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的应用价值,并将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经病理或基因确诊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2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53±6.25)岁,平均病程为(4.17±3.79)年。同期选择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5.67±1.23)岁。均行下肢MRI检查,评价其MRI表现,并应用T_1脂肪评分系统进行脂肪浸润分级,T_2mapping成像测定T_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T_2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T_2值与T_1脂肪评分,以及两者分别与年龄、病程、肌酸激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的T_2值及T_1脂肪评分分别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22例病人MRI表现为受累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T_1WI呈高信号,5例MRI表现正常。22例病人各块肌肉的受累程度不同,但T_2值与T_1脂肪评分分布趋势相似,两者均反映受累最重者为大收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8),其次为臀大肌(T_2值243 ms,T_1评分2.7)、股外侧肌(T_2值225 ms,T_1评分1.9),受累较轻的有股薄肌(T_2值171 ms,T_1评分0.3)、缝匠肌(T_2值170 ms,T_1评分0.6)及长收肌(T_2值175 ms,T_1评分0.4)。病例组的T_2值[(211.9±65.2)ms]明显高于对照组[(141.6±16.7)ms](t=5.228,P0.001)。MRI表现正常的病人,其T_2值[(158.1±15.4)ms]比对照组[(141.6±16.7)ms]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78)。T_2值与T_1脂肪评分、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和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T_1脂肪评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酸激酶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T_2mapping成像与T_1脂肪评分系统均能很好地评价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肌肉受累分布特征及病情的严重程度,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病人的下肢肌肉T_2值与T_1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T_2值比T_1脂肪评分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早期腮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69例SS患者与39例志愿者,分别对患者和志愿者二组行T_1W、T_2-STIR、T_2 mapping扫描,依据Makula分级标准将SS患者分为0~3级,测量二组腮腺T_2值。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T_2值在诊断SS腮腺腺体早期损伤时的准确性,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T_2值和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SS全部分级患者平均T_2值高于健康志愿者(70.27±3.61)ms vs (67.16±3.97)ms,P0.01,且SS 0级患者高于健康志愿者(71.25±3.39)ms vs(67.16±3.97)ms,P0.01。ROC分析示T_2值诊断SS全部分级患者与0级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为0.756、0.825,准确性为73.14%、76.80%。T_2值与SS腮腺损伤分级具有相关性(r=-0.360,P0.01)。结论 T_2 mapping能够客观、无创性的评估SS患者腮腺的早期损伤,为SS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Z)患者前额叶皮质各部MRI T_2信号强度值的变化,为SZ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收集首发SZ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_2序列,并在工作站上手动勾画前额叶皮质各亚区ROI,测量其T_2信号强度值。分析T_2信号强度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Z患者额上回T_2信号强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额极、额中回、额下回T_2信号强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0.61、0.87,均P0.05)。额上回T_2信号强度值与PANSS阴性症状分数、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r=0.54、0.51,均P0.01)。结论 :额上回T_2信号强度值的改变,可为SZ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自愿者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ADC阈值在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肝硬化组:肝硬化患者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30~76岁,平均(55.02±12.56)岁,Child-Pugh A、B、C级患者分别为18例、25例和10例。(2)对照组:健康自愿者30名,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30~79岁,平均(52.34±12.68)岁。两组均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DWI,分别测量3组b值(500、800和1000s/mm2)下肝脏的ADC值。结果 b=500和1000s/mm2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b=800s/mm2高;同时b=500s/mm2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较b=1000s/mm2高。结论 MR-DWI ADC阈值在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MRI对比剂评估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枯否细胞(KC)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喂养高脂饲料,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8周后对所有大鼠行肝脏MRI及SPIO增强扫描,计算肝脏组织平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和SPIO增强前后肝脾对比信号强度比值(RSIR),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值,并取肝脏标本行HE和普鲁士蓝染色分析病理表现.