;出现局部肌肉信号丢失,尤以胫骨前肌为著;化学位移和shost伪影比较明显.4.5和6 mm层厚的肌肉显示评分分别(7.0±0.O)、(8.6 4-0.9)和(9.0±0.0)分,信号丢失评分分别(5.0±0.0)、(12.8±2.6)和(13.8±2.2)分,总评分分别(22.0±0.0)、(30.1±3.8)和(31.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000、30.544和12.390;P值均<0.05).4 mm层厚的肌肉显示、信号丢失及总评分均低于5 mm和6 mm层厚(q值分别为4.896、6.120、6.327、7.138、3.863和4.043;P值均<0.05).b值为400 s/mm2<的肌肉显示、信号丢失及总评分分别为(9.0±0.0)、(14.0±2.2)和(33.0±2.2)分,分别高于b值为800 s/mm2[分别为(7.0±0.0)、(6.2±2.2)、(21.8±3.4)分]和1000 s/mm2[分别为(7.0±0.O)、(5.0±0.0)、(20.6±2.2)分]的评分(q值分别为3.873、3.873、6.650、7.672、7.101和5.917;P值均<0.05);b值为600 s/mm2的肌肉显示、信号丢失及总评分分别为(8.2±1.1)、(13.0±2.3)和(30.8±3.8)分,分别高于b值为800和1000 s/nun2的评分(q值分别为3.873、3.873、5.797、6.820、5.326和5.917;P值均<0.05),与b值为400 s/mm2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582、0.852、1.775;P值均>0.05).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3 T MR进行正常人小腿肌肉DTI是可行的.通过优化DTI序列,应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加脊柱表口自I线圈作为接收线圈能获得可以接受的SNR.进行小腿肌肉成像时,以层厚为5 mm、b值为400 s/mm2的图像质量为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猪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的优化方法 ,初步观察T_1 mapping定量值在小猪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变化。方法:选择13只正常中华小型猪;初次扫描1周后,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交界区置入蛋白缩窄环,4周时慢性心肌缺血小猪模型形成,并行第2次MRI检查。2次检查均行增强扫描前后的T_1 mapping扫描,分析下壁与前间壁T_1值的变化,提出CMR扫描优化方案。结果:通过改进、优化扫描过程中的序列顺序及参数,缩减了扫描时间,提高了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平扫时,建模后前间壁的T_1值较建模前明显增大(P0.01);增强扫描时,建模后的前间壁T_1值则明显低于建模前(P0.01)。结论:小猪心脏MRI扫描方案的优化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图像质量;其T_1 mapping可用于判断心肌的缺血或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