采用两组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2组不同序列SPIO增强后PSIL和RSIR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只大鼠因麻醉过深死亡,其余9只血清TC及TG值分别为(6.58±1.25)和(1.53±0.23)m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64±0.22)和(0.55±0.14)mmol/L]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1.716和11.588,P值均<0.01).SPIO增强扫描后两组肝实质信号强度在各序列明显下降,在PDWI及T_1WI上实验组PSIL分别为(34.78±4.51)%和(60.38±3.49)%,较实验组[分别为(64.96±2.42)%和(81.08±1.6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51和-16.240,P值均<0.01).PDWI、T_2WI、T_2~*WI和T_1WI序列实验组RSIR分别为1.002±0.141、5.000±0.516、20.004±1.490和2.601±0.077,均较对照组(0.400±0.102、1.500±0.115、0.503±0.105和-0.300±0.058)大(t值分别为10.745、19.800、39.168和92.785,P值均<0.01).实验组肝脏组织中普鲁士蓝染色阳性颗粒积分(2.33±0.50)分较对照组(4分)明显减少(t=-10.000,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NASH模型接近人类发病情况且容易建立,临床应用型1.5 T MR通过SPIO增强肝脏扫描可评估KC的功能,提示NASH的发病机制与KC功能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正常志愿者行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测量肝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提出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并探讨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38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45岁和<45岁分为2组,并按性别分为男、女2组.采用3.0T核磁共振仪行DWI扫描,并采集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值分别为500、800、1 000 s/mm2时,正常人肝脏ADC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 448.75±313.31) mm2/s、(1 221.29士258.54) mm2/s、(1 153.53±218.21)mm2/s;同一 b值时,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段或同一性别间,其b值=500 s/mm2时,均与b=800,1 000 s/mm2时存在差异(P<0.05),而b=800 s/mm2与b=1 000 s/mm2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可以对正常肝脏的水分子扩散进行定量分析,对正常肝脏ADC值的范围正常参考值的提出,可为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3.0T肝脏T1rho MRI最简自旋锁定时间(SLT)扫描方案及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2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组)和20例慢性肝病且临床疑诊为肝纤维化者(肝纤维化组),均行肝脏T1rho MRI扫描。自旋锁定脉冲设定为500Hz,SLT为1、10、20、30、40和50ms。扫描结束后分别采用所有6-SLT(1、10、20、30、40和50ms)和5种简化SLT组合,即最大SLT为40ms的5-SLT(1、10、20、30、和40ms)、最大SLT为50ms的3-SLT(1、10、50ms;1、20、50ms;1、30、50ms;1、40、50ms),生成T1rho mapping。通过兴趣区(ROI)放置法测量各组合肝脏的T1rho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简化SLT组合与6-SLT所测肝脏T1rho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各简化SLT组合与6-SLT所测肝脏T1rho值的一致性。采用ROC曲线分析6-SLT与简化SLT组合对肝纤维化诊断效能的差异。 结果:正常组、肝纤维化组6-SLT和5种简化SLT组合所测肝脏T1rho值分别为(44.86±2.65)ms vs (53.01±5.79)ms、(43.07±3.15)ms vs (50.90±5.62)ms、(45.24±2.62)ms vs (53.22±5.25)ms、(45.11±2.53)ms vs (53.85±5.13)ms、(45.11±2.60)ms vs (52.80±5.53)ms和(45.22±2.64)ms vs (53.68±5.78)ms,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95、0.910、0.933、0.917和0.923;5种简化SLT组合与6-SLT相比,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最大SLT为50ms的3-SLT所测肝脏T1rho值与6-S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SLT为40ms的5-SLT所测肝脏T1rho值与6-S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所有3-SLT组合与6-SLT差值的散点分布在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中均较集中,且3-SLT(1、10、50ms)组合的差值和95%一致性区间最小,分别为-0.37(-2.12~1.37)、-0.2(-3.7-3.3)。结论:3-SLT和5-SLT均能简化6-SLT(1~50ms)以测量肝脏T1rho值,可用于诊断肝纤维化,且最大SLT为50ms的3-SLT测量的肝脏T1rho值与6-SLT(1~50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SLT(1、10、50ms)组合的测量变异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3.0T多射频磁共振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正常自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进行定量研究,并从肝脏代谢及水分子扩散水平探讨肝硬化的机制. 方法 选取3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选取Child-Pugh改良肝功能计分分级法评分为5分及其以上者):男22例,女8例,年龄34 ~ 65岁,平均(50.19±8.61)岁.选取38名正常自愿者为正常组(经临床检查无肝炎、肝硬化及肿瘤病史,上腹部MRI和/或CT检查未见异常):男19例,女19例,年龄25~ 75岁,平均(41.22±14.67)岁;全部行1 H-MRS及DWI检查(正常组与肝硬化组检查方法相同,其中b值取500 s/mm2),采集其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肪峰峰值、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以及肝脏DWI ADC值,并应用SPSS 13.0软件将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1 H-MRS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均低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1.65×10-8和3.78×10-5,P<0.05);两组间脂肪峰高、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9,0.62,0.12,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之间,b=500 s/mm2时,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3,P<0.05).结论 3.0 T 1H-MRS及DWI可以作为一种检查肝硬化的新手段,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肝硬化机制.1H-MRS及DWI对临床肝硬化定性及定量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技术在儿童血友病性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 HA)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kyra 3.0T MRI对19例HA患儿组、15例正常组儿童膝关节行MRI扫描,行T_2~* mapping序列扫描,并测量T_2~*值。比较患儿组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序列所测量的关节内含铁血黄素沉积。T_2~* mapping序列扫描后在工作站分别测量膝关节研究髌骨、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内、外侧平台面8处软骨T_2~* mapping成像的T_2~*值,比较两组膝关节T_2~*值的差异。另对关节内含铁血黄素在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三个序列中分别测量最大截面,比较这三个序列在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含铁血黄素沉积显示结果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膝关节髌骨软骨平均T_2~*值(31.6±12.5)ms,股骨远端内侧髁承重区、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_2~*值分别为(29.4±10.0)ms、(34.1±9.7)ms,股骨远端外侧髁承重区、前部、后部非承重区软骨平均T_2~*值分别为(33.7±9.8)ms、(35.6±12.2)ms、(37.2±11.2)ms,内、外侧胫骨平台面软骨平均T_2~*值(30.2±7.9)ms、(28.0±8.7)ms。股骨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后部非承重区、胫骨平台内外侧与健康组T_2~*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内侧髁承重区、髌骨软骨与健康组T_2~*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 mapping、T_1WI-SE、T_2WI-TSE-FS三个序列最大截面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积分别是(142.0±137.9)mm~2、(114.8±111.4)mm~2、(115.6±115.3)m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T_2~* mapping序列通过T_2~*值的测量,能定量的反应膝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病早期的损伤、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回波采集增强T_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结合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HIE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生产的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组新生儿的检查时间和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组新生儿均行常规MRI(T_1WI、T_2WI)、ESWAN和DTI扫描,统计观察组出血灶数目,并采用t检验比较观察组病灶和对照组中与观察组病灶对应部位的R2*值、相位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 ESWAN和常规MRI(T_1WI、T_2WI)显示出血部位主要位于脑干、额叶、枕叶、颞叶、室管膜下、脑室、小脑和蛛网膜下腔8个区域,出血表现为:(1)脑实质和室管膜下出血点在常规MRI上表现为短线状、稍低或等T1、稍高或低T_2信号影;17例ESWAN显示的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MRI,显示出血灶面积也大于常规MRI,且边界更为清楚;3例MRI上未能显示出血灶,而ESWAN显示出微小的出血灶。(2)脑室出血在MRI上表现为类圆形的T1等或稍高信号、T_2等或稍低信号,ESWAN显示为团状或点状低信号影,轮廓清晰。(3)蛛网膜下腔出血位于颞叶或枕叶,常规MRI上表现为T1线状稍高信号,T_2显示欠清晰,而ESWAN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观察组40例患儿中,ESWAN共检出病灶173个,其中出血灶107个(61.8%),其余为脑白质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水肿病灶。常规MRI也检出病灶173个,其中出血灶仅75个(43.4%)。观察组新生儿病灶部位的R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部位(P0.05),而相位值和FA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SWAN检测HIE患儿出血病灶敏感、准确,而DTI检测脑白质损伤敏感性良好,两者结合应用能够准确评估HIE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紫红  王玉梅  于德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5-88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 T MRI不同b值DWI下的ADC值、e ADC值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100只,雄性,体质量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4只,对照组16只,实验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定点注射,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常规MRI检查后,DWI采用FSE-EPI,按b=300、600 s/mm2分为2组,生成ADC图及e ADC图,并测量相应ADC及e 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肝损伤分为肝纤维化0期(对照组)、肝纤维化I~Ⅱ期(早期)、肝纤维化Ⅲ~Ⅳ期(晚期)、肝硬化结节期。结果:共59只(实验组47只,对照组12只)大鼠成功行DWI检查。1b=300 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期之间及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 ADC值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600 s/mm2时,实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结节期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晚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结节组e ADC值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C值与SD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b=300 s/mm2时,r=-0.463(P0.05);b=600 s/mm2时,r=-0.606(P0.05)。e ADC值与SD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b=300 s/mm2时,r=0.504(P0.05);b=600 s/mm2时,r=0.435(P0.05)。结论:ADC值和e ADC值能对肝纤维化、肝硬化进行分级,且有一定的相关性。b=600 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分级之间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3mm2/s,对照组为(0.649±0.395)×10-3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 -3mm2/s,对照组为(0.649±0 395)×10 -3 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时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T1ρ和T2-mapping定量MRI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软骨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47例股骨头坏死(ARCO Ⅰ~Ⅲ期)初治患者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ERGE)、T1ρ及T2-mapping。测量定量参数T1ρ及T2-mapping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两者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股骨头坏死组的T1ρ和T2-mappin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3.77,P<0.01)。T1ρ与T2-mapping值呈正相关关系(r=0.381,P<0.01)。T1ρ的ROC下最大面积为0.822,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4%和70.83%,特异度明显高于T2-mapping(58.33%)。结论:磁共振T1ρ及T2-mapping成像技术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变性的定量诊断,T1ρ的诊断价值稍高于T2-mapp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MRI T1-map成像技术评价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6例早期髌骨软化症的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16 ~30岁,平均24.1岁)和14名健康志愿者(男6名,女8名,年龄23 ~ 28岁,平均25.7岁)均采用Siemens 3.0 T MR超导型扫描仪进行膝关节MRI T1-map成像.分别观察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map彩图的色彩变化,并测得两组的T1值,应用秩和检验对所得T1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各层面各部位在T1-map上呈均匀的蓝色区域.病例组中有8例髌骨软骨在T1-map出现较多的浅绿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16例呈均匀分布的蓝色区域,但T1值增高;2例T1-map呈均匀的蓝色区域,T1值正常.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的平均T1值为(1188.1 ±71.4)ms,病例组髌骨软骨的中位T1值为1272.5 ms(1226.8,1406.6) ms,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02).结论 T1-map成像技术可以发现有或者没有形态学改变的髌骨软骨内组织成分的变化,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和监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谱CT动态增强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接受能谱CT扫描者纳入研究,其中10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肝硬化组。依据Couinaud分段法将肝脏分为Ⅰ~Ⅷ段,并分别测量动脉期及门脉期单能量为70keV时肝脏各段的CT值,碘浓度,水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值(Eff-Z),并对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动脉期扫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患者的肝实质呈不均匀轻度强化,与对照组相比,Ⅱ段及Ⅳ段70keV的CT值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单能量为70keV的CT值在Ⅱ段分别为77±9HU,71±7HU;Ⅳ段分别为79±11HU,72±7HU),其他各段70keV的CT值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期Ⅰ至Ⅷ段的碘浓度、水浓度及Eff-Z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强化较均匀,与对照组相比,门脉期Ⅰ段至Ⅷ段70keV的CT值,Eff-Z和碘浓度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脉期Ⅰ至Ⅷ段的水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组的能谱CT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门脉期扫描的各能谱成像参数和对照组之间有差别,提示能谱CT扫描对诊断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定量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相位像值,并分析其与血清铁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2例健康人和42例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行SWI序列扫描,并检测血清铁蛋白浓度.应用SPIN软件测量健康人肝脏SWI相位值(SPU),将均值减2倍标准差作为相位像测量基线,以此基线为阈值将肝硬化患者相位像感兴趣区划分为高、低含铁区,测量高含铁区SPU,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其与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32例健康人相位值为(2003±15) SPU,将1973SPU设为阈值对肝硬化患者SWI相位像感兴趣区内高含铁区进行测量,相位值(弧度)=-(0.273±0.142),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65.5±104.4) ng/ml,SWI相位像值与血清铁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712,P<0.001).结论 通过建立肝脏相位像测量基线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铁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I肝脏T1弛豫时间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接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VPG值划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其中以HVPG>5 mmHg为高压组(n=60),以HVPG<5 mmHg为对照组(n=32)。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肝脏硬度检测(LSM)及增强肝纤维化(ELF)评分,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的关系。结果 高压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压组患者LSM、ELF评分及HV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联合其他指标可代替HVPG,用于无创检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适合临床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